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地铁乘客喝水被开“罚单”,规则理性还应与执法柔性相平衡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数据 Author 谭琳





据媒体报道,网传江苏南京一女子因在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引发热议。




7月25日,南京地铁回应称,列车上禁止饮食,喝水也是“饮”的一种,发现后会有相应处罚。主要考虑到在地铁上喝水、饮料等时如果水滴洒落到地面,容易使乘客滑倒,也担心会招来虫子咬断电路,影响行车安全。该工作人员表示:“列车上禁止饮食,这是相关的规定,如果违反的话,会进行相应处罚。列车上是禁止的,如乘客不舒服,可以随时下地铁,站台是可以喝水的。”



有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也有乘客在南京地铁喝酸奶被开“罚单”。据江苏新闻报道,南京地铁方面对此进行回应称是告知单,并非“罚单”。


南京地铁官网显示,在列车车厢内饮食一项,根据情节有不同的裁量幅度,从警告到罚款20元至50元不等。但《南京地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中也列出,在列车车厢内饮食未影响车厢环境卫生,经劝阻及时整改的,不予处罚。该网站曾公示行政处罚实施情况,其中2021年度实施行政处罚总数为11255件,罚没收入8.240万元,主要集中在吸烟、列车车厢内饮食、乞讨等方面。



为何地铁内不能吃东西?


地铁上禁止饮食,这不是什么新规定,几乎每个地铁日常广播都在重复这样的常识。但饮食后会有什么后果,可能很少有人想过。


综合媒体观点,地铁内饮食大致有以下隐患:


第一,地铁车厢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包子、煎饼果子、榴莲等各种食物气味混合在一起,容易引起部分乘客不适;


第二,列车运行过程中,如出现紧急停车等突发情况,此时正在饮食,可能会导致呛到自己、咬到舌头或将食物碰到其他乘客身上;


第三,上下班高峰时期,车厢内乘客较多,饮食过后如剩余食物残渣、果皮等掉在地上,或饮料等液体不慎洒落,不但影响环境卫生,也容易造成乘客滑倒摔伤;


第四,车厢饮食留下的食物碎屑会引来老鼠、蟑螂等虫害,不仅影响乘客健康,对于地铁设备以及运营安全,也是潜在威胁。


所以,地铁车厢内禁止饮食,不仅是为了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更是为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地铁内能否饮食,各城市地铁如何规定?


从2020年4月1日起,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开始施行。其中,“车内进食”“手机外放”等影响经营秩序的7类行为被约束。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应按照条款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规范。



国内有地铁运行的城市多有关于乘客乘车饮食的规则规定,规定细节、实际执行则有所不同。人民数据研究院整理得出,各地对于地铁内饮食的规章制度及地铁内实际管制情况如下:





公众普遍表示地铁不能喝水“不近人情”


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车厢内不让进食可以理解,但若不让喝水有点太过于不近人情、太苛刻了。有人表示,这没有考虑到乘客身体的正常需求,如今正值夏天,大家普遍出汗较多,身体急需补充水分,如果一味禁止喝水,很可能造成乘客身体健康方面的隐患:“如果因为不能喝水进食中暑晕倒或引发低血糖症状怎么办?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有人也提到,高铁和飞机上都可以饮食,为何独独地铁规定如此严格?还有人评论:“如果不理解规定设立的初衷,生搬硬套,不注意适用范围,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遵守一个地方的规矩”,支持南京地铁对于乘客饮食等行为的严格管理。有网友分析禁止乘客车厢内饮食有很多好处,有人表示“自打南京对于乘客饮食严格管理后,车厢里再也没有异味了”,还有人说:“每站间不过几分钟,应该不至于不能忍耐。”


也有人认为有此类规定无可厚非,但可以对规定做出适当的调整,如在允许喝水的前提下可以要求乘客使用密封的水杯或水瓶,并在车厢内设置垃圾桶,以便乘客将垃圾正确丢弃。这样一来,既满足了乘客正常喝水的需求,又减少了对车厢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卫生管理和清洁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以保证车厢内的整洁和舒适。


也应看到,此次的舆论中还是有一些或有意或无意的“带节奏”嫌疑。通过南京地铁的回应可知,当事人是因饮用果汁饮料被工作人员出具告知单进行宣传告知,且并无罚款产生。很多网友将此次事件中当事人“喝果汁饮料”的事实与“喝饮用水”相混淆,将工作人员“开罚单”与“开告知单”相混淆,将警告、劝告与罚款相混淆,有失偏颇地将“当事人是喝水被处罚”“当事人被罚款”等言论进行传播,引起一众网友误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尚重生表示,许多城市的地铁公司都有相应的运输规定或乘客守则,里面有一些条款就是关于乘客的禁止行为。尚重生认为,这些原则上还是属于道德提醒,规定可以刚性,执行层面却需要柔性。“遇到违反者提醒即可,搞‘警告罚单’增加了管理成本。”


“比如地铁上喝水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是无意为之,并不是主观上要去践踏规定。特别是在夏天,乘客喝一口水解暑降温,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不是故意在上面吃东西,产生气味和垃圾影响乘车环境,我觉得都不是原则问题,公共交通工具本身就是为公众服务的。”尚重生表示。


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邢鑫表示,地铁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该首先遵循合法、合理行政的原则,加大对“禁止在车厢内饮食”规定的宣传力度,同时,为了避免僵化执法,应当允许合理程度及特殊情况下的饮食,以平衡公民的基本需求和社会规范目的。


光明网对此评论:相关部门在制定和执行规定时应有适度的人性化、灵活性考量,在乘客的实际需求和公共管理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中国地铁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干净整洁的地铁之一,离不开地铁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每一名乘客的文明素养。


红网评论称:归根结底,其背后蕴含的是个体需求与公共利益的矛盾,反映着规则的理性与执法的温情相互斗争的场景。地铁是一项现代化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彰显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但科技现代化并不代表精神现代化,在这项科技文明成果之上应当实现管理现代化,不是“一刀切”的粗暴处理,而是妥善处理规则理性和执法柔性的关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高度文明”。



事件舆情分析


据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显示,该事件相关报道大概在24日前后出现, 25~26日该事件热度在网络呈快速上升趋势,在26日该事件热度达到顶峰。到了27日该事件在网络热度明显下降。从稿件感情色彩占比来看,91.34%的内容较为敏感,8.66%的内容为中性,正面内容较少。关键词主要有南京地铁、乘客开罚单等。






规定应以为人服务为本

文明应尊重合理诉求



为何此次南京地铁的行为引起较大争议,且无论如何解释都难以被大多数网友理解?一方面,由于部分人对新闻事件的误解和误传,此事件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信息之中多有夸大其词之言,导致不少网友产生了负面情绪和反感。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的是,该类事件在此前已有发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舆论关注,侧面证明了这一规定的合理性和行使管理权时的具体方式可能本身有待商榷,以及讨论这一社会公共话题的必要性。毫无疑问,不管规定的初衷是什么,“一刀切”式的管理禁止都有机械执行之嫌疑,一定程度上缺乏同理心、人情味。一个好的规定应该首先具备可执行性,考虑到人的正常生理及情感需求,以及严密的逻辑性。正如网友分析的,如果按照“地铁不能喝水”的逻辑推演下去,下雨天乘客也会将水渍带入地铁车厢内,那岂不是应该下雨天禁止乘客乘坐地铁?


加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重视公共环境卫生是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但实际生活中,确实应为乘客的合理诉求留出一定的空间,而这个合理的“度”究竟在哪里,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对于身体确有急切需求的虚弱者、病人,应适当地理解,以人的健康为优先;而对于健康的大多数人,则应要求尽量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公共安全及公共环境卫生。规定是为人服务的,一切应以人为本,而真正的文明也必然会尊重公众的合理诉求。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研判,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为人的正常需求留有一定的余地,弹性治理不僵化、不照本宣科。





推荐 · 阅读


茉酸奶新品征集价格最低68元,现制酸奶是好生意吗?

人工智能帮孩子写暑假作业?有可能还需改进!

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致11人死亡,学生安全问题容不得一点马虎!
你情我愿,闲鱼不管?平台在逃避责任!

人民网·人民数据入选中国电子商会数据要素发展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谭琳

编辑:张咏琴 | 责编:  王晓彤 陈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