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美国教孩子中文,在中国教孩子英文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Sophie Sophie在美国 2020-02-19

点击上方“Sophie育儿笔记”关注我。共同成长,育儿先育己。

 

三年前从朋友那里了解到读经教育(在此感谢我的朋友佳乐Emily老师,是我带领孩子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的引路人)。从2014年4月开始读,10月开始比较有计划/规律得读,到现在三年半,跟孩子一起读了大学,中庸,论语和老子。这个月开始读孟子。

 

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挑战和乐趣跟弹钢琴差不多。三年多实践下来,六岁半的仔仔能够自己阅读简单的中文故事(比如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对中国历史故事很喜欢。

 

什么是读经教育?

基本的方法:诵读-熟读成诵。6岁之前是以听和开口读为主,仔仔到了4岁才开始跟着读,当然孩子喜欢指着文字读更好。大概6岁左右,开始用手指着字读,像看画一样把文字记住。这是说的基本情况,孩子之间又千差万别。

 

跟读:你读一句,孩子读一句

齐读:一起读,孩子读得比较顺利后,可以齐读。

接龙:你读一句,孩子读一句。

领读:孩子带着大人读,又是比齐读更近一阶

 

如果是指着读,一定得用大字!看得清楚还不伤眼睛。

 

读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小的孩子比如两三岁可以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

 

我和仔仔读了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和千字文。还读了一些声律启蒙,和唐诗。后两项没有专门花时间读,有时间就读一首。

 

如果不是非要追求一定要读四书五经,“亲近母语研究院”的诵读教材《日有所诵》据说也不错,我自己没有用过,没有直接经验。唐诗宋词元曲,只要家长和孩子喜欢的都可以读。

 

时间安排:我和仔仔是在早上读,每天平均读40分钟。因为读书还是一件苦差事,等到下午孩子已经累了,就更加不想读了。

周末的时候,仔仔参加我们家长自己组织的读经学堂一个下午。

 

时间安排都是根据自己家的具体情况,一般是找孩子和大人都比较放松的时候。早上其实也很紧张,我要急着上班,孩子一磨蹭,我只好忍着,经过三年多的修炼,我对“温和而坚定”体会非常之深刻。

 

如果大人孩子都可以读,时间当然是越多越好。很多像我一样的职场妈妈,即使每天只是30分钟,日积月累,坚持下来,这件事情也能做。

 

内容安排:如果每天能读30分钟,我们就只读10分钟就能读完的内容。可以读三遍,两个星期差不多30遍。就开始读新的,每个星期再复习一下旧的。这是个大概的估算,我是通过判断孩子的熟悉程度来决定:一般他读得熟悉了,需要很少的帮助就可以读得清楚,我们就开始新的内容。

 

不同年龄和中文水平的孩子具体操作一段时间,家长就会找到规律和感觉。

 

除了诵读经典之外,还要做什么?

 

只是诵读经典,是不是孩子就能识文断字了?当然不是!经典中的字跟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所以要帮孩子打通“文字”和“文意”的连接,才是真正“认识”文字。

 

怎么打通呢?我们是用了两个方法:

 

1)重点突破和汉字滚雪球:

去年下半年开始,仔仔6岁,开始愿意用手指着字读书,他已经模模糊糊认识一些字,我们开始让他读一些简单故事,仔爸在旁边帮忙,并且记下仔仔不认识的字。家里有几个大白板,经常用来写他不认识的字,或者记录家里的一些日常,姥爷用白板写歌词。(创造中文文字环境,重点突破)。

 

也用“汉字滚雪球”的方法,把同样偏旁,读音的字集中学习。比如

 

字 ---词 --- 句子 (成语)

 

“放”:放下;播放;放学。把手里的东西放下。

“防”:防止;预防;修建长城,防止外敌入侵。

“房”:房子;房间;就是那个红房子。

 

主要用的就是上面的方法,也可以玩一玩字卡,我自己不是很擅长,用的不多。

 

 2)大量阅读:


独立的字要在不同地方出现,才产生意思。这就需要大量阅读。目前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还没法做到大量阅读,就尽量每天10-15分钟读孩子喜欢的故事。

 

读的第一本可以称之为书的是《舒克和贝塔》,这本书到了后半部分才主要是仔仔读,开始都是我和仔爸读。第二本就是现在的《林汉达春秋历史故事》。这本书是教育学家林汉达专门写给小朋友的历史故事。每个故事都很短,语言也很平实易懂。

 

历史文化的学习穿插其中,目前主要是通过听故事。小的时候听过一些神话传说,现在主要听《林汉达春秋历史故事》和《凯叔讲历史》。林汉达的故事比较平实,凯叔讲历史剧情性比较强。《凯叔讲历史》这个栏目,观复博物馆的马未都馆长也每周给小朋友讲文物故事。仔仔目前对文物不如对故事感兴趣。

 

诵读这个方法和弹钢琴一样都是要大量重复和坚持,达到一个水平,孩子和家人都会有不同的乐趣。诵读的乐趣在于经典和历史能够串起来之后,就像经络打通了。

 

诵读经典朋友圈

带孩子诵读经典,如果你是自制力非常强的家长,自己也能做到。我属于比较宽松的人(宽松是相对的哈),很幸运的是周围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妈妈,有强大执行力的小伙伴一起,我就被拉着磕磕绊绊跟孩子一起读了三年了。

 

引路人非常重要,操作起来的具体问题跟养孩子的其他方面一样,有诸多问题。最好是找到一起读的人,能得到前辈的指导!

 

读经典孩子的趣事

跟仔仔一起读孟子:“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藏(cang)字仔仔不认识。

 

“你看中间一个大臣,一个大臣藏在里面?

是不是也读藏(zang)?国家宝藏的藏?

是啊,就是多音字。

国家宝藏,不是一个大臣藏在里面,而是一个钟。(其实中间是一个宝鼎)”


之前写过的文章都是育儿经验的洒洒水,而中文和历史文化教育,我倾注了最大的心力。


为什么呢?有几个原因:第一是缘于我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虽然才疏学浅;第二是孩子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世界那么大,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中国就是他的根,过去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都是中国。有了根基才能够真正做到放眼看世界吧。想不起更好的词,借用我的女神,奴隶社会李一诺的说法:Truly China, Truly Global.


总结下来经典诵读是学习语言(中文和英文)的途径之一,读得内容只要大人和孩子喜欢的就可以。具体操作找到自己的群体和引路人很重要!!!

 

这篇都是干货满满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一篇我计划写:简单育儿,Less is More (少即是多)。题目可能会改变,期待惊喜吧!

 

有问题或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微信给我发信息或者留言。文章的图片是King's Speech (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来自维基百科:

本片讲述的是现任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治疗口吃的故事,根据英国历史真实故事改编而成。

身為約克公爵的乔治,父亲是国王乔治五世,兄長是王儲威爾斯親王爱德华。乔治从小有严重的口吃,為了應付演說而時有無力感,遂連同妻子尋找语言治疗师來治疗自己,最终找到了澳大利亞籍的萊納爾·羅格(Lionel Logue),但卻又以齟齬與羅格決裂。

乔治五世去世后,王儲爱德华即位面對歐洲情勢丕變,納粹德國崛起,爱德华仍過著風花雪月的人生,不理岌岌可危的朝政,且坚持要与一个離過兩次婚的華麗思结婚,與離婚女子結婚,违背了英國國教與王室的繼承規定,首相鲍得温於是令爱德华做出選擇,並以解散國會作為要脅,不願放棄美人的爱德华,选择禪讓寶座給喬治,退隱山林,稱「溫莎公爵」。

乔治因兄長不負責任的退位,不得不加冕登基,是為乔治六世。乔治此時再次想到羅格,为了能顺利发表各种演说,乔治辛苦經歷了一系列的語言训练,不但與羅格成为好友,口吃也大为好转。最后結局,是乔治六世向当时二次大战中的英国人的一次著名戰時演说,其发表顺利,聲調鏗鏘有力,鼓舞了全國軍民。

 

声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