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好”的美国人,是如何培养出世界级的数学家的?
【家有儿女】专栏原创文章第5篇
作者|Debbie 翻译|Sunny, Zifan 编辑|Shen
全文1890字 阅读时间约6分钟
作者介绍:
Debbie,罗博深教授的妻子,曾经的加州理工学院高材生,现在一人带仨娃的超人妈妈
有人告诉了我一个在知乎上热议的问题:“为什么总有人说美国孩子的数学不好,但是他们在国际数学大赛中却总是能拿到好名次呢?” 从他们殷切的眼神中,我看出来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们很久了。他们期待着我给出一些新颖的,前所未见的答案,但我不得不承认,尽管这一直是个有话题度的讨论,但我对此实在并不太关心。
卓尔不群的人,总有些与常人不尽相同之处。举例来讲,出生于英属殖民地时期的印度的数学家拉马努金,他来自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没有受到过正规教育,但是他依然对数学分析和数论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我们往往并不期待贫民窟里长大的孩子有多么精准的数学直觉,但是一个人的兴趣总能引导他不断去学习和追求。每当我想到这样的人时,我总会想到三叶草丛中的偶尔出现的四叶草。他们是最罕见的,有稀世之才的人。
数学家拉马努金(图源维基百科)
这也正是我想说的。美国人不擅长数学这个观点早已饱受争论,种种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学校的课程太过于规格化,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做出拓展教学;有的说社会和文化因素将数学定义为枯燥无趣的学科,导致学生难以对数学产生兴趣;包括我们之前也有一篇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详见文末[1])。但是不论这个观点正确与否,任何一个体系里都有例外。总会有那种不顾旁人的眼光,坚持不懈地走自己的道路的孩子。
我知道一个很有天分的五年级的孩子,他觉得学校的数学课程太简单了。因此他向学校申请跟初中的孩子一起上数学课。几个月后当他终于获得批准之后,他最好的朋友却再也不跟他一起吃午饭了。得知此事后,他的妈妈开始不断地鼓励他,告诉他他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她也会每天花数小时的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做数学题,题目则是从 ArtofProblemSolving.com 找到的AMC 8往年真题。所以,尽管教育方式的创新非常重要,但是有时一些传统的方法反而会有奇效。这个传统的方法很简单: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陪孩子,鼓励他们去学习感兴趣的内容,让孩子得以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事物。这将会是他通往优秀的第一步。
(图源Mathnasium)
那么,这些优秀乃至出类拔萃的孩子,有些什么样的共同点?是什么激发了他们对数学源于内心的兴趣?请让我慢慢回答这个问题。
实际上,那些从小就跟着父母学习的孩子往往更喜欢数学,因为从父母那里接收到的很多的鼓励,会让他们从中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就让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最纯粹的兴趣,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大型数学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中,有不少选手的家庭都选择让孩子们接受家庭教育而不是学校教育。(其中包括2017 & 2018 Mathcounts竞赛的冠军获得者 Luke Robitaille)
Luke Robitaille
(照片来自:Damian Strohmeyer)
几天前我在跟一个家长(她的儿子正在参加MOP)聊天时,旁边正好有一些MOP的往届生在做研究生级别的数学演讲。在我们谈话时,她十一岁的小女儿很安静地站在一边,像是在听数学演讲。这位家长留意到之后,问她的女儿:“你想去听那个演讲吗?” 小女孩儿很高兴地点了点头,蹦蹦跳跳地去听演讲了。有多少十一岁的孩子会愿意花时间听一场高深的数学演讲?她不见得能真正听懂多少演讲内容,但显而易见的是,她对数学抱有一种源自内心的,纯粹的兴趣。
对于这些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而言,数学与他们而言并不是作业或是任务。他们并不需要时不时地“学太久了休息一下”或是“压力大放松一下”,因为数学于他们而言就是一件很有趣的,好玩的事情。
遗憾的是,很多家庭并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给孩子提供家庭教育。绝大多数的孩子还是要走最正规的升学途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能培养兴趣。对于那些有计划的家长和孩子而言,很多网上课程和数学教材都是很好的自学资源,课外活动也是很好的选择。家长完全可以帮孩子挑选一些资源,让他们自己探索。
(图源: Hubpages: Pixabay)
比如说,你可以给孩子报一个暑期数学夏令营;又或者你可以把一些往年的AMC 8/10的习题打印出来摆在客厅里,让孩子自己去翻翻。如果这些都太难了的话,你也可以找一些网上学习学习平台,例如Expii[2]和可汗学院。总而言之,优秀的资源数不胜数。家长只需要投入时间,一定可以培养出孩子的兴趣。
就我个人而言,在培养孩子的兴趣方面我既不是一个默默无语的旁观者,看着孩子们自己摸索数学,也没有武装到牙齿地备战竞赛或是考试。我更多的是把两种方法融合了起来,在给我的孩子足够多的自由的同时,锻炼他们的解题能力。
所以对我而言,那些数学大赛的获奖者,无论他们的身世,种族,语言,他们都是三叶草丛中的四叶草,都是万里挑一的人。在不同肤色,国籍,种族之下,是他们对数学同样的热情和投入。他们都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道路,并投入了无数的时间和汗水。所以,如果你带着孩子一起,每天都花一些时间投入数学,不论孩子最终能否拿到IMO的金牌,他们都一定会受益匪浅。
[1] 听说美国孩子5乘5得20?
[2] https://v1.expii.com/
往期回顾:
1. 四岁小孩也可以做多位数乘法?这位妈妈的做法太有创意啦~
平台活动“和美国人比数学”火热开展中,点击查看挑战你的数学!
看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吧!
*以上内容属罗博深数学及其母公司Expii Inc所有,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本文与全世界的朋友分享数学、教育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