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德国小镇为何也过春节呢?

鹏陈万语 行游环宇 2023-10-12

点上方“行游环宇”更精彩

今年春晚的亮点莫过于许多“老外”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与十多亿华人欢度这个一年一度的“中国年”。当然,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世界上也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农历新年作为一个重要节庆。

如果中国以外的一个国家出现“唐人街”或者是“中国城”,庆祝农历新年这样的节庆十分常见,在这些国外的华人聚集地里,肯定会居住着中国人。



但是


一个远在欧洲的德国小镇,据称这里将春节作为一年一度的最大节庆,甚至将汉语作为当地的官方语言。小镇上的路标写着汉字,建筑也是“中国风”,“中国”元素这里随处可见,但当地人们的脸孔明明是地地道道的“西方白人”特征,高鼻子的日耳曼民族,却自称是“中国人”。



除了面孔是西方白人,可是服装明显是“中国”元素。


Why?



这个小镇究竟在德国的哪里呢?

答案来了,这个小镇离北京天安门广场7698公里,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这是欧洲最为著名的小镇——“迪特福特”。



Dietfurt a.d.Altmühl



从镇名上看,似乎与中国没有丝毫“血缘”关系,可实际上当地隐藏着许多的中国文化及中国元素。

每当春节来临,迪特福特小镇家家户户门上窗户贴满了“福”字、“喜”字、“恭喜发财”等字样,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张灯结彩,俨然一座“中国小镇”春节的喜庆气氛。

镇上的石碑永久地告诉人们:这里距北京的距离及位置的经纬度

据称,当地约有6000多位居民,虽然他们日常交流都用德语,但是中文却已经被当地认定为官方语言,并且也有很多人会说着生硬的中文,还可以简单地交流。

在迪特福特小镇里,也存在着一些中文学校,当地白人也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习汉语,并让他们接触有关中国的文化。

不仅如此,每年迪特福特的居民们,在一个叫做“中国人狂欢节”的节日上,会声称自己是“中国人”,并且还会在每年这个时候,选出一位中国皇帝、皇后、太子、妃子等。

对于这个节日,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可能都不太能理解。

他们为什么要打扮成这样?

将几千公里之外的中国春节作为小镇的最重大节庆。

这个需要从一百多年说起。

迪特福特小镇与中国有何联系?

据称,早在1860年的时候,每年二月份当地人就会走在街头狂欢,并且遇到人就说“恭喜”,这样的情况就像是我们的春节。

然而这样的情况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曾与中国人打过交道,当时的丝绸之路大量中国人与当地居民做生意,他们会把家里的银器、手工艺品等贵重物品,与中国人交换瓷器、丝绸、茶叶、服饰等。当地人随着与中国商人的交往密切,渐渐迷上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被称为“中国人”。

还有另一种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具体年代无从考证),教区的主教认为迪特福特人缴税太少,就令司库前去催缴税款。迪特福特人听闻司库要来催收税费后,马上将镇门紧闭,以逃避沉重的税赋。紧锁的镇门,司库进不去,只好回去,气愤地向主教报告:“迪特福特人就像中国人一样,把自己关在城门内。”从此,迪特福特人就有了“中国人”的绰号。


正因为如此,迪特福特的民众也与中国有着一些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从中了解到中国人将一年一度的春节视为最重大的节庆。但是,当时的迪特福特小镇的民众并不知道中国人过春节有什么传统和习俗。

从1928年开始,当地每年都会举办这样的节日,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张贴着中国龙及春节喜庆的图片等,而负责主持的人则是被选举出来的“中国皇帝”,“皇帝”没有任期限制,直到去世,但不能“世袭”。“老皇帝”去世后,选出“新皇帝”,他们称之为“高皇帝”(Kaiser Ko-Huang-Di),而这一天市长却被“贬职”为皇帝的大官吏(kaiserlichen Gromandarin),听从“高皇帝”的使唤。

这样的大型春节活动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而这些白人也在节日里玩得不亦乐乎,形成当地极具特色的嘉年华。

将中国的春节办成“巴伐利亚中国狂欢节”

随着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加,以及华人华侨将中华传统文化在异域发扬光大,迪特福特小镇的中国春节庆典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接近中国春节的传统文化。

对于这样一个6000多人口小镇举办的中国狂欢节,当地的日耳曼人自称是中国人。看来,日耳曼人没有那么严格的“民族自尊心”,将自己当成“外国人”不但不觉得“耻辱”,反而觉得有趣。迪特福特人显然在传承他们自己独有的传统文化,但在今天,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也爱上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迪特福特的居民们喜欢中国文化和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令人感叹的是,异国他乡见证了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往期精彩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

南北方过“小年”为何不同日?

“中华”名称的由来


点个在看你会发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