收了钱就跑路?“高薪兼职”背后竟是“整形贷”陷阱
医疗美容这块大蛋糕,吸引的不仅仅是投资人和创业者,许多不法分子也妄图借此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近年来,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速。德勤《2017 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医疗美容市场2017年规模为176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0%。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然而,医疗美容这块大蛋糕,吸引的不仅仅是投资人和创业者,许多不法分子也妄图借此实现自己的致富梦。
“高薪兼职、免费美容”,实为推销“整形贷”
近日,多起以兼职整容为名,行推销骗贷之实的案件引起了警方的注意。“整形贷推手”往往打着“高薪兼职、免费整容”的旗号,诱导受骗者操作贷款进行整容手术。
郑州大一女生小张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
“模特直招、无需经验、工资日结、时薪300”。
面对招聘网站上诱人的高薪标签,小张心动了,不料前去应聘后却陷入“整形贷”。短短几天内,她被一家“模特公司”安排借贷7万元做丰胸、抽脂、开眼角、双眼皮手术后,原本承诺来偿还这笔整形费用,并保证日薪2500元的模特公司人员,失踪不见。
据河南商报报道,这家“模特公司”在承诺高薪工资、报销整容费用后,让这位女生在某贷款App贷款2万元,又通过签字盖手印的方式贷款5万元。但对于贷款用途,受骗者至今不明。模特公司的人员在整容手术结束后,也销声匿迹了。此时女孩始知被骗,但由于证据不足,警方也未能立案。
对于整容被骗贷款一事,涉事整形医院发声明表示,该医院是经工商和主管卫生行政机关批准的合法医疗整形机构,自创立以来业界口碑良好,对于模特公司是否存在诱导贷款行为并不知情,而受骗者是否符合借贷资格也应当由借贷机构来审核,不在该医院的业务范围内。
此类事件已不是偶发现象,类似情况在其他地区也时有发生,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将目光锁定高中生。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福建平潭高三女生19岁的陈婷婷(化名)本想提前找一份高考结束后的兼职工作,没想到却被带往整形美容医院进行隆胸手术,还因此错过了今年的高考。
陈婷婷是一名艺术类考生,在参加完专业考试之后结识了一名在KTV俱乐部工作的男子,该男子称可以为陈婷婷提供月薪过万的模特岗位,但该岗位“对外形和身材要求较高”,要求陈婷婷整容。还是学生的陈婷婷支付不起高额的整容费用,该男子便提议她申请贷款,且称“年满18岁就可以贷款,分期还款很方便”。
涉世未深的她连谁是贷款方、贷款的利息和还款方式等要求都没来得及了解清楚就同意了,并于6月3日进行了手术。由于尚处手术恢复期,她也就无缘于7日和8日举行的高考。
中国青年报报道还称,根据陈婷婷家属提供的“即有分期”整形贷申请表上的信息,她贷款3.5万元,零首付,分24期,月供2001元,从7月2日开始还款,总计还款接近5万元。而忽悠她贷款整容那名KTV工作人员,也不见了踪影。
新型诈骗犯罪浮出水面:借钱就找美容院?
与上述案例中“忽悠贷款整容,手术后跑路”的模式不同,还有一种骗贷套路甚至不曾进行整容手术,美容医院也只是中介机构骗贷的“帮手”。
据华龙网报道,重庆的严女士因家中急需用钱,便找到一家贷款机构想要贷款几万元。而贷款中介却告诉她,有种方法钱到账特别快,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很快就放款。
在中介带领下,严女士来到了一家美容医院。所谓的很快放款的贷款方法,就是用美容消费贷款的方式套现。这家美容医院的医生说,“(贷款)很简单,只要拿着身份证,一个实名认证的手机号,再有个银行卡就行了,最好是大银行的。你拿着身份证在我们医院牌子那儿拍个照片,有专门人员给你操作。”
急于用钱的严女士在中介人员的指引下填写了一张表格,填写时中介人员告诉许女士,住址、单位信息、收入信息全都填写假信息,且称“借的钱都不用还”。
严女士按步骤申请了9万元贷款,很快便收到了4.9万元。按照事先约定,她将其中2万元手续费给了中介人员,自己实际到手只有2.9万元。美容医生称,剩余的贷款需要走完流程才能给她。
然而,结果并非中介人员最初说的那样“钱不用还”。严女士称,贷款9万元只拿到2.9万,而且每个月都要还贷款,还有消费金融公司的人不停催款。
重庆市江北区公安分局经侦支队支队长张盛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介绍,涉案的美容医院和贷款中介公司找到的贷款人,都是急需用钱但无申请贷款资质的人。而消费金融公司对贷款人的资质审核,只限于对其征信的验证,验证的方式也只是事后随机拨打电话进行确认。贷款中介公司只要提前和贷款人约定好口径,就可以轻松通过验证。
据重庆市江北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检察官助理黄永洁透露,“医美骗贷”相关人员的行为已涉嫌贷款诈骗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消费金融与线下场景的结合,滋生出一批靠骗贷为生的中介机构。
▲受骗者在南昌市某美容医院楼下举横幅抗议
凤凰财经曾报道,以医美分期为例,2015年消费金融开始试水医美分期,到2016 年行业迅速升温,再到年底骗贷风险集中爆发。对此,某医美分期平台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整个医美市场的贷款量大概在60个亿左右,其中就有15多亿被骗贷者们攫取。
究其原因,主要是优质客户资源被牢牢掌握在银行手中,消费分期平台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无法从银行获得信用贷款的低消费群体。为了抢夺客户,不少消费分期平台的服务人群逐步下沉至农村、大学生、流动人口甚至“黑户”。
编辑:张哲
部分内容引自:河南商报、凤凰财经、中国青年报、华龙网、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