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今,静坐和站桩正在风靡全球!

修行圈 2020-01-07

传播上古智慧、灵性与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公众号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如今,这古老的东方文化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强身健体的静坐养生热正在风靡全球。


我国自古以来,凡导引、打坐、吐纳、行气、按跷、气功等,都离不开静坐,其鼻祖很可能是远古时代的著名养生家彭祖,以后传入儒家。据《列仙传》载述:“彭祖,殿大夫也。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8OO多岁当然是极为夸张的传说,但他肯定是位高龄老寿星,这是无疑的。

 

不光是佛家与道家主张静坐,以求顿悟,古代儒家也重视静坐,认为“静能生慧。”并把静坐定为理学的必修课,甚至要求弟子们通过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以明理。宋代大儒朱熹告诫弟子:“当静坐涵养时,主要体察思绎道理。”

 

实践证明,静坐对脑力劳动者防治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及排除心理障碍等,均有良好的作用。近来还有研究表明,静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美容功效。 

 

 

静坐、站桩,一静一动。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静坐是文练,站桩是武练。

 

关于静坐


古人曰:“静坐悟道,其觉在通。”“悟”,有个竖心,要把心竖起来,是在本底的意识层面感悟,感悟这个“道”,感悟生命规律。“通”,应是“精”、“气”、“神”三方面的内容的通达。当然,三者是兼容的。“精”,可以理解为“形”,在有形的层面。“气”和“神”,在常态中在无形的层面,三者在生命活动中,是个混化的整体。

 

《六祖坛经》中的开篇讲到,“大师(指六祖)不语,自净心神,良久乃言。”其实这是个收摄心神的过程,进入定和静的状态,开始讲课。我们也两眼轻轻闭合,静坐一会儿。

 ……

“腠理”,“腠”宏观上,是单个细胞簇拥在一起,形成覆盖全身的表皮;微观上,是表皮细胞与细胞之间细微的缝隙。《说文》中:“理,治玉也。”指顺着玉石的自然纹路来治玉。名词的理,就是指玉石的自然纹理,裂隙所在。在人体,就是表皮间隙纹路。

 

古人是怎么体会到人体的毛窍腠理呢?在治学上,古人更强调“反求诸己”,有内求的过程。比如我们静坐一会儿,身体端正,呼吸慢慢匀细,心神也开始安静。这就是个调形、调息、调神的过程。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我们的祖先是在安静的状态下,体会到身体的经络和腧穴。



在诸子百家中,都涉及到精气神的内容,神是统帅形和气的。

 

“气”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特色内容。中医学中处处都是气的字眼,我们通过“反求诸己”,是可以体会到这个“气”的,不能按我们的教材理解“气”只是个哲学名词。近代武学家王芗斋在传授大成拳及站桩时讲,功夫达到相当程度,自觉顶天立地,有身耸云端,精神放大之感,“身如云端宝树”。


在1991年时,我常去拜访一个前辈,他讲他的感受,练功状态,身体无限的高大,每个毛孔,可以感受和县城一般大(当时他住在一个县城),把周身的毛窍腠理打开,把虚空的气收归自身,咵达,象门一样,关闭了周身的毛窍,大自然的气就归我所有了。毛窍的开合,和大自然不断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我们平常也在不断的和自然有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只是我们不能更清晰的感觉到。曹操的《陌上桑》中:“绝人事,游浑元”,就是讲在练功,排除人事的干扰,体会和宇宙虚空浑元(混元)气的变化。《黄帝内经》中讲:“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讲的也是在主动的修行,在一定境界时,游行于天地之间,对天地之间,对宇宙日月星辰的分布,都会有相当的认识。为什么我们古人的天文学那么发达?历法,如此精确,这都是智慧开发后,对宇宙时空的把握。


大道至简,静坐和站桩一样,摆好姿势,把心放下,安安静静,就行了。

 

2007年11月份,我收了个学生,是个巴西小伙,24岁,叫Lucas,后来他要求起个中文名字,我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话,取名字叫白若谷。给他解释虚怀若谷的意思,他很高兴。总要有姓,就用了“白”,告诉他是纯粹,洁白的意思。

 

若谷是个禀赋很好的年轻人,若谷是从站桩入手的,禀赋使他能入静,能定住神。开始我要求一小时,一星期后,他能站到两三个小时。


有一天,他讲,昨天站桩时,身体无比高大,头顶象有一根绳子提着,心情很宁静,眼前有一望无际绿色的草坪,象回到巴西的家中。这是体内气机的变化,“气一动志”,气机良性的升发,可以牵动情志的变化,眼前(其实是闭着眼)的景象是虚幻的。告诉若谷,要安安静静,体察体内的变化,不可执着于眼前的景象。当时尚未给他讲解头顶悬,一般是站桩时,主动作意,想有一根绳子在头顶提着,连着天际。他是自然地体会到了。


 

关于站桩


下面我们讲讲站桩,今天我们介绍一个无极桩,北京太极拳的门派有练习的,看似简单,其实能入门,也是奥妙很多。


两脚并拢上,两手自然下垂,百会上领,下颏回收,这时,腰部有意识地向后放松,尾闾下垂。百会向上,尾闾向下,意念中把整个脊柱抻直了,当然,要先这么作意,不可能真的直。我们看人体的模型,腰椎的生理弯曲是向前的,通过站桩,丹田(腰腹内)的气充足了,腰椎可以有一定的松动,开阔了丹田的领域,生命力自然就增强了。我们练习一段时间无极桩。

••••••

 

我们要把人体理解为一团混元气,当这一团元气有了滞点,开合出入不能正常进行时,就要生病了。肚脐为中心的区域,是这团元气的核心,在临床上,在肚脐的四周,中年之后,往往会有压痛点,有或大或小的痞块,有的如枣子大小,有的如花生大小,有的如黄豆大小,这就是病灶。越小,可能结的时间越长,越难对付。有时可以两手的手指结合起来,点按这些痞结。会痛,又痛又快。

 

这里我们学习一个揉腹卧功,在少林派里易筋经中的内容,是武功内壮法之一。我们仰卧时,左手按在上腹正中,右手按在左手背,两手沿上、左、下、右的顺时针方向揉动。按力由轻到重,范围由小到大。慢而匀,沉而温。意注腹中,神随手转。

 

我们要重视以肚脐为中心的区域这团气的变化,这团气有了阻塞,偏向上,心肺会出问题;偏下,就是肝肾会出问题;中间就是脾胃。大致是这样的。介绍的这个揉腹卧功,坐着时,也可以练练,都是有好处的。

 

 《道德经》第五章中:“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橐籥”(tuo yue)是古代冶炼时鼓风的器具,就是风箱。橐是鼓风器,籥是送风的管。人体也是个小“橐籥”,通过一呼一吸和宇宙虚空交换能量和信息。人是精气神的三位一体,神为主宰,从形入手,主动地运用意识,促进气机有序的升降开合,吐故纳新,何乐而不为呢。


修行圈所发布的文章大多精摘自网络公开内容,这些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修行圈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邮件联系:wwyt2018@163.com ,我们一定会及时更正。


 相关推荐 

▶ 静坐的力量(附视频)

▶ 万行上师谈打坐(附视频)

▶ 站桩:能迅速把你的气血补起来!

▶ 打坐姿势的玄机,就在埃及金字塔的不老秘密里!

▶ 哈佛教授实证:身体状况竟随心念改变!


 精选文章 

▶ 打坐21周体验(实修经验)

▶ 元音老人:精进的打坐方法

▶ 轰动世界的禅故事:打坐的力量

▶ 修行天机:吸收宇宙能量的奥秘

▶ 冥想的秘密:我被困在荒岛10天的故事

随 喜 打 赏

长按上方二维码支持我们

- 万物一体工作室 -

“修行圈”旨在传递心性的智慧,了悟人生,与自然和谐共生;集众家智慧合为一体,用全息立体的思维和角度思考人和自然万物的奥秘,传承、创新东方智慧,共创美好新世界。不定期推送 东方智慧修行启示修炼秘法易经数风水法术、中医养生、灵性科学人体奥秘古今秘史修学资料等大量相关内容。交流微信:qiongli95


修 行 人 的 公 众 号

格物|致知|自然|简单

 长按二维码关注  开启智慧大门 

- 关于修行最全的内容都在这里 -


从历史信息可以查看公众号往期更多的好文章。后台回复你想要了解的内容,会根据所需把内容推送在文章里;回复你想要的任何学习资料,会不定期提供相关资料,回复“资料”即可下载。转发分享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