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食物和种子出发,理解生物多样性

食通社 食通社Foodthink 2022-09-08

提起生物多样性,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濒危的野生动物,是正在消失的红树林,或者是亚马逊的热带雨林。没错,这些都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们身边,还有广大默默守护着粮食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农友。他们一年又一年、一代接一代在土地上播种,种子在他们手里活态地保护传承下去,为我们的餐桌提供了丰俭由人的食物。


食通社第三期“联禾计划”小额资助与农民种子网络携手,支持了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的12位伙伴,开展基于社区的种子多样性活态保护行动。


我们在2022年春耕时节和他们共同记录下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下丰富精彩的在地故事,借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整理出来以飨读者。欢迎和我们一起认识这些活跃于“播厥百谷、藏种于民、种出未来”一线的伙伴。





守护参差多态的种子是农人的使命


五颜六色、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种子散落在桌子上,有的色泽鲜亮像玛瑙首饰,有的配色奇特,像精心打造的设计作品,有“方头方脑“的玉米种子用“二马牙”形象地命名。这些都是各地农友从自家田地里收获的种子。联禾计划伙伴在各地通过社区种子银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了丰富多样的地方品种。


河南省汝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协会


汝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协会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用自然生态的办法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协会成立之初就开始着手收集老种子,安排会员种植、繁育。目前协会已收集到几十种老品种。


2018年,我们从国家种质资源库找到5个棉花品种,并做了试种、繁育。这几年,我们给各地农民赠送的种子有上千份,有小麦、玉米、花生、芝麻、豆类,以及西红柿、茄子、豆角、南瓜等品类。通过联禾计划的支持,我们建立起自己的社区种子银行,开展更多学习和交流活动。



2022年春节过后,天气尚冷,地里的活干不了,协会成员把种子银行先建起来了。有了种子银行,种子被一一归类,晾晒,干燥,装瓶。一些废弃的饮用水瓶子晒干后用来装种子,旧物利用也不错。开春后,我们把种子分给一些有责任心也喜欢老品种的农户,等他们收了种子再还给我们。一些农友的地比较多,够分散,好隔离,我们委托他们做种子田。我们还把棉花和芝麻种子给焦作、南阳以及山东、河北的农友试种,多一个人去保护,就多一份保证。



广东省广州市·丰年庆与深井村种子库

“丰年庆”是由多家社会组织联合发起的公益性质的项目,坚持以小农和市民为主体、照顾环境和城乡互助等基本价值,主要工作是搭建可持续生活的网络,协作小农、市民和其他相关方发展可持续生活方面的自组织,并促进自组织之间的互动和连接。


希望在联禾计划的支持下,推动广州的深井村和仙娘溪村分别成立社区种子库,并以社区种子库为依托开展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活动,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到本地品种保育的工作中来。


深井村是广州的城中村社区,不是传统村落,属于城市郊区农村,没有自己的土地。这段时间我们正在筹划社区种子库,解析来我们会走访广东本地的一些生态农场,收集广东本地的品种种子,形成本地的老品种交流、交换网络。




浙江省嘉兴市·复康生粮耕研农场


复康生粮活力耕研农场创建于2012年,探索水稻、蔬菜、杂粮及绿肥品种的生态内循环种植,2017年开始全面实践活力农耕种植。2020年初农场负责人柳伟成为活力农耕协会初级讲师,奋战在乡野生态种植一线已十年。



目前农场保育了30个老品种作物,希望通过联禾计划继续保育老品种和改良土壤,收集、记录和保留更多本地传统品种,并建立自己农场与活力农耕协会的种子银行。

 

农场正在建设品种保育墙,用一面墙展示和保存品种,包括水稻和蔬菜品种。有了这面墙,无论我们自己用种,还是周边村民借种,都比较方便。农场现在自己保留了30多个水稻品种,从邻居找来的1个本地黄豆品种,6个芋艿品种,3个土豆品种,以及辣椒、秋葵、豇豆、苦瓜、南瓜、茄子、胡萝卜和黄瓜等,另外还有做绿肥用的豌豆和蚕豆品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那田农舍


那田农舍由音乐人、返乡农夫岜农于2012年创立,位于广西河池南丹县。农舍的宗旨是收集耕种当地老品种作物,并实践自然农法。2018年,农舍改造邻村一座老房子作为农场型民宿,包括五亩水田,探索自然教育和传播农耕文化。


平常吃的当家品种自己会留种,一些种子量不多的小品种用于保种,试种效果好再大田里多种些。


目前我们收集并种植当地老品种大约三四十个。以藏种于民、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以及食物品质多样化为目标。农舍运用可持续的自然生态种植方法,计划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建立本地社区种子银行,收集保种,有适合的种子分享推广给更多人耕种。


那田农舍用木箱存放种子,可让种子保持干燥,一箱能存放20多个品种。木箱里面放一些火麻叶子,有火麻的味道就不容易生虫。农舍保留的品种大部分是水稻,白糯、黑糯、红糯是种来吃的,就多种一些。另有37个水稻品种种在一块田里,用小竹条把它们隔开,每个品种播200粒,试种效果好的以后再拿到大田去多种。我去年学习了提纯复状技术,广西农科院的老师教我们做水稻常规品种的提纯复壮,我想了解它的原理,今年正在尝试。


更多岜农故事,请收听食通社播客“食日谈”vol.01:回归乡野的音乐人





多样的种子为我们提供了丰俭由人的食物


丰富的品种反映到我们的餐桌上,意味着美味、营养和文化。不事农事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和农友一起,捍卫我们食物和农业体系中的生物多样性。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荣艳生态种养殖合作社


荣艳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现有社员373人,种植蔬菜、玉米和豆类,组织釆购社员所需的生产资料,收购与销售成员的农产品,开展农技培训和交流。合作社建立了自己的社区种子银行,除了保存合作社的老品种玉米和蔬菜,还试着从山上引种、驯化一些野生品种,把生态种植与选种育种结合起来,推广到周边社区。


合作社有两亩蔬菜种子田,里面种了很多种蔬菜,我们自留种的油麦菜、苦麦菜、豌豆和南瓜已经结出了种子,还有部分蔬菜比如香菜、玻璃菜、丝瓜已经可以吃了。我们的拳头产品佛手瓜苗已经上市,准备装车拉到南宁,送到消费者手里。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雀友村慢友生态家庭农场


慢友生态家庭农场由返乡青年杨丽萍、倪永旺夫妇于2018年创办,位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方祥乡雀鸟村,以生态农耕文化体验教育为主线,倡导乡村可持续发展与老种子保育。



我们推荐的雀鸟村5个自留种食材入选国际慢食协会的“美味方舟”食材库,这得益于雷山丰富的自然生态条件与传统农耕文化。我们希望通过联禾计划更进一步整理与保留本地传统品种,建立社区种子银行,整理自留种食材的资料。



今年妇女节那天,农场借村里集体活动的机会,组织了一次本地传统品种的图片展览,展示农场这几年收集到的种子。当天天气特别好,好多叔妈一辈的人,还有一些奶奶带着孙子孙女,全都过来看展览。这些照片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边看边激动讨论。



湖北省武汉市·小农夫生态农场

武汉市小农夫农场成立于2014年,坐落于梁子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旁,农场使用无农药化肥的生态方式种植蔬菜,同时也开展亲子农耕科普活动。


我们想建立一个本地区的种子库,将现有种植的自留种保存下来,并寻找更多适合当地种植的种子,以及寻找当地历史中种植比较好的老品种。同时,将这些老种子的生长特点和历史故事梳理出来,给更多的孩子们科普宣讲。



农场目前整理好了黄豆、秋葵和丝瓜的种子,其它还在陆续整理。我很喜欢农民种子网络那句“播厥百种,藏种于民”, 让种子在民间储藏才更有活力,就把这句话和全国的社区种子库地图打印出来放在种子银行里。我们的种子库还在不断完善中,计划在今年的种植过程中把作物标本做出来,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植物生长的状况,也便于做科普讲解。一个小的惊喜是,我们的种子库来了一窝燕子,我在燕子窝下边做了一个托盘,既保持下边的卫生,也不影响燕子的生活。


上海市青浦区·一畦农场

一畦农场坐落于上海青浦区的淀山湖畔,扎根本地社区,以上海市内蔬菜配送为主。除了生产过程以生态原则为指导之外,还收集和试验自留种,现在农场约有一半的蔬菜品种为自留种。同时也邀请市民通过日常生活和农场走访,参与到城乡互动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来。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申请联禾计划,参与同行者的共学和链接。借此机会,从种子开始,共同创造一个市民参与、覆盖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农场在朱家角有一个门店,原来是想把种子库设置在农场大棚里面,现在我们想把种子库放在门店,作为社区点,让居民直接参与老品种保护、交换和传播,让他们有直观的感受。我们育了很多苗,大概有3万多颗苗是等疫情过去后提供给居民种的,但是现在都已经长成大苗了。现在正在育第二批,像辣椒、茄子还是可以继续育下去,因为它可以一直长到10~11月份。上海这边很多居民已经开始尝试在自己家里面种一些东西,尤其是葱姜蒜,包括一些小青菜、生菜,所以我们后面也会把种子工作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这是我们想要做的一件事情。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流芳村有机农业协会

流芳村有机农业协会成立于2016年,位于黎平县茅贡乡流芳村,宗旨是不杀虫不杀草,讲究生物多样性与万物和谐,无化肥自然生长还原作物本来的营养和味道。


因为近些年来受到杂交水稻种市场冲击,老品种水稻越来越少,流芳村有机农业协会希望通过联禾计划的支持,组织村民到临近的村寨进行寻种,建立流芳村试验田和社区种子库。



今年我们种了9-10个品种,因为对老品种感兴趣,这两年协会正在尝试引进更多品种。村里每家都至少有3个以上品种,而且是本地的老品种。老品种有的适合高海拔的梯田,有的适合低海拔的平坝田,有的适合冷水田,不同的田块选择种植不同的品种。目前我们的香禾糯就有8个品种,还有5个我们平时常吃的其他品种。我们这里浸种用盐水杀菌消毒,浓度是1斤盐配50斤水,浸泡24小时后再用清水浸泡24小时,整个过程大概两天时间,催芽也要两天,发白芽后撒到田里面去,然后慢慢管理水源,秧苗越长越长,之后就可以放鸭子和鱼进到田里,秋天的时候不仅有稻米,还有鱼、鸭吃。




种子背后的故事与文化


农业生产提供给我们食物,是我们每个人健康和膳食营养的保障,然而如果农业系统不健康了,人类的健康还能得到保障么?工业化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代价不必赘述,种质资源的迅速流失和基因窄化正在悄悄威胁着农业生产的未来,让我们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条件下变得束手无策。面对这些问题,从一线的农人保种留种和农耕实践中,我们能够汲取让农业更具韧性的智慧。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牛耕部落

牛耕部落位于传统农耕文化的遗产地——黔东南州的黎平侗寨,致力于保护一方水土和传承古老的农耕方式,并通过有机种植的方式保护传统水稻种子,将“认证不如见证”的运营理念切实落地,将牛耕部落建成为传统农耕文化的“圣地”。



我们希望通过联禾计划保护牛耕部落的传统水稻种子,以实现“可到达的远方、回得去的家乡”,建立种子银行,收集、保育更多本地传统水稻品种,并把牛耕部落的传统水稻种子介绍给更多人。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油米村萤火虫暖心志愿队


萤火虫暖心志愿队成立于2019年,是一支由村民自发组建的志愿者团队,团队核心成员是村里的妇女。油米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则在家干农活和照料家庭,村中作物品种丰富,大多是自留品种。


看到联禾计划项目,我们想在种子上做些事情,进一步了解清楚我们村农业物种的现状,以及农业物种和我们文化的关系,同时也期望与村民一起讨论,思考我们的文化和物种的关系,分享各家的种子,成立社区种子库。



我们成立了一个种子调查小组,成员有我们的妇女骨干还有村里的大学生。他们协助我们一起梳理村里的种子。我们入户访问村里老人,问他们一些种子的问题,比如种子的来源、为什么会有那个种子、那个种子是怎么来的。最近我们的光头麦快要成熟了,这个品种不像其它麦子,它没有芒,所以叫光头麦。我们也采访了村里的东巴,他们会念东巴经,知道很多本地关于种子的传说和信仰,包括种子的来源和一些很有意思的故事。在农民种子网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我们还做了种子的五象限分析,梳理出了初步的成果。



四川省甘孜州·登龙云合森林学校


登龙云合森林学校成立于2015年,探索基于自然的创新教育。学校所处的嘉绒藏区是海拔2600米的山区,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农耕文化,当地耕作小麦、荞麦、豆类、蔓菁等老品种,仍然保留着小规模种子交换的传统。


我们希望带动中路乡呷仁依村社区居民收集老品种,建立社区种子银行,记录种植口述史。现在学校有3亩自留地用于老品种试验,学校种子馆和校舍空间会开展种植交流等活动。我们还计划与丹巴县中小学合作开展农耕课,结合森林学校已有的乡土教育课程,为本地中小学生开展地区农业历史、老品种知识,种植等学习活动。



前段时间,森林学校的年轻人采访了一位嬢嬢,跟随她参观家里的粮仓。嘉绒藏族的房屋一般有5层楼,第4层是粮仓,用传统木箱储存种子。访谈中,嬢嬢跟我们说:“只有千年的黄土,没有千年的工厂。” 土地对于人来说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而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的重要性更不必多言了。(详情请见《没有千年的工厂,只有千年的黄土》


/

/

/



2020年的生物多样性日,农民种子网络发布了一组社区种子银行的文章,梳理了当时国内社区种子银行的发展现状,推送了来自云南、广西、江苏、河北的农民就地保种故事。


点击图片阅读《世界地球日 | 守护农民的种子,守护我们的地球》


2021年,农民种子网络加入食通社发起的“联禾计划”小额资助项目,支持从社区为本的种子多样性活态保护行动。计划发出后,共收到67份申请,其中分布在9个省市自治区的12位伙伴入选。


2022年4月30日,所有联禾伙伴在线上交流了大家各自社区活动的进展


2021年10月12日至13日,由农民种子网络等多家单位在昆明举办的“高端政策论坛和对话:社区、科学与社会组织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中的角色与合作”会议上,来自16个农村社区的70位农业小生产者带着他们的自留种参与其中,这些种子有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有的是农民育种家培育的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还有的是通过民间交换而落地到不同社区的。


点击图片阅读《活动回顾 | 高端政策论坛和对话》


2021年12月,农民种子网络在成都举办了一场种质资源活态保护培训,来参加培训的大都是分布在全国各地,正在做着老品种保护工作的农夫,他们因为共同的兴趣来到成都参加培训,交换种子,交流经验。


点击图片阅读保护之外,更重活用|第二期种子课程培训活动回顾》


本文图片由各地联禾伙伴提供

编辑

马超 | 食通社

管奇 | 农民种子网络

版式:莳梧

  扫码打赏,支持原创知食  


关于农民种子网络


农民种子网络创立于2013年,在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参与式行动项目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及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在西南地区开展的参与式选育种工作成果而成立。2018年10月,农民种子网络在南宁市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民种子网络目前设立了北京、南宁、丽江和昆山四个办公室,与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40多个乡村社区、生态农场和社会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

 

农民种子网络的工作以参与式发展和行动研究为导向,是国内率先在农业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管理领域运用参与式研究方法的组织。作为一家公益组织,农民种子网络坚定维护种子的公共属性与公共价值,鼓励公共研究机构的支持下合作开展农家种保护、利用与创新,改善农民生计和提升农民尊严,促进国家种子安全。




回复关键词,了解更多内容

近期热文 | 食物课程 | 农友大会 | 菜市场 | MOSES | 食通社在路上 | 前沿食农 | 小农故事 | 节气餐桌 | 食农活动 | PGS | 种子 | 女性 | 气候 | 日本 | 作者 | 招聘 | 转载



点击「在看」,分享美味知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