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学者观点丨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我院副院长金维刚:未来有三大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会显著增长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在“金三银四”的求职旺季,一些年轻人却发出了“学历无用”的感叹。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背后反映怎样的就业矛盾?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有哪些?人民网“强观察”栏目就此采访了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等多位专家。
本科生该如何面对就业市场新变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毕业生就业压力突出。
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业领域专家库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贾利军介绍,三年疫情导致部分就业市场岗位减少,就业压力增加,公务员事业编等相对稳定就业岗位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但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企业信心增强,就业岗位也在逐步增加,随着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就业难的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不少网友表示,虽然北京的变化只是个例,但大量的硕博研究生和本科生竞争岗位是事实。这种情况下,是否会对本科生就业带来困难?对此,兰建华认为,硕博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本科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不断提升和教育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硕博研究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本科生具有更强的可塑性和更宽的就业方向,二者具备不同的优势。”
如何推进供需“双向奔赴”?
今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加之前几届高校毕业生仍有未充分就业的,构成比较大的就业总量压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就业问题,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方面在想各种办法助力大学生就业。”兰建华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说,学校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实施“春启歆业”个性化分类求职强化辅导,为学生一对一解答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毕业生尽早落实就业去向。人社部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其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就业新趋势给就业市场带来机会。”贾利军建议,企业可根据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分阶段分层级的人才需求计划,采用与时俱进的人才测评系统,对实习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价值观等进行测评,精准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校企“双向奔赴”,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解决‘双向奔赴’问题,毕业生要树立起健康的就业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国家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就业主人翁状态,成为就业、创业的领头羊。”贾利军说。未来哪些行业人才需求旺?
国务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业领域专家库成员、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认为,未来有三大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会显著增长:一是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等具备成长和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二是依托互联网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各类产业;三是在疫情后迅速复苏的餐饮、旅游、交通、娱乐、服务、医疗以及部分制造业等传统行业。对于时代需求的人才,贾利军认为,分科视野下的课程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未来需要具有整体性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科技最终会将人类从繁重的基础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实现更加高级的需求、更高层次的满足与追求。“针对‘脱不下的长衫’的束缚,毕业生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积极主动寻求就业机会,脚踏实地,不追求一步到位,不追求一定要到大机关、大城市、大企业工作。同时用人单位也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重视人才培养,多组织各项培训提升毕业生的实操能力,掌握岗位所需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尽快适应岗位工作。”金维刚说。来源|人民网“强观察”栏目
编辑|王斯禹
审核|陈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