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吉静功修炼》第五章:精气神(附注释)
《黄元吉养生静功心法》
邱陵
我国古代道家对内丹学极其秘惜,都是非常慎重地挑选弟子,并经过严格考验后,方才心传口授,一般不记录成文;凡著成文字的,也大多比名喻象、藏头露尾、隐约其词,非常晦涩难懂。被尊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中就说:“窃为贤者谈,曷敢轻为书?若遂结舌瘖,绝道获罪诛。写情著竹帛,又恐泄天符。犹豫增叹息,俯仰缀思虑。陶冶有法度,安能悉陈敷?略述其纲纪,枝条见扶疏。”可见古人对这门学问是多么的虔诚和珍重!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现象也逐渐改变。在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众多内丹学典籍中,理论通达、方法详明而又切实可行的,当以《黄元吉文集》为最优秀杰出。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生平不详,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或成都)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今汇编为《黄元吉文集》。据传尚有《玄宗口诀》、《醒心经注》、《求心经注》等书,可惜搜求不到。更多内容请关注修行圈公众号。
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中派修真要旨》中说:“道家玄宗,以南北东西四派最大,原无中派之立宗,然就其修丹诀法之异同而言,则又有判分中派之必要。中派亦可归于北宗……然细考之,究亦有可分者在,故按分宗判教之理而为之立中派焉,使学人知有所循途取法焉。”黄元吉所传的丹法,“彻始彻终以‘守中’一着为诀法”,因此被归入中派。陈撄宁对黄元吉的丹法极为推重,认为得陈抟(字图南,宋大宗赐号希夷先生)、邵雍(字尧夫,谥康节)一脉心传,称之为隐仙派,引以为黄元吉的私淑弟子,并把他的学说整理为《口诀钩玄录》以介绍。在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哲学社会科学国家“六五”至“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选题出版计划)中也以十四页的篇幅详细介绍黄元吉的内丹诀法,并最后总结说:“‘阅丹经甚多,惟此无半点虚语’,用同样的话概括黄裳著作的特点,可能也是再恰当不过的。
目录
第一章 玄关一窍
回光返照
玄关现象
一觉而动
玄关真际
玄关常在
玄关开后
第二章 玄牝之门
何谓玄化和玄牝之门
玄牝之门现象
出玄入牝之处
玄牝相交
调息与听息
治息与元气
第三章 真意
何谓真意
戊已成圭
真意用法
真意与真觉
真意与真息、真气
第四章 明心见性
明心死性真谛
本来面目
炼性养性
性命双修
第五章 精气神
炼已之功
炼精
炼气
炼神
神融气化
三件功夫
第六章 坎离交媾和乾坤交媾
坎离真义
坎离交而产药
乾坤交而结丹
醍醐灌顶
凝神泥丸
第七章 河车(周天)
运转河车之时
河车之路
《易经》屯蒙法则
起火之法
以柔以默以静
卯酉沐浴
第八章 采炼火候
外药、大药和圣胎
文火武火
进火采药之法
玄关采药
活子活午火候
大药发生效验
第九竞 其他秘传真决
久坐必有禅
两眼神光之运用
戒贪看外光
不惑于异景
人身紧要之处
集神于玄窍
丹田地步
上下丹田配合
动处炼性,爵处炼命
观妙观窍
集义生气,虚无生阳
觉照之心
守中之旨
内动阳生
女功一则
第十章 结论
全功论述
丹经隐语破释
邵子月窟天根诗解
往期节章
第五章 精气神
一、炼己之功
(原文)
修炼以精气神为主。如不宝精裕气,则神不入气,气不伏神,不能打成一片。犹男精女血各居其所,两不相合,安有生男育女之时?学道人欲求一元真气,始也水火不交,安有真铅之产?及真阳一动,不行河车功法交媾乾坤,安得成丹?如此神了神,气了气,不相凝聚,焉得无息之息,以成先天法身,不神之神,以配两大乾坤乎!生等须认取先天之精气神,于是加以锻炼,对美景而依然不动,任纷华而不稍改移。只有进火行符,水中金生;进火有度,火里水发;迟符有功,日运己汞,己固阳精。此炼己之要学,亦变化气质之实功也。
吾愿生初行炼己不辞劳瘁,庶入室之则六根大定,一念不生,自能到混混沌沌之候,有恍惚杳冥之机,此即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亦即玄关一窍从无生有,庶与我当日生身受气之初一般无二。何也?先年投胎夺舍从恍惚中一念而来,与父母精血吻合,今不顺而逆,乃合阴阳坎离,团聚一区,以寻我先天真意真气。夫真意即我投生之主宰,真气即我投生之庐舍。真意即我得天之理以成性,真气即我得天之命以成形者。炼己纯熟,方有真神真气,得与天地清空灵阳之气浑合为一,于是进退温养,日夜不怠,久则化形而道成矣!如今学人不知炼己事大,乃行一时半刻之功,希图得药成丹,不惟无益,且意马心猿,妄动妄走,后天火起,必伤丹而焚身,不惟不能却病延年,而反增病促命也。生等勉之!
[注释]
精气神为人身之三宝,练气功必须锻炼精气神,调剂和发挥精气神的各自机制和相互关系,以达到保健延年的目的。但要锻炼精气神,必先炼己。
何谓炼己?炼者,以勤苦心力精进励志进行锻炼也。已者与性、意、元神之义相同,实即心中之一灵性。伍冲虚《天仙正理》云:"已者即我静中之真性,动中之真意,为元神之别名也。"因此,必先炼己,才能以我之真性真意来主宰精气。炼己之法为:当耳逐声而用听,则烁之于不闻;目远色而用观,则炼之于不见,神逐感而用交,则炼之于不思。欲得元精之生、气之清真、神之静定,非先炼己不可。
二、炼精
(原文)
修炼之家常以精与神气配说。至叩其何者为精?则茫无以应。即诸书亦有言精者,然而情词恍惚,并无确据,间有执交媾之精对者。至叩此精藏于何所?则又茫无以应、不知此特后天有形之精,非元精也。元精无形,即寓于神气之中,贯乎耳目百体而无可指。夫精者粗之对也,如日者阳之精,月者阴之精。先天之神为离中之空阴,则元神即阴之精也。
先天之气为坎中之空阳,则元气即阳之精也。又如体者骨之精也,脂者肉之精也。而尤有贯乎髓与脂之内者。髓与脂乃流而不息,润而不枯,则所谓元精者即元神元气酝酿流行之精华也。脏腑配五行之气,阴阳寓焉,浊气为粗,清气为精,即所谓二五之精也。而坎离之神气即寓于其内。五官百骸皆元神之气之所统,亦即元精之所贯,则但言神气而不必言精也。即如交媾之精,则神与气感化通体,无形之精徐而成形以出者也。故养神于寂,养气于静,精无由泄矣!倘神与气交感而动,而独责精以不走,能乎不能?则所谓精者无可着力,惟加意于神气而已矣!
[注释]
古书对精之概念多未能讲清,黄氏于此一语道破。盖精有先天元精与交媾之精,元精无形,寓于神气之中,为我凝炼所得,温养有方,便无渗漏而化为元气;交媾之精有形,乃后天之物,为感化所成,即泄漏之精。炼精乃指煅炼先天元精而言。
(原文)
炼精化气虽是下手初基,要知人无精则无气无神,亦犹灯之无油,则无火无光也。但云炼精而不知生精,又将何以为用哉?黄帝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后人解释有节饮食、薄滋味之说。又古人云:"精以静而后生。"术家以搬运按摩动摇其精误矣,广成子云:"毋摇尔精,毋劳尔形,毋俾尔思虑营营,乃可长生"。此可见保精之道又在乎身无摇动,心无杂妄矣!古人云:"精由情感而动"。情欲动而窒其情,情由目见而生,情一生而冥其目,保精之道于此完矣!人果能凝神调息于方寸,一心不散,一息不出,犹天之气下,地之气上,上下相融,自然成雨。精之生也又何异是?只怕心不静而息不调,上下不相混合,斯精所以日消也。至于心中灵液下降,则无形色可见。而泥丸阴精化为甘露,此有可以窥者,但要勤修炼耳!否则着有着无,皆耗精也。至于精已化气,则神气混合,心息相依,其身体内外泰然融然,有苏软如绵之意,此即气生之兆也。
广成子曰:"毋摇尔精"。精即汞,汞即心中之灵液,元神之所依托者也。油干灯息,汞竭人亡,此机不可不慎也!所望诸子于无知无觉时,或忽焉心地清凉,或时而甘律满口,皆产元精之真验也。能于此觉之即取,收之即炼,鼓橐吁之风,一上一下,听其往来,即炼精,即前行短,二候采牟尼之法也。吾道最重者在此一刻间呼吸之息,不失其机,此玄关窍开水源至清之时也。从此一生一采,毛窍疏通,适有晶莹如玉之状,此即精化气时也。急忙采取,运行河车,切勿失其机焉!灵液滋生,曰有甘露,俱是后天有形之精,算不得真精。惟精明之精庶几近道。然精生有时,知真时者便知真精。究竟精生之时在人为何时哉?盖精者,其静而寂寂也则为先天之元气,及静养久久忽焉而有动机,此即鸥蒙未判将判之时,元气已有动机。元气之动,即静为元气,动化元精。此时之精非交感之物事也,亦非有形之精周身踊跃也。必从混混沌沌中,无知无觉时忽焉有知觉,是元精化生也,又谓真知灵知也。总之,元精无形,惟此万念齐捐,一灵独运,炯然朗抱,浑然而知,即为精生,即为水源至清。从此一念不纷,即以此个真意主宰,督精为丹头,又以一呼一吸之胎息为火,以慢慢的呼吸神火,烧灼此个元精于丹田之中,久之,火力到时,即变化生焉。何也?精生无形,不过一个精明之真知,只一心无两念,从此以神主宰,以息吹嘘,不久丹田中忽有-股氤氲之气,蓬勃之机,从下元涌起,渐渐至于身体,始犹似有似无,不大有力,孟子谓平旦之气是。久则油然心安,治然气畅,至大至刚,有充塞天地之状。自亦不知此气从何而始,从何而终,此即精化气时也。是气也虽有形对知可见,然元精元气分之则二,合之仍一。以其动言之则为精,以其静言之则为气。
[注释]
虽说精从静生,但元精(即真精、真种)实从静极而动中产。静极一觉而动之时,即玄关窍开一息之顷,我应不失时机以真意主宰,煅炼元精于丹田,时机成熟,即运行河车炼精化气。
前文已介绍了玄关窍开种种景象,黄氏于此处又指出了心中灵液下降(即心地清凉)和甘露满口两景,作为元精生产之真验,学者宜证验之。
三、 炼气
(原文)
气者体之充也。人所受之以生者也。而气亦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气元气也。先天者何?盖此气为太极之气,先乎天地而有者也,故曰先天。人得气于天地,实得此先乎天地之气也。有此气则生,无此气则死。是气也即人之命也。人欲固命,不可不固此气。而气有后天者何?呼吸之气是也。呼吸是元气之门户,有元气而后开呼吸之窍,是之谓后天之气。盖以受天之气而有于后焉者也。先天之气本也,后天之气末也。先天之气源也,后天之气流也。先天之气丝竹也,后天之气丝竹之音而已,丝竹坏而音杳矣!先天之气兰佳也,后天之气特兰挂之香而已,兰佳凋而香息矣!人恐断此呼吸之气,不可不培养本源,以固此太极之元气,此神气性命之辨也。
炼丹之道,虽曰先天元气酝酿而成,其实非后天有形之气不能瞥见先天元气,是知先后二气两不可无者也。若无后天滓质之气,则先天一气无自而生。若非先天清空一气,则后天尸气概属幻化之具,终不足以结成胎仙。吾观诸子于先天真一之气,不能实实在在认得真修得足者,皆由后天色身太弱,无以勃勃莲蓬而活见本来虚无妙相也。今为诸子再言后天之气。夫人之身所以健爽省,无非此后天之气足也。气何在?即身间一呼一吸出入往来,氤氲内藏者是。此气即肾间气动,肺主之而出,肾迎之而入。一出一入往还于中黄宫内,则内而脏腑,外而肢体,无处不运,即无处不充,所谓身心两泰,毛发肌肤皆精莹矣?诸子欲收先天元气蕴于中宫,生生不已,化化无穷,离不得一出一入之呼吸,息息归根,神气两相融结,和合不解,然后后天气足,先天之气之生始有自也。若不于后天呼吸之息向中官吹嘘,则金无所生,水不能足,一身内外多是一团燥灼之气,犹之天气亢阳而无润泽之气,万物之枯焦不待言。此一呼一吸所以为人生生之本也。诸子如今用功,不必寻奥妙,但于行、住、坐、卧之时,常常调其呼吸顺其自然,任其天然,毫无加损于其间,亦不纵放于其际,一切日用云为,总总一个不动心,不动气,不过劳过逸,自然后天气旺,先天元气自回还于五宫之地。不必问先天何在而先天之气自然在是矣!若不知保养后天,徒寻先天元气;势如炊沙求饭,万不可得。到得后天尸气一聚于中,先天之气自在于内,氤氤氲氲,兀兀腾腾,莫可名状而亦无可名状者。若曰可名,皆是后天之气。诸子知否?若先天元气到时,只有一点可验之处,心如活泼之
泉,体似峻峋之石,自然一身内外无处不爽快,无处不圆融,非可意想作为而得者也。故先天一气名曰虚无元气。以此思之,足见先天-气无可名无可指,后人强名之曰先天一气,既属强名,实无所有。学者于此元和内蕴之时,而犹欲于身心内实实在在拟一个色相出来,错矣!且此模拟之心,即是后天之意。有此一意,而先天淳朴之气必为后天之气打散,虽曰先天犹是后天也。
[注释]
黄氏于此解释先天元气与后天之气之不可分离,可谓详矣!神与精只用先天,忌至后天,益后天者乃思虑之神、交感之精,无神通变化。但气则不然,不能无先后天之二用,盖先天元气必用呼吸之气助之,所谓用后天之真呼吸去寻真人呼吸处。
《天仙正理》云,吕纯阳初闻道而未甚精明,及见《入药镜》中"先天炁,后天炁,得之者,常似醉"之说,而后深悟成道。吕纯阳自作诗日:"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可见悟得先后天气运用之重要。
(原文)
虚无-气,又谓真一之气,又曰真一之精,又曰天然元气,又曰天空一气,种种名色不一而足.要无非无声无臭、无思无虑之真,却不在内不在外,隐在色身之中,谓之法身。然而,此难思量,难揣度,却远在天边,近在咫尺,孔子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足见此个元气天然自然,未尝一息偶离,离此即不得生,又何以成人耶?然必如何而后可觅哉?虽然着一觅字,又千差万错,增数重障蔽。惟有如生等所说,一切放下,一丝不挂,万缘不染,此个虚无之气即在个中生,积久功深,谅已明白无疑。要知此个虚无一气,天地人物同是一般,富贵贫贱均是一理,极之生死患难亦不为之改移。气息有盈虚消长,而此个元气无有盈虚消长。第后学浅见,不知人有清浊明暗,皆是气机运行,而专以气之清明寻虚无一气,而于昏浊之际,则以为不在也。讵知此个元气不因清明而有,亦不为昏浊而无,只怕不知去欲存理,闭邪归正,于气清时有一流连顾盼之意,于气浊时又加一忧苑烦恼之心。明明元气当前,如日丹之照临,无不光明洞达,反因此障碍心起,遂加浮云遮蔽而日月无光矣。尤要明得此个元气本无朕兆,亦无形色,实为后天精气神之根本,先天精气神之主宰。故虚无一气在先天而生乎阴阳,落后天而藏于阴阳。总之,人能打扫得闲思杂虑、一切起心动念的障碍,干干净净不染纤尘足矣!然而后生小子气息壮旺,易得会其真际;而在年华已迈者犹难调和气血,保养灵光,采此一点至阳之精,此又将奈何哉?吾再示生一个采炼法程。《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生等于元气未见时,不妨以神光下照,将此神火去感动水府所陷之金,久久自然水中火发,而真金出矿矣!此感而彼应,其机有捷于影响者,故古人教后学,于寂然不动中无可采取,教以神光下照之法,而于通处下手,以采取先天一味至真之气出来,以为丹本者此也。亦非此个动气即元气也。要知此个元气方其未形之时,未尝不在,然而清空之气不可见也。及其既形之际,又非此个有形者即是真一之气,而要不过此真一之气之所发所也。当其发时恍惚杳冥,略有所以认识者,在此亦犹见影知形之意,其实形无所见耳。到此发见昭着,放之则弥六合,即天地亦不能载,所谓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本者即此是也。然虽无量无边而仍不离方寸,所谓卷之则退藏于密者是其义矣!由此以思,氤氲者仍是阴阳真气,而主宰此真气者始是至真之元气也。
[注释]
先天虚无一气无声无臭,亦无形色,如何觅寻?惟用神光下照之法,即回光返照可以寻得。此气一到,忽有浩浩渊渊刚健中正之象,与后天之气不同。后天之气但见其暖,不见逍遥自在之处。真一之气一来,使我身苏软如绵,美快无比,恍惚似有所见,又似无可象,只觉清净恬淡,不如有天地人我,是为明验。
上文谈到过炼元精以化之气,精已化气,不再有生精之时。我用真意引元气自会阴穴起从背后直上泥丸,再从前面降下丹田,使气入神中,神包气外,久之浑然无气息往来,而胎息绵绵,谁觉一点灵光隐约在灵台之上,则元气已化为元神。如此炼气化神,为大周天火候。张紫阳云:"终日绵绵如醉汉,悠悠只守洞中春",即炼气化神之态。
四、炼神
(原文)
神者心中之知觉也。以其灵明故谓之神。而神有先后天之分。先天神元神也。神即性也。盖神为心中之知觉,而性即心中至善之理,其始浑于一元。有生之初,知觉从性分而出,如孩提知爱,稍长知敬,知即神,爱即性也。见神即以见性,神与性未尝分也,是以为先天之元神。性原不在神外也,自蔽于私欲,而神失其初矣,性亦为神所蔽矣,神之所发,常与性反,此为后天之神,盖先其天而配于后焉者也。先天之神静,后天之神动。先天之神完,后天之神亏。先大之神明,后天之神昏。先天之神神与性合,后天之神神与性离。道之修性去其蔽性之私,绝其梏性之欲,寂之又寂,归于至静;洗其心于至清,涤其虑于至静,所以有清静因也。所谓修性者即以养此先天之神而已。
有为而为者识神也,无为而为者元神也。识神用事,元神退听。元神作主,识神悉化为元神。此理欲之关不容并立也。尤要知元神无迹,元气中之至灵处即元神也。然必如谷之应声,影之随形,自然而觉,自然而知,不假一毫安排,无容一丝拟议,如孟子谓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侧隐之心,是元神也。由此推之,视听言动,日用事为,无在不有元神作用。但有意者属识神,无心者属元神,能以元神为主返入虚无境地,欲一则一,欲万则万,神通无外,法力无边,岂但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者哉!
[注释]
先天之神为元神,后天之神为识神,二者不容并立。混混沌沌中忽有一点灵光发现,此即为我之元神。
我若认得元神,由元神作为我身的主宰,就不会为外来事物所纷扰。勿令我之灵阳被物牵引而去,即炼我之元神。张三丰说,人能以清净为体,镇定为基,天心为主,元神为用,巧使盗机,返还造化,何思功之不成。
(原文)
元神者修丹之总机括也。药生无此元神,是为凡精无用,不能结胎。还丹无此元神,是为幻相不能成婴。吾窃怪世之修士徒知精气为宝,不知元神为主,总说成药亦不过保固色身而已,乌能成圣胎哉!吾今为生道破,夫所谓烹炼阳神者,即此元神,采而服之,日积月累,日充月盛而成之者也。不然,何不曰阳精、阳气而必曰阳神哉!可知炼丹者即炼此元神一味为之主也。然此是上上乘法以成金液大还之丹者,若中下两品,虽不全用阳神,亦却离不得阳神。若无阳神,凡精凡气亦不能凝结于身心。若最上乘法纯是阳神一件,虽不离精气二者,然不过为之补助而已。生须要认得无神清楚以后才有作用。夫元神即无极而太极也。当其虚静无事,挥浑沦沦,无可名状,及忽焉感孚,跃然而动。此跃然一动之际即是真正元神。
《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若未动时先存逆料,是未来心。若已动后犹怀追忆,是过去心。忽感忽应,忽应忽止,是即元神作用,其中稍有计较,不能随应随忘,是谓现在心。若不明元神,由此采取即带浊秽,即使养成,难以飞腾变化,去来自如。吾今略为抉破,生好好用功以行采取焉。然微乎微乎!非上根法器,加以学问优,见识到,则不可语此也。又云,玄关一窍即此偶然感动之阳神。又云,玄牝之门亦此阳神之触发。然有分别:玄牝之门是阴阳交媾之后,一元之气氤氤氲氲,始行肤兆;苦元神则是氤氲活泼之气中灵而觉者是。虽然是二,究竟一也。故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炼丹无此阳神,其所汩没者大矣!虽然此元神者亦即清清净净、无杂无染、一心一德之真意也。其静也元神主之;其动也元神主之;及其采而为药也,亦元神为之运用而转旋也。元神之用诚大矣哉!生善会之,切莫加一念生-意,一日十二时中常动常觉,常应常静,不怕他万感纷投,俱是此个元神作用,否则落于后天甲里,那一点灵光反隐而个见矣!
〔注释〕
烹炼阳神,为道家功法炼神还虚阶段的最高理想,即从泥丸炼出阳神。《仙佛合宗》、《唱道真言》、《道乡集》、《大成捷要》等丹经道书多有叙述。《唱道真言》云:"阳神之脱胎也,有光白脐轮外注,有香自鼻口中出,此脱胎之先兆也。既脱之后,则金光四射,毛窍晶融,如日之初升于海,珠之初见于渊,而香气氤氲满室矣!一声霹雳,金火交流,而阳神已出于泥九矣!既出之后,全看平日功夫,吾所言炼心正为此际也。
平日心地养得虚明,则阳神纯是先天灵气结成,本来无思无为,遇境不染,见物不迁,收纵去我,去来自如。一进泥丸,此身便如火热,金光复从毛窍间出,香气亦复氤氲,顷刻间返到黄庭,虽有如无,不知不觉,此真境也。若心地未能虚明,所结之胎决非圣脱,所成之神原带几分驳杂,犹人气禀昏浊,多以气质之性用事。其神虽出,一见可惧则怖生,一见可欲则爱生,殆将流连忘返,随入魔道,此身虽死,不知者以为得仙坐化,谁知阳神一出而不复者矣!",黄元吉氏着作则未及出阳神功法。
鹤GUANG子在《唱道真言》中谈到烹炼阳神全看平日功夫,即其所言炼心之说。乎日心地养得虚明,则阳神方纯。黄氏于此所盲亦即此意,认清元神,把它炼成我身动静之主宰,日积月累,日充月盛,则把此元神烹炼而成阳神。盖元神与阳神在本质上都是氤氲活泼气中之灵觉,元神乃阳神之前身,二而一也。
煅炼元神到无作无为、无思无虑、纯乎天然自然之极,而无迹象可寻,即是烁神还虚,亦可说此时是烹炼阳神。
五、神融气化
(原文)
总之丹道千言万语,不过神气二字。始而神与气离,我即以神调气,以气凝神,终则神气融化于空,结成一团大如黍米之珠,悬于四大五行不着之处,一片虚空境象,是即打破太虚空独立法王身是也。而其功总不外性情二字,始而以性和情,继则以情归性,到性情合一,现出本来法身,即返本还原,复吾身受气之初。然而还未到无上上之妙境也。夫人未生之初,一点灵光浑然藏于太虚,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时有何性?又有何情?以此思之,连性情二字都是有形有质,只算得后天中之先天,以其犹有依傍也。到此绝顶一步,不着于有性,亦不着于无情,连性情之有无亦且不立,此即跳出性情,独炼一点虚无元气,所谓空空忘忘,其实空无所空,还于太虚,连天地都不为我作用。若只不离一个虚无,还是二乘,此连虚无亦无,所以神妙莫测也。要知此是金丹始终之功法也。
夫以神气不运于周身,则周身阴气不化,无非死肉一团,终是无用,且日积一日,不免疾病纠缠。故吾教修命,是教人以水火周身运动,使血肉之躯化为话活泼拨,随心所用,无所阻碍,到得一身毛窍晶莹肌肤细腻得矣!又不可贪神气之周于一身,苏软快乐,流荡忘返,还要收之回宫,不准外泄。却不要死死执着一个穴道,认为黄庭,须知收之至极处,无非与太虚同体,挥不知其所在。时而动也,亦与电光同用,一动即觉,一觉即灭,前无所来,后无所去,仍一杳冥光景,还于无极焉耳,工夫至此,身外有身。
[注释]
丹经巧喻多端,如论顶上之性,喻之曰:汞、龙、火、根、日、魂、离、乾、己、天、君、虚、免、无、主、浮、朱砂、扶桑、姥女、昆仑等。如论脐中之命,喻曰:铅、虎、水、蒂、月、魄、坎、坤、戊、地、臣、实、鸟、有、宾.沉、水银、华岳、婴儿、曲江等。其实,只用神气二字可以概括之。古人说:"铅汞是水火,水火是龙虎,龙虎是神气,神气是性命,总来只是这两个宇,两个字原是一个理"。
这里黄氏指出的气功态,乃是从凝神气穴、神气相交而至神融气化入于虚无而与太虚同体的高级阶段的气功态,所谓上上乘。这是从太极判两仪分,返还到无极的混沌。古人叫"真空炼形",已达到内舍意念,外舍万缘,顿忘天地,粉碎形骸的境界,即"真空"的境界,亦即《清静经》所云:"内现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此时应是浑身俨如水品塔,心身灿然,灵光显现,功中不见色身渐见法身,感到我与太虚问体。
六、三件功能
(原文)
今特详下手之功,如打坐之时先凝神继调息。到得神已凝了,不必有浩然正气至大至刚立塞天地,只要心无烦恼意无牵挂,觉得心如空器一点不有,意若冰融片念不生,此身耸立恍如山岳,静镇不动不摇,由是以神光下照于气穴之中,默视吾阴乔之气与绎宫之气两相会于丹鼎之中,我即以温温神火细细烹炼,微微巽风缓缓吹嘘,自然精融气化。此即是炼精化气也。何以知其炼精化气哉?前此未采外来之气与吾心内之神两相配合,会成一家,此个坎离各自分散全不相依,呼吸亦不相调,到得收回外气以制内里阴精,气到之时阴精自化,上下心肾之气既合为一,自然绦宫安闲,肾府自在,外之呼吸与内之真息合而为一气,浑如夫妇配成,聚而不散,日充月盛,真阳从此现象矣!此即化气之明徵也。
既已化气,再行向上之事。何谓向上之事?斯时呼吸合,神气交,凝聚丹田,宛转悠扬几如活龙游泳,一日有无数变化。我惟凝神于中,注息于外,听其天然,自然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此即烁气化神也。
到得静定久久,我气益调。前此宛转流行于丹田者,此时烹炼极熟,觉得似有似无,若动若静,粗看不觉,细会始知。此际务将知觉之心一齐泯去,百想无存,万虑全消,即丹田交会之神气听它自鼓、自调、自温、自煅,我惟致虚守寂,纯任自然,神入气中而不知,气周神外而不觉。如此烹炼一阵,自有一阵香风上冲,百脉遍体薰蒸,此所谓神生气也。又觉精神日长,智慧日开,一心之内但觉一气从规中起,清净微妙,精莹如玉,此所谓气生神也。如此神气交养,两两相生,斯时正宜撒手成空,不粘不脱,若有心若无意。此炼神还虚之实际也。
此三件功夫一时可行可到,学人须遵道而行。不可但到神气粗交末至大静,即行下榻。又不可但到神气大交凝成一片两不分明,未到虚无、清净、自然之境,速离坐地。必须照此行持,从炼精起至于气长神旺,久久化为清净自然,再加归炉封固功法,然后合乎天地盈虚消息与一年春夏秋冬气象。如此始完全一周功夫。照此修持,自然我气益调,我神益静,中有无穷变化,不尽生机。由是日夜勤功,绵绢密密,寂照同归,自有真气薰蒸上朝泥丸,下流丹田,透百脉而贯肌肤,勃然有不可遏之状,此河车之路自然而通,我不过顺其所通而略为引之足矣!
[注释]
黄氏于此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阶段,即他说的三件功夫,并在一起,融为一炉,一气呵成介绍给学者。正如他说的"此三件功夫一时可行可到","河车之路自然而通",诚为-可行的练功捷径。黄氏又循循交代说,不可未到大静及虚无清净之境而即行下榻,以免如入宝山空手回,此亦久坐必有禅之旨。
但学人若无-定功底,此一气呵成之法亦不易练好。
(第5章完)
- The End -
修行人的公众号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
修行丨穷理丨觉悟丨超然丨自在丨简单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