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预留额度“三问”
基本结论
近日部分省市在预算调整方案中提及将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预留部分新增债券额度在今年12月份发行,并于明年初支出形成实物工作量。那么,各省市新增债发行进度如何?“预留地方债额度”目的是什么?年内地方债发行节奏如何判断呢?
各省市新增债发行进度如何?当前新增债发行进度仍然偏慢,以1-7月实际发行量和今年新增地方债限额来计算,当前新增债发行进度约44%,其中一般债发行进度约66%,专项债发行进度仅为39%。分省市来看,目前共有29个地区披露了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其中16个省市已披露第二批债务限额,厦门、安徽和上海发行较快,发行进度在80%左右,其余省市发行进度大多位于30%-50%区间内。
为什么要“预留额度”?首先,预留额度符合政治局会议“跨周期调节”要求。年内经济复苏趋势仍在,而2022年如何在高基数下实现5.5%左右的潜在增速存在较大压力。全面降准落地后,下半年政策关键在于财政。按照“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最新要求,预留额度并不意外。其次,预留额度可以平滑财政支出强度,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年末地方债余额预计达30万亿元,假设债务率保持不变,预留额度供明年使用有助于降低财政退坡风险,平衡今明两年的支出强度,实现稳增长需要。此外,今年初财政部提出“适当放宽发行时间限制”,预计发行持续到年底,因此预留额度的提法符合市场此前预期。
剩余新增债怎么发?首先,结合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和政治局会议的政策指向来看,我们预计今年地方债新增限额年内全部使用。其次,假设8月份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与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相近,9月份略超计划,我们推算四季度还剩下新增一般债1277亿元,新增专项债10200亿元的额度。最后,对于四季度发行节奏分两种情形讨论。情形一:假设四季度新增一般债和专项债均平稳发行,则每月预计有425亿元的新增一般债以及3400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发行。情形二:假设12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占全年额度的20%,10月和11月专项债平稳发行,预计10月和11月每月有1630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发行,12月有近7000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发行。
风险提示:数据更新不及时及提取失误风险;地方债发行计划统计不齐全或滞后;地方债发行实际与计划不符。
今年以来,新增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近日,浙江等三省市先后公布预算调整方案[1],提出将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预留部分新增债券额度在今年12月份发行,并于明年初支出形成实物工作量。那么,各省市新增债发行进度如何?“预留地方债额度”目的是什么?年内地方债发行节奏如何判断呢?
[1] 资料来源:http://czt.zj.gov.cn/art/2021/8/9/art_1229117015_58923200.html。
一、各省市新增债发行进度如何?
当前新增债发行进度仍然偏慢。今年1-7月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1.88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发行5287亿元,专项债发行13546亿元。参照财政部6月3日披露,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4267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800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4676亿元来计算,当前新增债发行进度约44%,其中一般债发行进度约66%,专项债发行进度仅为39%,节奏偏慢。
分省市来看,截至8月17日,共有29个地区披露了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其中16个地区已披露第二批债务限额。以今年1-7月的地方债实际发行额计算,厦门、安徽和上海发行较快,发行进度在80%左右,其余省市发行进度都偏慢,大多位于30%-50%区间内。[2]
[2] 此处仅分析已披露第二批债务限额的15个省市。
二、为什么要“预留额度”?
预留额度符合政治局会议“跨周期调节”要求。年内经济动能虽然边际减弱,但是复苏趋势尚未反转。相比之下,2022年如何在高基数下实现5.5%左右的潜在增速存在更大压力。按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的要求,政策调整主要针对明年而非年内。全面降准落地后,下半年政策关键在于财政。按照“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的最新要求,预留额度并不意外。
预留额度可以平滑财政支出强度,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随着地方法定债务率快速上升,今年末预计突破100%的红线,过去两年新增专项债限额大幅增长显然不可持续。预计年末地方债余额为30万亿,假设债务率保持不变,地方债增速需要与地方财力增速匹配(假设8%-10%),那么明年新增专项债限额可能低于3万亿。预留额度供明年使用的情况,实际上在2020年底也有出现(部分专项债资金沉淀在平台),从主观意愿上看,有助于降低财政退坡风险,平衡今明两年的支出强度,实现稳增长需要。
下半年财政发力可能低于预期。根据我们测算,即使在预算目标基本完成和专项债新增额度全部使用的假设前提下,下半年广义支出增速仍将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在严控高负债区域和弱资质城投平台新增融资的政策影响下,新增专项债资金投放对于基建和社融的提振作用有限。
预留额度≠“不发行”,阶段性供给冲击仍然存在。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较慢,截止7月底仅完成全年新增限额的39%,低于去年(59.8%)和前年(82.8%)。往年专项债一般要求在9月底或10月底前完成发行,今年初财政部提出“适当放宽发行时间限制”,预计发行持续到年底,因此预留额度的提法符合市场此前预期。
三、剩余新增债怎么发?
首先需要明确,今年地方债新增限额会发完吗?
从往年统计看,新增地方债限额当年基本都能使用完。7月20日,2021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提出,“(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较去年有所放缓,主要是今年专项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适当放宽地方发行时间要求,这样既不会影响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也可以有效避免债券资金闲置”。[3]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提到“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4]
结合政策指向来看,我们预计今年地方债新增限额年内全部使用,根据1-7月的实际发行量推算,8-12月新增地方债剩余约23843亿元的空间,其中一般债2713亿元,专项债21130亿元。
从各省市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看,8月计划发行新增一般债1136亿元,新增专项债6430亿元;9月计划发行新增一般债237亿元,新增专项债3718亿元。基于7月实际/计划发行比,并参考4-6月实际/计划发行比,中性假设下预计8月份新增地方债发行规模与已披露计划规模相近。考虑到9月发行计划公布省份较少,且受到专项债发行加速基调影响,我们假设9月份新增债发行额达到发行计划的1.2倍,预计发行新增一般债300亿元,新增专项债4500亿元,因此四季度还剩下新增一般债1277亿元,新增专项债10200亿元的额度。
那么,四季度发行节奏如何?我们分两种情形进行讨论。
◾ 情形一:新增专项债在四季度平稳发行
近日,多省市陆续公布预算调整方案,其中仅四川、重庆、浙江三地明确表示将在年底预留新增债额度。同时各省市预留额度存在较大差异,浙江省财政厅公告“拟预留506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用于年底发行”,约占该省今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的26%;重庆市称,将预留限额160亿元(含一般债),约占该市今年新增债务限额的12%。[5]我们理解这或受到各省市当前发行进度的影响,浙江和重庆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分别为28%和32%,均慢于全国整体水平,因此在四季度或预留较多发行额度。若仅基于两省的发行计划来推及全国可能存在偏误。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时隔一年后重提“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即重在从中长期均衡、结构优化角度提高宏观调控的精确度和效力。基于此,我们假设四季度新增一般债和专项债均平稳发行,则每月预计有425亿元的新增一般债以及3400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发行。
◾ 情形二:12月预留20%的新增专项债额度
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参考浙江和重庆的发行计划,假设全国12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额占全年新增专项债限额的20%,10月和11月专项债平稳发行。而新增一般债发行规模较小,我们简单假设其在四季度平稳发行。
从发行量来看,预计四季度每月有425亿元的新增一般债发行,10月和11月每月有1630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发行,12月有近7000亿元的新增专项债发行。
[3] 资料来源: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2107/t20210720_3739270.htm。
[4] 资料来源:https://www.12371.cn/2021/07/30/ARTI1627634169550274.shtml。
[5] 资料来源:http://czj.cq.gov.cn/zwgk_268/fdzdgknr/zfys/202108/t20210805_9546826.html。
四、风险提示
数据更新不及时及提取失误风险;地方债发行计划统计不齐全或滞后;地方债发行实际与计划不符。
相关研究:
长按关注 岳读债市
特别声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订阅号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中泰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若您非中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中泰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中泰证券的客户。感谢您给与的理解与配合,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订阅号为中泰证券固收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中泰证券固收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中泰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