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罗教授对话"Q&A(上)
作者:罗教授 | 编辑:Jason
全文2820字 阅读时间约8分钟
在上周的推送中,我们开展了“与罗教授对话”的活动,许多朋友们纷纷留言,写下了想对罗教授提出的问题。这次我们精心挑选了五个问题,罗教授认真写下了他的回答,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sonia:
您好,罗教授!请教两个问题:1.在数学思维的养成过程中,最挑战人的是什么? 2.在提高数学成绩方面,刷题是否是必要的? 谢谢!
罗教授:
数学思维是一门学会自己研究创新解题办法的艺术。开发数学思维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它与数学计算训练的本质差别。数学计算有明确的公式和定律,我们更习惯依赖于此。现实中学生们常常用老师训练的解题思路来做题,目的是巩固强化,以便在遇到同类题时立即反应出答案。这种训练方式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期内快速提分,但真正能让学生长期受益的是让他们学会自己去寻找新的解题办法。
举个例子,看到99x99,按照平时的解题思路,你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去列冗长的乘法算式。但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巧妙的办法,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个看似不相关的数学规律:
99x99 - 1x1 =(99-1)x(99 + 1)= 98x100,所以99x99 = 98x100 + 1。
这就好算多了!答案是9801。这种解题思路是不是比列长式子那种惯性思维简便很多?然而找到这样的新式解题方式可能要有很强的创造力,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一股冲劲,才能敢于用创新的方式思考数学。我鼓励每个人在解题之前都花些时间想一些新方法。当然,用新方法解题可能反而更麻烦、更浪费时间,但在这个创新的思考推理过程中,总有一天你会琢磨出真正科学简便的方法。
这也和你的第二个问题相关,如果你做了大量的练习,你肯定可以在短期内提高考试成绩,因为你反复练习的一直都是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题目。但是当你以后学习更难和更深奥的中学科目(数学,理科或其他)时,你会发现你根本无法做到在考试前把每一个题目都练习到。那些在高年级仍然能学好数学的人是并不单纯靠刷题,而是悟透了各种解题思路之间的联系。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而不是机械地练习。我建议大家不要在同一个类型题上花太多的时间。翻来覆去地做同一种题型的意义不大。而是要多回头看看之前做过的题,试试一些新方法,或者多思考一些不同类型的题目。
王子绿´・ᴗ・` :
啊啊啊罗教授qwq我想问在初中数学阶段数学学习遇到困难,所以变得不自信了…对数学学习也不能像以前那么热爱了怎么办啊?
罗教授:
自信主要来源于你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将伴随你的一生。但我们不应该盲目与别人攀比能力的高低,我们应该拿来比较的对象就是自己。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的自己表现得更好,这就足够了。不要总是关注别人的行为。也许有的同学现在成绩比你优秀,但你要记得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能力的发展不是一场百米赛跑,而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无论起点多低起步多晚,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几乎所有人最后都能学会老师在学校教授的内容。但不得不说,焦虑感、恐惧感或其他的一些负面心理确实会阻碍一个人的发展。
举个例子,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对你来说可能很容易,但是如果把你放在一个高空一千米的人行道,没有栏杆,四周都是悬崖,你还会觉得骑车很简单吗?说不定都会害怕地坠落下来。所以你应该尽早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试试深呼吸,专注于内心,日复一日地完善自己,像攀岩者一样一路向上不回头看。你也可以试着找一些有趣的老师、有趣的课程,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这些小事都可以让你变得自信起来!
瓜蛋:
你一般一天或一周会花多少时间思考数学问题?在普林斯顿读博期间你除了思考数学还有别的兴趣爱好吗?你是如何平衡你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研究的?
罗教授: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最关心三件事:帮助他人,接受挑战和培养创造性的分析思维。后来渐渐发现这些能力我从数学里就可以获得。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思考数学问题所花费的时间是不同的。在初中和高中时,算上上学和放学后的时间,我每天大概花3-4小时思考数学。这个时间量虽然不算多,但我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去思考一些不断变型的难题。在本科时,我每天大约花4-5个小时思考数学,我必须要投入大量的注意力到那些抽象的理论学科知识上。
在我读博期间和在卡耐基梅隆的学术研究早期,我平均每天花大概八小时思考数学。这些思考数学的时间都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让我在提问、备课、思考世界时更加游刃有余。到现在,我甚至可以根据学生(小学生到大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判断他们最擅长的领域是什么,并说得出为什么。于是我后来渐渐意识到,既然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那我不应该拘泥于眼前的世界,我应该为学生和朋友之外的世界做点儿贡献。想想看,原来我眼前的世界只有1000多个人,现在却要把眼光投放到70亿人的远方,那么结果就是我几乎要投入我全部的时间。但这就是我的兴趣所在。
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我自己的孩子出生了,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花时间做一些数学之外的事情。此外,我其实一直还对计算机、算法和金融商业特别感兴趣,并在数学学习的同时一直发展这些领域的技能。现在这些兴趣学科的技能都已经融入了我的数学和教育事业,让我得以在纯数学研究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Jeanie:
小学五年的数学需要打好哪学些核心素养,对日后高年级的数学有帮助 或者说更活用数学?
罗教授:
我认为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朴素的好奇心、毅力(愿意花半小时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思考解题方法的能力(不仅限于了解解题步骤)、以及“学无止境”的虚心态度。注意,我并没有提到解题速度或考试分数。因为虽然考试分数可以反映一些事实,但那只是对一个人短期内表现的测评。所以,要想帮助学生培养前面的这些核心素养,那些快速提分的方法可能并不奏效。但是基于我的观察,拥有了这些核心素养的人最终才能够走得更远。这也是我们教导自己孩子的方法。
陆云 Andre:
对于四五年级的孩子,如何辨别他们是否有数学方面的天赋?谢谢
罗教授:
我觉得在四、五年级就用数学天赋来辨别孩子并不是一件好事。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很深入地思考数学,但重要的是要保持一些核心素养:好奇心、毅力、理解力、和谦虚的态度。这些能力我在之前也曾提到过。当然,有些人确实基因异于常人、天赋秉异,但我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能接触到的这种天才都不超过十个。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在不断地寻找灵感(通常来自老师或朋友),花大量精力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在出国游历期间和在卡耐基梅隆大学里认识了很多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的灵感是我给自己的终极挑战。
这次没有得到回答的朋友也不要灰心,我们会在下星期继续推送本次Q&A的下半部分,敬请期待!
*以上内容属罗博深数学及其母公司Expii Inc所有,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本文与全世界的朋友分享数学、教育的乐趣。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给我们留言,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果你还想看其他的相关内容,也可以向我们提出来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