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导筒空间电影课| 华语短片如何抵达全球电影节展

导筒空间 导筒directube 2024年11月04日 22:54


「导筒空间」特别策划

电影课程「显影之路」

「显影之路」建立背景


进入90年代后,华语电影范围内的导演在国际影坛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许多导演如王家卫、李安、贾樟柯、张艺谋等,通过国际电影节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赢得了诸多提名、奖项与荣誉。进入21世纪后,中国电影的国际化进程加速,特别是2000年以来,众多电影节如戛纳、柏林和威尼斯等节展对华语影片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


2010年后,随着拍摄设备的不断轻量化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创作的“权利”被进一步“下放”和“解放”。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变革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作者,尤其是非科班出身的创作者,开始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越来越多的华语导演在国际影展上斩获奖项,华语电影创作者们将影展视为“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由于电影本身具有工业属性,而年轻电影人在早期创作中很难迅速获得足够的业内资源,因此电影节展一直是关键的主攻阵地。它不仅具有如同“作文比赛”般的竞赛性质,评选各类荣誉与奖项,更为产业提供了某种预筛选机制,成为人才储备的重要渠道。这样一来,项目方、片方和制作方可以发现他们所需的人才,例如具有商业潜力的导演、富有表现力和戏剧张力的演员,能够稳定且风格独特的摄影师,以及在场景设计和布置上颇具创意的美术人员。


对于电影节展系统的研究在创作者、学术界和其他领域逐渐展开。剖析星光、红毯、明星、荣誉、奖金等电影节的表象,如何创作出具有竞争力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并最终被电影节所青睐,一直是年轻电影人渴望探索的目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微信、微信公众号、微博、豆瓣等通讯与交流工具的不断更新迭代,2010年以后,获取电影节相关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除了早期直接访问国际电影节官网查询参赛信息和申请细则外,各类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影人、影评人和专业机构的交流互动,分享电影节的动态与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后,中国社会经历了显著的“出国潮”。不少学生选择电影专业,这也促使一些留学机构成为早期研究电影节的民间组织,帮助学生了解电影并拍摄短片以申请留学。


除了海外电影人常用的FilmFreeway、WithoutABox等在线投递平台,根据可查的网络资料,2015、2016年前后,有一批与电影节展投递、报名和版权代理业务有关的电影公司涌现,逐步翻译、整理并发布海外电影节的相关信息。


「导筒directube」自成立以来,持续推出华人、华语电影在全球电影节的相关资讯,并在此基础上发布导演、制片人及其他幕后电影创作者的深度采访与报道,旨在为更多年轻电影人提供一手、实用的信息。


近期,「导筒directube」在北京的线下实体空间「导筒空间」推出线下的电影分享课程「显影之路」,该课程将邀请了海内外拥有丰富创作与制作经验的电影人,在现场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创作历程。通过真实案例,讲述他们从入行以来的酸甜苦辣以及不为外人道的秘辛。


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能够给青年电影人们更多的启发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影行业的挑战与机遇。课程不仅分享、传授专业知识,更着眼于电影创作过程中的真实感悟,让参与者在分享中获得灵感,也建立更多的行业人脉。


「显影之路」课程的内容包括:


  1. 创作理念分享:邀请的主讲人与嘉宾讲述他们的创作灵感来源以及如何将灵感转化为具体的作品,帮助青年电影人拓宽思路。

  2. 行业经验交流:从剧本创作、拍摄到后期制作,分享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揭秘行业运作中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3. 个人成长故事:邀请电影人分享在职业道路上遇到的重要节点,以及如何面对压力、挑战和失败,传递坚持和热爱的精神。

  4. 互动问答环节:参与者可以与讲者进行深入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得到来自行业前辈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这种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显影之路」希望为青年电影人搭建一个成长与发展的平台,增进对电影的热爱,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影创作人才。



本期《显影之路》课程信息


《杨可若:短片的可能》


「导筒空间」本期邀请的课程主讲人是资深的电影制片人杨可若,他是知名的剧本写作平台“花生剧本”的创始人,在2020年入围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在近十年的时间周期里,他一直专注于电影的制作,他作为制片人的电影项目曾经入围过戛纳等三大电影节展、台北金马影展等众多海内外知名影展。


本期「显影之路」课程的分享中,杨可若将分享他从立志进入电影行业的初衷,到在国外留学时开始接触短片制作,再到以制片人的身份游走于各大电影节的所见所想。杨可若将结合丰富的从业经历,探讨与导演、制作团队的合作,与电影节展策展人及选片人的对话,深入分析短片的制作与电影节之间的关系,就十年的行业观察提出独到见解。


与杨可若有过多次合作、曾担任《在水一方》《午夜出走》《跑跑跑》等电影制片人叶先开,以及今年凭借项目《毒药猫》在国际影展上广受关注的导演关天也将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他们将分享与杨可若的首次相识,以及对电影节变化的观察和理解,与大家探讨电影界的最新动态和感悟。


主讲人及嘉宾介绍

主讲人:杨可若


制片人,入选2020年柏林天才训练营。剧本写作平台“花生剧本”创始人。


参与作品


剧情长片:

2023-《菠萝凤梨》,第60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2020-《游仰泳的鱼》,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德国关注单元


纪录长片:

2022-《尘默呼吸》,第59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纪录片(提名)

2019-《来日并不方长》,第54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纪录片单元- 评委特别奖


短片:

2021-Vogue Film 《爱情回想》《下沉广场》

2019-《南方少女》,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最佳短片

2018- 《O》,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VR竞赛单元

2017-《考试》,第33届圣丹斯电影节

2016-《逝》,第38届克莱蒙费朗短片电影节

2015-《别浦》,第23届英国瑞丹斯电影节最佳国际短片


特邀嘉宾:叶先开


制片人叶先开致力于将原创性强且突破传统的亚洲故事带给世界观众。她的最新剧情短片《在水一方》入围2024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荣获欧莱雅女性电影人奖。纪录长片《午夜出走》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并荣获特别提及,由国际流媒体平台MUBI在2024年上线,发行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巴西、土耳其、印度等二十余个国家,并由美国知名电影杂志IndieWire列为‘2024年二十佳电影’。剧情长片《空房间里的女人》荣获2024柏林电影节奇遇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及2024翠贝卡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最佳表演、最佳摄影两项大奖。叶先开担任了第五届NOWNESS天才计划的初审评委以及第七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的初审评委。


特邀嘉宾:关天


编剧、导演。本科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后在美国雪城大学和加州艺术学院取得电影制作硕士学位。其短片作品在多个著名国际节展中入围或获奖,包括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华沙电影节、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洛杉矶电影节、希洪国际电影节、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斯兰丹斯电影节、棕榈泉短片电影节等。作品也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电影中心和密歇根大学亚洲图书馆收藏。正在开发的长片项目《毒药猫》曾入选鹿特丹电影节CineMart、EAVE Ties That Bind欧亚合制工坊、FIRST剧情片实验室和创投会,并在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获得发展中项目三项大奖。




电影课程「显影之路」 


《杨可若:短片的可能》

以下是「导筒 directube」与本期主讲人杨可若在为本次分享课程做准备时的一些预采内容。他回顾了自己与短片的缘分,从第一次踏上戛纳之旅,到最终以制片人的身份重返戛纳,实现自己的承诺,诚恳地分享了许多心得和经验。


这些内容将在本次课程中详细探讨,诚邀广大读者,尤其是对电影创作感兴趣、希望从事制片工作,或想了解短片投递的朋友们积极报名参加,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获得丰厚的收获。



01 

与短片的结缘之始


导筒:可能很多电影从业者最早是由短片开启他的电影之路,你最早产生希望拍电影的想法是什么时候,一开始就是想往制片方向走的吗?


杨可若: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2024年,已经16年了,确实好像我的电影之路一直在和短片“纠缠”(笑)。


最早是在高三时,我突然萌生了当导演的想法,但却缺乏勇气考北电中戏,最终我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在大学里开始了自己探索电影之路。


2009年冬季,我以热爱电影的影迷身份去北京电影学院参加了第八届ISFVF国际影视学生作品展。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是一次朝圣般的经历。在国内院校的比赛中,我看到了申奥导演的《河龙川岗》,深受其震撼,这部学生作品展现出了非常成熟的影像制作水准,并且最终获得了亚洲优秀学生作品奖。


更多分享将在《显影之路》课程待续...


杨可若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市场放映现场


02

对于早期国内电影短片展的观察


导筒:ISFVF从早期到现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作品展,而且当时的短片节展还没有像如今一样澎湃火热,对于短片的称谓还会叫“微电影”,那当时对你来说印象深刻的作品有哪些?


杨可若:没错,ISFVF对国内的青年电影人来说一直是很重要的平台,宁浩导演当时在为“坏猴子-七十二变”计划选人时,主要是去看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联展。


在那一批计划签约的青年导演中,文牧野导演的《安魂曲》、曾赠导演的《明月的暑期日记》、吴辰程导演的《塑料金鱼》、刘凯齐导演的《澡堂鼓手》等都是北京电影学院优秀的毕业作品,而且不少均是制作精良、有些类型化的短片。


更多分享将在《显影之路》课程待续...


杨可若在HotDocs纪录片节


03 

转向海外留学


导筒:所以看完大受震撼,此后坚定了要走向电影创作的道路了吗?


杨可若:当时确实是有想法,到大三的时候,突然想去美国学电影,于是拍了一部申请留学的作品。也许因为转专业更难,没有申请到心中的dream school。之后跟很多不同高校的其他创作者交流,像AFI、NYU、USC、Chapman,我深刻体会到了只有真正去了解,才会感觉各个高校里的教学、课程、训练是有很大区别的。


更多分享将在《显影之路》课程待续...


04 

海外影展见闻——戛纳和短片角


导筒:去到美国以后,当时开始接触海外的电影节展了吗?


杨可若:我在美国读研的第一年,知道戛纳电影节有一个可以投递的短片单元,叫Short Film Corner,就是现在大家可能很少提的“戛纳短片角”。


导筒:实际上我们之前专门写过文章来“科普”这个“戛纳短片角”,但是看起来因为有戛纳二字,在国内还是非常“好用”的,很多人听到戛纳两个字觉得“如雷贯耳”,但其实是短片角。


杨可若:当时我投递完,非常快就收到了入围邮件。短片角是2011年独立出来,我是2013年去的戛纳,其实当时真的是很年轻,作为创作者实际上没有太多了解的渠道。


这是我第一次去戛纳,难以忘记那张官方主海报。当时海滩上有很多的party,夜夜笙歌,却一个也进去不了。而且在戛纳电影节,有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得等一类人买完票,另一类的人才能买,而入围短片角的我们,基本上就只能等别人完全不想要的票。


导筒:等票在戛纳有“传统”。


杨可若:对,于是我也成为戛纳独特风景线的一员——“戛纳举牌人”,可能很多的影迷不太知道,就是西装革履,站在电影宫的门口,举着白色的纸牌,要票。在戛纳如果你在注册拿了一张票,却没有检票入场的话,下一次再想注册拿票就会遇到障碍。所以如果有人已经把票取出来了,但临时有事看不了,就必须得把票给一个一定会去看电影的人。


那么谁一定会去看《天注定》《盲探》的首映礼呢?那只有风里雨里,都站在电影宫门口,西装革履,随时待命的我了(笑)。到现在还记得一位醉醺醺的老外,拿着一张《天注定》的门票,他想让我唱首歌,“卖艺不卖身”,我就唱了。


当时,我在路上见到贾樟柯导演和赵涛,都会激动不已。看着陈坤走在我前头,我会大声喊出他的名字。那时候作为刚刚开始创作的我来说,实际是不知道什么短片竞赛单元、影评人周、导演双周这些详细的分类的。只想尽可能多地参加首映礼,见大导演,见明星。


导筒:看到这些,心里会有想再回来的想法吗?


杨可若:我想每一个创作者到了戛纳或者是电影节,看到电影人在这里受到尊重,受到欢迎,电影在这里如此重要,一定会会有这样的想法,尤其是当时每天看完电影,都要穿着皮鞋,走半个小时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我想着有一天我也要带着自己的作品,再次回到戛纳。



更多分享将在《显影之路》课程待续...


杨可若在柏林电影节


05

正式开始参与制作


导筒:去戛纳,也是拓宽了视野,想必心态上发生了变化。


杨可若:是的,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想当导演,也是以导演身份申请到美国研究生,但其实随着我到了美国以后,与更多高校里的年轻导演接触,去了解他们的创作,我发现确实有非常厉害,有才华、有天赋的导演,而且就在我身边,我就想我是不是可以转向制片方向,以制片的方式来辅助他们完成创作,这也是一个很有挑战的工作。


比如之前提到的我提交的申请作品,其中的副导演叫文晔,她很优秀,后来考到了AFI。我最后的毕业方式参与两部短片的制片工作,一部是和文晔导演合作的《别浦》,另一部是和NYU的导演赵祖详合作的《考试》。


导筒:《别浦》作为学生短片作品也去到了不少的电影节展。


杨可若:《别浦》的成本比较小,当时首映是在洛杉矶电影节,也是奥斯卡认证的电影节。文晔当时在拍毕业作品《逝》,组上的一个副导演正好认识洛杉矶电影节的一位选片人,这位副导演听说文晔之前有这样一个短片,就要到了链接发给了那位选片,结果最后很幸运入围了。其实有的时候就是这么巧,如果能让选片人在合适的时机看到片子,也是很不错的。


更多分享将在《显影之路》课程待续...


《别浦》在萨凡纳电影节获得的HBO颁发最佳学生短片


06 

什么是奥斯卡认证


导筒:其实关于奥斯卡认证的电影节,很多的影迷或者创作者可能是不太了解的。


杨可若:其实并不复杂。全世界的电影都希望参与奥斯卡评审,不论是长片还是短片,但评委的人手有限,因此他们会选择一些历史悠久、质量优秀的电影节来合作。如果你在这些电影节上获得奖项,就有资格参选奥斯卡。


当然要想获得参选奥斯卡的资格,还有别的路径,这个可以单独拿出来。总之,如果某个电影节获得了奥斯卡认证,那便是一个值得提交作品和参加的电影节,就像米其林三星餐厅,值得为此特别安排一次旅行。


虽然电影的最终呈现是最重要的,但我们在影展时查看海报,是能够获取很多信息的。某些电影节的“加持”logo,本质上也是一种“质量认可”。所以你能看到很多投递电影节的公司,发来喜讯都是 “入围多个奥斯卡认证电影节” 。整个亚洲,只有日本的一个short shorts,韩国的釜山国际短片电影节(Busan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和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是奥斯卡认证的。


当然,即便一个短片电影节没有奥斯卡认证,仍然可能是非常优秀的。例如,香港国际电影节和日本的札幌国际短片电影节及市场(SAPPO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都是很好的选择。


《逝》荣誉海报


在2016年,我参加了可能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短片电影节——法国的克莱蒙费朗短片电影节,并遇到了来自釜山短片电影节的Sébastien Simon(注意,这里是釜山短片电影节,不是釜山电影节)。当时我能感受到他对短片的热情,渴望将最好的短片带回给釜山的观众。彼时,这个电影节还未获得奥斯卡认证,但到了2018年,它成为了亚洲仅有的三家获得该认证的电影节之一。


因此,当得知较低成本制作的《别浦》竟然在奥斯卡认证的电影节首映时,我感到无比激动。导演在洛杉矶参加电影节,而我在迈阿密等待获奖名单的公布。当获奖名单出炉时,我惊讶地发现最佳剧情短片大奖竟然颁给了另一部来自中国的短片——关天导演在雪城大学学习期间制作的《Drama》。后来我了解到,这部短片在第30届华沙国际电影节的短片竞赛单元中获得了真人短片奖,实际上在两个奥斯卡认证的电影节上都获得了最高奖项,从而具备了参与评选奥斯卡的资格。可以说,这基本上是当年最成功的短片之一。最近,关天导演的新短片《毒药猫》也入围了2024年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的短片竞赛。


更多分享将在《显影之路》课程待续...


08

关天:《毒药猫》创作进行中


导筒:《毒药猫》有未开拍的长片计划,我看到它有入围比如鹿特丹电影节、香港HAF、FIRST青年影展、富川奇幻电影节等节展的创投会,能否稍微透露一下长片会在短片的基础上做出怎么样的延伸和扩充?


关天:其实短片和长片挺不一样的。和短片相似的地方是同样是发生在森林里面一个村庄的故事,同样是从毒药猫的神话当中去汲取元素。不同的是,长片故事是从一个女性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一个女性的觉醒与复仇的故事,风格上长片也是更偏心理惊悚类型的。而短片其实在我看来只是一开始给了一点惊悚的气氛,更核心的气质是奇幻、和对男性讽刺带来的这种黑色幽默的元素,是一个讽刺寓言。


更多的内容分享

将在《显影之路》课程待续...

欢迎报名参加



活动信息

日期:

2024年11月9~10日 周六日

课程时间:

上午10:30-12:30

下午14:00-17:00

晚上19:00-21:00(内部放映)


地点:导筒空间

地址:导筒空间directube space

北京市通州区淘宝城社帮帮负一层B1-6066号



报名方式

两日课程费用:

999元/位

(每日赠送饮品)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号

留言“杨可若工作坊”报名

注:除不可抗力因素取消活动,一经售出,恕不退款。🙏



导筒空间directube space是导筒首个线下实体综合活动场地,空间面积200平,其中将包含观影,讲座沙龙,咖啡,图书,展览,现场演出等各类实体活动及板块,2024年4月开启试运营,欢迎影迷朋友们前来参与活动。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导筒directub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