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我院专家学者热议党的二十大
聚焦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编者按
10月16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学者们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国家智库任务和使命,为党谋略、为国谋策,以高水平咨政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撑。
黄先海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首席专家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二十大报告所提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与全面把握基础上,取得的重大发展理论创新成果。与新古典范式、结构发展范式相比,高质量发展范式统筹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兼顾配置效率与福利共享,整合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面向世界前沿的新一代发展范式与发展形态。新时代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形成高标准市场制度体系。推进以“统一、中性、透明、流动”为导向的市场基础规则变革升级,牵引全国统一、开放大市场建设形成重要突破。二是推进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三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体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优化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郁建兴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首席专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大学是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交汇点,在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创新驱动等重大战略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浙江工商大学致力于成为立足浙江、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卓越大学,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和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能力的优秀人才,将知识教育全面转型为创新教育,特别在数字时代,积极应对数字革命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不断强化学生的数字素养,以“数字+”全面提升专业、学科竞争力。邹大挺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执行院长
“二十大”是我党在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征途中、在应对复杂国际环境实现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总书记在回顾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我党的使命任务,这就要求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勇毅前行。“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作为科教战线的工作者,必须胸怀大志、牢记使命,要心无旁骛地把本职工作做好,把创新发展搞好,才能无愧于伟大的党和伟大的时代。
袁 清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举旗定向、指路领航、气势恢宏、催人奋进,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伟大成就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的第五部分专门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了论述,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一个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支撑力量,进一步凸显了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彰显了党中央对于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复兴靠人才。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科教融合发展是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抓手。新征程上,推进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地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依靠人才,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基本方略。曹士兵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
10月16日上午10时,我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我深刻体会到,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宣言书,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十年最重大、最突出、最深刻的成就之一,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这一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一思想,深刻总结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在擘画历史主题中建构了领航复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时代内涵、实践内涵、民族内涵、文明内涵,在回答时代课题中建构了塑造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与进步方向,在阐发人类命题中建构了贡献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二十大报告丰富和发展了推动人类进步的中国方案,深化了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更加明确地把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要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通过学习二十大报告,我相信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金维刚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为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今后民生领域工作重点主要包括: 一是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励勤劳致富,特别是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的收入分配格局,为促进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继续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和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努力促进大学生、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和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按照“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多层次”的发展方针,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让人人都能够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四是要依法保障全体国民的基本权益,特别是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同时,要依法保护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五是要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供给侧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中低收入群体能够买得起或租得到住房,让广大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六是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定实施鼓励生育的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坚决打赢新冠疫情的阻击战,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沈桂萍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十五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是一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我要按照二十大提出的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关要求,围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民族事务法治化、防范化解民族与宗教领域风险隐患、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有针对性开展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贡献学者应有的智慧和力量。林成华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大国博弈的关键变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人才强国建设,从根本上是要建立起适应国家战略需求、遵循科技创新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能充分释放和激发人才聪明才智和创新动力的制度体系和人才生态。在全球创新格局加速重塑的新时代背景下,要着重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科技领军企业等重要平台的拔尖人才汇聚和培养功能,持续突破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育人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以人才为核心的教育、科技与产业的深层互动机制。要以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持续优化全球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引育、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体系。
宋华盛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我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R&D经费占GDP比重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稳居中等收入经济体首位。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得到提升,企业创新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高质量发展蓄势。我国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大幅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学术研究的质量在稳步提升。二十大报告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产业的竞争的作用愈发突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市场规模和超级完备工业体系的独特优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体系现代化,以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张 炜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系统。一方面,应当统筹设计国家创新体系的区域布局,重点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区域的创新资源集聚,构成支撑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优势种群”,加快构建和完善“东西相通”“南北互联”的省域创新耦合网络,发挥高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和和谐共生;另一方面,面对逆全球化挑战,应当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增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全球性和开放性,积极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搭建国际大工程平台,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维度上精准发力,重视与世界各国在科技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领域的多维协同创新,通过机制创新和政策供给,加快形成汇聚全球拔尖创新人才,统筹全球创新资源,跨国协同攻关的创新资源国际配置能力,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引领全球变革性创新。
张旭亮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用了较大篇幅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在新地缘政治格局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完善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政府做好长远战略规划,明确近期任务要求,完善促进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潜能、加大成果奖补的政策体系;行业协会围绕行业关键技术突破核心任务,建立以链主型企业为主体的国际化开放创新平台,集聚科技研发机构,聚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企业则充分利用平台研发成果,加快转移转化,并根据市场需求及用户反馈,向回传导至研发平台,继而进行技术迭代。关键行业技术创新成效不显,关键“卡脖子”技术突破难、突破慢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大瓶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实现从“任性经济”向“韧性经济”的实质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顾晓燕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全面深刻、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对于科技、人才、创新这三个“第一”,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教学科研中,更好育才树人、更好求是创新。在新征程中,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张大伟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习总书记二十大报告鼓舞斗志,报告对当前和未来给出了明晰的指导。习总书记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大力培养造就⼀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为我们高校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同时,二十大报告也强调了创新发展,认为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些战略性导向为我们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发展提供驱动力,令人充满希望,使人干劲十足!
黄 灿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创新被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迫切需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上的具体实现路径,重整创新资源要素,解决“卡脖子”难题,培育“杀手锏”技术。我们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还要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吕旭峰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高等教育作为延续文明火种、开拓人类光明未来的伟大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为建设教育强国提质赋能的必由之路。在新征程上,我们要通过理念、制度、能力、方法等的革故鼎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逐步提升治理能力,加速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促进教育链、科技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驱动链有机衔接。
李 飞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这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就是要以国家战略为导向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更好结合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要素高效流转。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仅要调动发挥行业科技领军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的主力军作用,还要营造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完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体系,充分激发科技创新主体的潜能与活力。二是强化目标导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的有组织科研攻关,在国家重点急需领域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协同支撑的创新联合体。三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在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体系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断点”“短板”,大力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科技金融、中试机构、概念验证中心等市场主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以及政策链的深度融合。
倪 好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报告围绕教育、创新与人才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表述,明确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新创业教育正是“教育、创新和人才”三个关键词的核心实践领域,作为高等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它面向社会需求,秉承创造创新创业相融合的理念,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最终目的,是推动教育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自主培养的有效路径。创业型社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创新与创业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两架马车。面向未来,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明确定位、做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布局,通过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引领社会发展。
李拓宇
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单独成章进行系统化部署,重视程度之高、篇幅之大,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为实施好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建构好中国特色科教发展理论体系提供了战略指引。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坚定“四个自信”、立足“中国情境”、推动“文明互鉴”,自觉肩负起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赋予科教发展战略研究的时代责任,在丰富的中国科教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提出发展新时代中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贡献浙大智慧。
编辑|王斯禹
审核|陈泽星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