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草莓怎么来?且看疯狂农夫王鑫的田野秘籍
- 食通社说 -
“农友故事集”系列日前推出溪青农场王鑫的特写,引发各位吃过溪青草莓的朋友们强势围观,纷纷留言表示“鑫哥加油”;同时也有不少不认识王鑫的食通社读者被种了草,想尝鲜新一季草莓;此外还有种植领域的专业人士对王鑫的土壤管理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和咨询……其实王鑫的“技术流“在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志愿者Mika去年做“参与式保障体系”时就做过细致的观察和解析,现在食通社将这篇拜访观察日记发出来,做为另一个角度的补充,希望可以给读者们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 这是食通社第017篇推送 -
↑点击文字,了解王鑫
溪青农场拜访记
食通社
作者
Mika
旅居北京的台湾人,茹素,关心食农、环保、健康、女性与动物福利等议题。
2016年12月7日适逢大雪节气,北京天气晴,我们一行11人来到溪青农场拜访。溪青农场位于大兴区长子营镇西北台村,距离北京约60公里,临近古桑国家森林公园,周围没有污染企业与工厂。农场主人名叫王鑫,2009年毕业于北京农学院,2011年开始从事农业相关工作。2015年筹划了溪青农场,种植了3棚草莓,因为种植理念问题最终合伙人离开,今年8月份租用了现在的两个大棚,其中一个大棚种植草莓,另外一个棚仍在休耕。
溪青出品的草莓
由于农学院的背景,王鑫对于农地的选择和土壤的管理格外用心,目前耕种的这块土地在他接手之前,已经荒废了两年半的时间,所以基本避免了常规种植所遗留的农残问题,不过王鑫仍然不满意,他要用最好的土壤培育最好吃的草莓,于是他开始尝试在这块土地上进行土壤改良。
溪青农场的草莓大棚,长约100米,有日照时棚裡很暖和。悬挂在田垄间的就是用来沾住蚜虫成虫的黄板,右侧有一条滴灌的水管,是王鑫自己买来材料,依据间距架设而成,每一排田垄都有独立的开关,便于控管滴灌的量。摄影 | Mika
在这座长约100米的草莓园里,一排排高约40公分的土方整齐排列著,看似一致的垄下,却另有乾坤。一般种植草莓是将土壤和腐熟的肥料混合后直接起垄,王鑫尝试不用农场原有的土壤,而是将自制的有机肥料和生土(生土是自然界的原生土壤,未经人类干扰过,沉积在地表下层。通常在建筑挖地基时会挖出大量生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作为种植的基质。这样既保证基质中不会存在病菌和其他有害物质,也能兼顾作物需要的营养成分的均衡。
对于起垄的方式,王鑫也做了不同的尝试,掀开前几垄的地膜,我们发现垄两侧用多合板做了固定,王鑫介绍这边垄底层也用塑料膜与棚内原有土壤做了隔离,垄内填充的是自制的基质。这样相当于用最简易的材质做了一个密闭的容器,保证自制基质的养分不会流失,而且多合板用了舞台搭建的废弃板,成本低,搭建快。
第一区草莓,使用多合板来固土。摄影 | Mika
再往前走中间部分的垄内就不是多合板了,而是用一种结实的黑色不织布袋子,每个袋子中大概能装50公斤的自制种植土,上面开口可以种8株草莓。这种袋子有一定的透水透气性,隔离效果也更好,如果某一袋土上的植株发生病害,可以将整袋土移走,避免病菌的快速传播。缺点是即便可以重复使用,成本也是比较高的。
最后一个区域王鑫采用了常规方式,将棚内原有的土壤和自制肥料混合后直接起垄做了对比试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这个区域的草莓叶子颜色发黄,显得有些营养不足。
第三区使用农地原有的土壤作为底土,是王鑫实验的一部分。前阵子叶子开始发黄,经过王鑫追肥才又逐渐转黄为绿。摄影 | Mika
对于追肥,我们在农地里看到他自制的液体肥料,使用粕类、贝壳与不可食用菌棒等充分发酵后制成,充分发酵的肥料凑近一闻一点臭味也没有。王鑫利用管线,让肥料可以跟着地下水一起滴灌到土裡,如此可以省去施肥的人力与时间,是不是很聪明呀?
红色开关用来控制地下水,拧开就有水源进来,下方黄色管线则是用来吸附有机肥,如此一来,水和肥就可以一起沿著管线滴灌到土里了。摄影 | Mika
这是自制的肥料,使用粕类、贝壳与不可食用的菌棒为原料,王鑫说经过充分发酵的肥是没有异味的。我们近距离闻,真的一点臭味都没有哦!摄影 | Mika
王鑫在棚里放置一个蜂箱,蜜蜂可是草莓种植的好帮手,王鑫介绍说只要棚内温度超过摄氏13度,蜜蜂就会飞出蜂箱开始工作,给草莓苗们授粉。如果温度控制不好,授粉不足就会产生畸形果影响产量。另外我记得去年冬天因为雾霾严重,平人农场的草莓产量因此受到影响,于是我向王鑫求教:「雾霾对作物的影响是什么?」他回答:「雾霾天光照强度减少,没有了阳光,作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弱,植株生长缓慢,时间长了植株变弱,同时光照弱,棚内温度也会变低,蜜蜂活动量也会减缓,这草莓就会授粉不好。还有温度低草莓的生长周期也会增长,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影响了产量。」不过面对大自然的灾害,王鑫笑一笑说:「没事啊,现在一周里至少还能有四天是晴天,不错了!」
拜访当天,大棚里的温度超过摄氏13度,就能看见蜜蜂穿梭来去。摄影 | Mika
病虫害是所有农民最害怕遇到的事,除了棚内放置的黄板,王鑫更注重预防,土壤健康,植株健康,病害自然也少。一旦发现出现病害的植株立刻隔离,宁愿牺牲产量也不愿意喷洒杀菌剂。
入园处有一处土堆就是他的实验品,他将生病的苗株挖出来,利用高温灭菌,发酵等方式抑制病况。这些带有病菌的土壤经过改良之后,又可以再回收利用。
王鑫正在为大家专业讲解土壤改良的原理,他脚下的土堆正是他的实验品。摄影 | Mika
此行拜访有一位朋友去年吃过王鑫种的草莓,她说非常香甜可口。但这么好吃的草莓却逃脱不了滞销的命运,王鑫虽然擅长种草莓,却不擅长行销,5000斤的草莓,他只卖出了2000多斤,其余卖不掉的草莓只能邀请亲朋好友来田里随意摘了。今年他决定减产,从3个棚减到1个棚,产量估计有2000-2500斤,王鑫说,只要不赔钱他就能继续种了。
市集的工作人员徐亮说,这是她和王睿第二次拜访溪青农场,王鑫致力于生态农业已有六年时间,对于肥料的制作、施肥的时间与方法、防治病虫害、培养土壤养分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推动可持续农耕的角度来看,需要大家一同来支持。
王鑫经常接待同行、消费者、农夫市集的拜访,分享他种植草莓的方法和经验。图片来源 |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173msqoq&width=500&height=375&auto=0
- 参与式保障体系 -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持续推动「参与式保障体系」(Participatory GuaranteeSystems, PGS),用意在于邀请农友、农业专家、消费者与工作人员一起拜访农场,根据市集提供的表单逐一了解农场的各项设施与条件。
透过PGS农友之间可以交流农耕知识与技术,参与进来的消费者也可以知道食物的生产来源、过程,以及农友所承担的风险与挑战,在安心购买之余,更愿意以合理的价格支持农友的生产与劳动。
此行拜访是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组织的,属于参与式保障体系的环节之一,让农友、农学专家与消费者实际走访农场,对于作物生产过程有更完整的认识。
本文转载自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公号,欢迎扫描了解更多
- 推荐阅读 -
日本自然农法和有机农业的流派与发展
日本食通信系列之一:中洞牧场——日本山地奶农的“硬脊梁”
日本食通信系列之二:海女之乡的“奇迹之牛”和养牛人
日本食通信系列之三:日本朴门农业:不压榨人类与自然的生活方式
种子保护新出路:摆脱商业鲸吞,重燃公共价值(上)
未来世界饕餮指南(上)
未来世界饕餮指南(下)
美式巨型养殖场“入侵”英国引争议
有机农业好在哪里?能喂饱我们吗?
新研究发现:中国有机农业每年环境效益值20亿元
慢食之后慢思:为农民代言,还是为商业资本站台?
食通社
Know Your Food
“食通社”是一个关于可持续食物和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转载、投稿和联系请直接留言,或发邮件至info@foodthink.cn。
公 平 | 公 正 | 美 味 | 健 康
如果本文让你有所收获
欢迎给作者发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