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期主义第13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6~1967年

长期主义 六合商业研选 2023-06-10


GBAT 2019 大湾区 5G 峰会,嘉宾阵容重磅亮相,大咖云集,精彩不容错过,出席嘉宾包括中移动研究院产业与业务合作部总经理 杨光、深圳广电集团总工程师 傅峰春、OPPO首席5G科学家 唐海、工信部数字文化组长 包冉、3Glasses CEO 王洁、前华为终端首席战略官 芮斌(《华为终端战略》作者)、盯盯拍创始人 罗勇、文远知行COO 张力、小鹏汽车车联网技术总监 和卫民、比亚迪智能网联总工 吴丽华、希迪智驾车辆工程部总监 刘洲等;点击了解嘉宾更多详情,期待您的参与。

【重磅】GBAT 2019 大湾区 5G 峰会正式邀请函,完整议程正式出炉(欢迎点击报名)

GBAT 2019 大湾区 5G 峰会,嘉宾阵容重磅亮相欢迎点击报名

【十年之约】首届 GBAT 大湾区科创峰会,聚焦 5G 新周期(欢迎点击报名)


顶尖高手,都是时间的长期主义者。
 
巴菲特信仰价值投资,借助数十年复利的力量,成为投资领域世人敬仰的一代宗师;贝索斯以长期价值为中心,坚持用户至上,带领亚马逊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之一;任正非带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成为中国科技领域最闪亮的名片。
 
长期主义是专注长期价值的认知方法与行为模式。
 
长期主义的态度是专注,始终面向未来,才能穿越周期,用长期的确定性,对抗短期的不确定性;长期主义的方法是深耕,不刻意追求短期的极致效果,注重大量单次动作累加后的精彩;长期主义的收获是水到渠成,是做时间的朋友,借助复利的力量,实现价值的飞跃。
 
我们从第一天起,就奉行长期主义,九宇资本专注新经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六合咨询专注新经济产业与公司研究,三思智库专注GNEC新经济系列峰会,扎根产业,研究驱动,投研一体,无论是创业、投资,还是研究,都是长期的马拉松,拼得是实力,更是耐力,只有聚焦长期价值创造,才能跳出短期利益的视角,时间最为公正,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定会收获丰厚的回报。
 
六合咨询新增“长期主义”栏目,我们搜集整理巴菲特、贝索斯、任正非等长期价值实践者的致股东信、公开演讲/交流或媒体采访等一手信息,让我们一起重读经典,复盘伟大企业的成长路径,汲取顶尖企业家的思想养分,做时间的朋友,做一名长期主义者。
 
巴菲特与伯克希尔·哈撒韦概述:
 
1956年,巴菲特创立巴菲特合伙公司,管理资产30万美元;1964年,巴菲特掌管资金2,200万美元;1965年,巴菲特合伙公司接管纺织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1968年,巴菲特合伙公司掌管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1969年,巴菲特对股市过度投机充满忧虑,并认为依靠投资股票获取回报将会变得越来越难,宣布清算巴菲特合伙公司;此后,巴菲特继续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CEO。
 
伯克希尔·哈撒韦是由伯克希尔与哈撒韦2家公司合并而成。伯克希尔最早可以追溯到塞缪尔·斯莱特,1790年在罗得岛州创建的美国第1家纺织厂;哈撒韦是霍雷肖·哈撒韦在1888年建立的纺织品生产公司。二战结束后,美国纺织业重心向南方转移,而伯克希尔作为北方纺织品制造企业,没能做出相应调整,业绩显著下滑;1955年,伯克希尔与哈撒韦合并,取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在合并后的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整体上是亏损的,资产净值大幅缩水37%。
 
到1962年12月,巴菲特首次大量买入该公司股票,并持续买进该公司股票,到1965年5月,巴菲特合伙公司接手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在此后长达约20年,尽管巴菲特及团队做出很多的努力,想挽回纺织业务的颓势,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巴菲特转向投资收购其他业务,却打开更为广阔的商业空间。1967年初,借助收购国民产险公司(NICO)进入保险行业,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发展的重要基石;1972年,巴菲特以蓝筹印花公司(不久后并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名义收购喜诗糖果;1973年,巴菲特开始在二级市场买入《波士顿环球》与《华盛顿邮报》股票;80年代,投资可口可乐等,均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带来可观回报。
 
1965年,巴菲特接管伯克希尔·哈撒韦时,它只是家经营不善的纺织厂;到201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保险经营为核心的多元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覆盖铁路运输、能源、精密制造等,投资过苹果、可口可乐、美国银行、美国运通、卡夫食品等,截至2019年6月14日,市值5,040亿美元,成为美国第6大市值公司。
 
我们本期选择巴菲特1966~1967年致股东的信,希望各位enjoy!
 
正文: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6年)
 
第一个十年
 
随着1966年的结束,我们合伙企业也走过了第一个十年。1966年的业绩用来庆祝我们的十周年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超过道琼斯指数36个百分点,1966年我们的收益是20.4%,而道琼斯指数则是-15.6%。
 
当然1966年的情况也有些特别,实际上,1966年大多数的基金经理都战胜了道琼斯指数,主要原因是,代表道琼斯指数的30支蓝筹股的价格出现大幅下跌,尤其是在最后一个季度,而且其中的几家公司在1966年的业绩,也确实是不寻常的糟糕。
 
我们的收益情况
 
我们的累计收益情况
 
我们生意的境况
 
一个聪明头脑对以上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头十年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得到复制。同样的业绩,也许会被某个以10.51万美元起家的25岁毛头小伙子复制(巴菲特创立公司时的境况);同时,市场情况还要能够一直合适于他的投资哲学,从而使他能够靠执行这一投资哲学而获得成功。
 
而这种情况,将不太可能被一个36岁脑满肠肥的管理着5,407万美元资金的人所复制,并且他脑袋中,关于可以照此哲学执行的投资点子,还不及25岁时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
 
Buffett Associates(我们合伙企业的前身),1956年5月5日在密苏里西岸成立,初始支持者包括我的四位家庭成员、我的3个好友,以及10.51万美元的启动资金。
 
在当时及随后的几年,为数不少的证券,以低于“对私人拥有者而言的合理价值”出售。我们也获得了不少收益率令人满意的WORKOUTS(套利交易)机会。当时,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买什么,而是买哪个。因此我们往往持有15~25支证券,并充满热情的期待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而在近几年,情况发生很大转变。我们目前发现,只有很少的股票能够被我理解,并且具有足够的额度供我们购买,且有在长期战胜道琼斯指数10%的预期。近几年,我们往往一年下来,只能发现2~3个符合上述标准的投资对象。幸运的是,有时我们能充分利用它们。
 
虽然如此,但在早期,同样的努力,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数十个同样的投资机会。相比而言,目前出现了3个新的因素,1、市场环境多少发生了些变化;2、我们的资金基数的扩大;3、我们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显而易见的是,基于几滴机会之水的生意,将比基于一股稳定的机会之泉的生意,前景更加惨淡,将会面临机会之水完全断绝的危险。
 
目前的状况将不会促使我,进行我自认为在能力外的投资,我个人信奉的哲学,不是“如果你不能征服他们,那就加入他们”,相反,我信奉的是,“如果你不能加入他们,那你就去征服他们”。
 
因此,我不会投资那些含有我无法理解技术的科技公司,如果涉及的技术对投资决策至关重要。我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的了解程度,就跟我对chrzaszcz的交配习惯了解程度一样,chrzaszcz是种波兰的小虫子,如果你觉得读出它的名字有困难,可以把它念成thrzaszcz。
 
此外,我们亦不会跟随目前市场流行的投资风气,即尝试通过因市场波动导致股票价格大于其商业价值来获利。此种投资方法,在近年来,确实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并且这些收益往往是在短期获得。
 
关于这种投资技巧背后的坚固性,我既无法否定也无法肯定。这种技巧,并不能够完全获得我认识层面的认可,也许是我的偏见使然,同时与我的脾气完全背离。我不会将自己的钱,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投资,所以我也不会用你们的钱,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投资。
 
总而言之,我们将不会在一个很有机会出现人性的失误的投资方式中寻找利润,哪怕预期的利润非常诱人。
 
我可以向你们保证的是,我将会努力,使得未来产生的每一滴机会之水都得到最大化利用,如果有天机会之水完全干涸,你们也将会在第一时间被告知,然后我们可能会对此做出新的选择。
 
对于1966年收益的分析来看,我们的四个投资种类在1966年都有良好的表现(单位:万美元)
 
控制权投资
 
对于取得控制权公司的投资情况,在1966年主要有三方面的收益,1、所拥有公司在当年获得的利润;2、在公开市场买入,被低估的我们拥有控制权公司的股票;3、我们控制公司所持有的证券未实现增值,加起来总共260万美元。
 
由于在1965年的信中我已经提过,因为未实现的增值部分不能计入当年的收益,我们实际上在这部分的账面收益只有157万美元。
 
幸运的是,1966年我们有相对高的净资产比例投入在实际生意,而非股票市场上。同样的资金如果投在股票市场上,将很可能意味着全年都将持续的损失。上述情况的发生,并不是我有意为之,所以如果股票市场有显著上涨,这部分投资将很可能会拖累我们的整体表现。
 
私人拥有的普通股投资
 
从1965年中开始,我们就持续购买一家售价远远低于其价值的证券,我们希望将最终投入1,000万美元或更多的钱,该公司经营不同的几种生意,都是我们可以了解的,也可以通过竞争者、供应商、前雇员等,了解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劣势。该股票所面临的奇特市场情况,让我们希望可以在不干扰其股价的情况下,耐心买入足够数量的股票。
 
在1965年末,我们投资196万美元,其市场价值236万美元,为1965年贡献40万美元盈利。之后由于股价上升,我们并未买到符合预期的数量。且在1966年,有另一家我们从来没听说过的第三方,对该公司提出股权收购,于是我们只好将其卖出,总共实现收益为127万美元。
 
我想说的是,虽然实现的收益对1966年的业绩产生正面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有机会,继续以很低的价格买入更多的股票,那么总体而言,我们将在未来实现更多的收益。
 
价格被低估的普通股投资
 
我们在这部分投资,取得史无前例的好成绩,主要归因于其中一笔在1965年底、1966年底,都占我们投资额度最大的投资。在1964~1966年,这笔投资都持续战胜道琼斯指数。也正是因为这笔投资,我才在1965年11月,声称我们可能将净资产的40%都投入到某支股票上。
 
我们也在其上花费相当的努力,以对其方方面面进行评价,并对我们认为其优于其它投资机会的假设进行检验。这种持续的评估和对于不断变化的各投资标的价格的比较,对于我们投资运营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如果未来我们能够告知各位,我们对于价格被低估的普通股的投资组合,是由分布于10个不同产业中的15支股票组成,并且他们都跑赢了市场,那我无疑会感到更加高兴,但我们确实没有这么多的好点子。
 
正如上面我说的,我们会不断的,将我们的新点子与旧点子进行比较,而只要我们认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新点子不会取得比旧点子更好的业绩表现,我们就仍将维持原有投资。这种情况产生的另一个副产品是,我们每年已实现的收益部分占资产的比例将会比合伙企业成立之初(那时我们拥有源源不断的好点子)时要少得多。
 
我们在这部分投资的集中性,将会导致我们的业绩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而有时候这种波动可能会令人感到相当的不愉快,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觉得,频繁的向各位汇报我们的业绩表现,将是种愚蠢且具有误导性的做法,尤其是对我们这种以长期收益为投资导向的生意而言。
 
因此,希望大家对我们未来可能出现的糟糕收益情况,做好心理准备,我个人宁愿令我们的资产遭受短时期的不良表现,而获得长期的良好表现的。但我亦不会让我们遭受永久性的本金损失,哪怕以此为代价,可能令我们有机会获得长期的良好回报。未来的糟糕年份,正好能被我们在1965~1966年的良好业绩抵消。
 
同时我们在资金借贷方面,亦是非常保守,1966年全年平均银行借款,不超过我们资本金的10%。
 
最后补充一点,我们在1966年春天要结束时,开始买入一支股票,我们大概才买入160万美元时,它的价格突然快速上涨,导致我们最终只好卖出这支股票,并获利约73万美元。这一投资对我们1966年的业绩有正面贡献,但长期而言,则对我们不利,我们损失了可能在长期获得更大收益的机会。
 
套利交易
 
我们这部分投资,因为利用借贷资金,取得了更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值得注意的是,在1966年上半年,我们平均投入787万美元,而收益仅为可怜的1.6万美元。大家可以想得出,下半年我们在这部分的投资收益是多么惊人。
 
在之前的年份,我们有时会将净资产的30~40%,都投入到这部分,不过未来将不太可能再度出现上述情况。不过我们仍然能够期盼,将来我们在这部分投入适量的资金,会取得令人满意的回报。
 
其它杂项
 
我们在巴菲特合伙企业的工作,不仅仅是学术性质的兴趣,在1967年1月1日,我、我们企业的员工、我们的配偶与孩子们,在公司的投资金额已超过1,000万美元。对我自己的家庭而言,我们投入合伙企业的钱,超过我们净资产的90%。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7年)
 
在过去的十一年,我一直把长期超越道琼斯指数10%作为目标,我也说过,虽然完成这一目标是困难的,但也并非不可能。下述的情况是我们的投资和市场本身在这些年发生的变化。
 
1、市场较往日已经有显著的变化,明显有价格优势的投资标的在数量上大大减少;
 
2、人们对于投资业绩的关注度快速提高,导致市场行为的过激反应,而我本人的分析技巧则只能评估出有限的价值区间;
 
3、我们的资金基数已经达到6,500万美元,我们的投资点子正在减少;
 
4、由于之前我们已经取得良好业绩,对我个人而言,继续努力取得优越业绩的动力难免会减少。
 
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对上述各点进行分析。
 
对于证券或公司估值,总免不了要涉及到定性和定量的各方面因素。从一个极端的角度来讲,定性的分析方法会说,买下正确的公司,用不着考虑它目前的价格。而定量的方法则会说,以正确的价格买入,用不着考虑公司的情况。在实际分析的时候,显然两方面因素都要给予考虑。
 
有趣的是,虽然我自认为是定量派的学生,我所做的真正令我感到很满意的投资,往往又是着重强调定性因素的点子,从这些点子上,我有着一种“高利润性洞察力”。这也是我大量利润的来源。虽然如此,这种洞察力往往来之不易,我并不能经常获得。
 
正如洞察力往往都是偶然才能产生一样,而且显然洞察力本身就不是种定量的东西。当然定量分析不需要洞察力,所以如果真正要赚大钱,那么投资者除了要能做出正确的定性分析,至少我看来,可能更确定的利润,仍来自于明确的定量决策。
 
这些便宜的机会已经消失数年,这可能是由于在近20年,不断梳理投资标的导致的,并没有再出现类似30年代,导致大量便宜货出现的时代。也许也是因为社会对于投资的认同度提高,而这也自然的减少便宜货的存在,还可能是由于受到证券分析人员数量爆炸性增长导致。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导致从定量分析意义上的便宜货几乎消失。当然,也许时不时还会有少量的机会,偶尔也会有令我能够充满信心的从定量方面做出决定的投资机会。这是让我们获得大量盈利的最好机会,虽然如此,类似的机会将会非常稀少,在过去三年,我们的良好表现,在很大程度上,都只归因于此类的单个投资点子。
 
另一个难点是,对投资业绩关注程度提高。数年来,我一直在说明合适的衡量投资业绩的标准,我持续的告诉各位,如果我们的投资业绩不能超越平均水平,则我们的钱就都应该投到别的地方去,而近年来的优良业绩,可能会给各位造成对我原来提法的曲解。
 
一直以来,我都敬告各位,三年的时间是衡量投资业绩的最低时限。而大众对于投资业绩的衡量时限,却往往是按年度、季度、月度甚至更短时间来衡量。而对于短时间取得优异投资业绩的资金管理者的报酬也相当惊人,无论是投资业绩回报还是由此新募集到的资金,于是上述情况便愈演愈烈。
 
接着发生的情况,便是更多的专业投资者,认为自己有必要迎合当前趋势,无疑如果成功便意味着巨大的报酬,这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市场衡量投资业绩的一般标准。但是,这也是一种,我确信,自己并不擅长的行为。
 
正如我在1966年的信里第五页所说,除此之外,我们亦不会跟随目前市场流行的投资风气,即尝试通过对市场波动而导致股票价格大于其商业价值来获利。此种投资方法在近年来也确实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并且这些收益往往是在短期获得的。关于这种投资技巧背后的坚固性,我既无法否定也无法肯定。这种技巧并不能够完全获得我认识层面的认可,也许是我的偏见使然,同时与我的脾气完全背离。我不会将自己的钱,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投资,所以我也不会用你们的钱,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投资。
 
任何一种这样包含大量资金投入的短期行为,都会对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造成麻烦。我不会尝试去猜测市场任何波动,同时也对明年市场会是600点、900点还是1,200点,没有丝毫的概念。目前和未来,市场的投机行为会造成相应的严重后果,经验告诉我对市场时机的判断是毫无意义的。但是,我亦认为,目前的这种市场情况,将会对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投资造成困难。
 
上述观点,可能过于守旧了,毕竟我已经37岁。当游戏规则改变的时候,只有老人才会说新的方式是错的,而且肯定会导致问题等等。我在过去,已经因为这样,遭到其它人的轻蔑。
 
我亦看到过,因为只根据以往情况而非现在情况的分析,而造成损失。至少有一点我是清楚的,我不会抛弃之前自己所能明白其内在逻辑的投资方法,即便这意味着放弃一种看似容易获得大量利润,但我自己不能理解的方法。这种方法并没有得到实践的足够考验,并可能招致永久性的资金损失。
 
第三点便是我们资金基数的扩大,多年以来,我的投资点子一般都能覆盖我们110%~1,000%的资金。之前提到的两种情况,再加上目前我们的资金量,使我认为,目前的资金基数,已经可能拖累我们的业绩表现。但同时我亦认为,这是我所列出的四点中,对我们影响最小的一点,但是持续扩大的资金量,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我们的业绩造成(哪怕是有限的)影响。
 
最后一点,也是即最重要的一点,即对于个人动机的考虑。当我开始这项事业时,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长期的年均复合收益率超越道琼斯指数10个百分点。当时的我,比现在要年轻,要穷,也可能比现在有着更强的竞争力。即便没有上述的三种可能对投资业绩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我仍然认为个人环境的改变,很有可能会影响我从事这项事业的动力。
 
可能会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是,我会愿意持续的买入一个公司的股票,只是基于我个人对于该公司人员和所处行业情况的喜好,哪怕在其它方面的投资,可能取得更高的回报率。自然,我们会在买入具有吸引价格的公司然后再卖出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但是更令人愉悦的方式,也许是持续的持有它们,并尝试通过财务等手段改善其状况,哪怕对它们的运营只有一点点的改进。
 
因此,我可能会把自己限制在那些,就我而言,容易理解,且我认为安全、有利可图且令人愉悦的东西里面。虽然我自认为这种方式,并不会令我们的投资变得更加保守,因为我认为,从我开始投资以来,我们其实一直都是采取很保守的投资方式。所以我们面临的长期风险并不会减少,而长期的增值潜力,却多少可能受到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取得不超过9%的年均回报率,或者取得不低于道琼斯指数5%的回报率。因此,如果未来5年道琼斯指数年均增长率为-2%,则我所期望获得的年均增长率将为3%。而如果道琼斯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2%,则我期望的我们的年均增长率将为9%。这便是我对于目前的情况,对我们未来的收益做出的期望。此外,我希望通过限制投资标的,来限制我的工作量,至少我知道相反的情况必然是成立的。
 
鉴于以上情况,有的投资人可能会把资金从合伙企业中转出,投入到其它的渠道中去,我个人将对此表示完全支持。
 
上面所说的,确实是我个人的真实想法,这也是我管理资金多年来的经验之谈,即100%毫无保留的告知你们,我个人的真实感受与个人目标。这些话语显然不是我一夜之间想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所得,相信你们也可以理解,即长期以来,取得超越当初我个人目标的回报后,我确实想找机会阐释未来预期的下调。我不会想降低跑步机的速度,除非我已经实现了我的目标。
 
如有任何可以帮助您进一步解答这封信中内容的地方,请务必告知我。
 
我们1967年的表现
 
以绝大多数标准而言,我们在1967年都有着良好的表现。我们的整体收益率超过35.9%,同期的道琼斯指数上涨19.0%,总体收益为1,938万美元,即便考虑到目前正在加速的通货膨胀情况,这笔金额也足够买入喝不完的百事可乐了。
 
1967年同样有大量的投资者跑赢市场指数,据我个人估计,可能95%的投资公司都跑赢了。1967年是投资收益与资金管理人的年龄成反比的年份,当然我不在其中,我算是投资界中上年纪的人了。
 
我们的收益情况
 
我们的累计收益情况

相关研报:


长期主义第12期:任正非接受英国天空新闻电视台采访纪要,附余承东华为开发者大会演讲全文


长期主义第11期:贝索斯致股东的信2000年


长期主义第10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4~1965年


长期主义第9期:任正非接受《雅虎财经》采访纪要,附华为2019上半年业绩


长期主义第8期:贝索斯致股东的信1999年


长期主义第7期: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62~1963年


【珍藏版】六合宝典:300家明星公司全景扫描,历时3年,210万字超5,000页,重磅推荐


九宇资本赵宇杰:九宫格分析法,语数外教育培训领域的道与术


九宇资本赵宇杰:抓住电子烟这一巨大的趋势红利,抓住产业变革中的变与不变


【重磅】22位“90后”2万字回乡见闻录,讲述他们眼中的中国县城、乡镇、农村


六合君3周岁生日,TOP 60篇经典研报重磅推荐


下午茶,互联网世界的三国杀


5G助推AR开启新产业周期,AR眼镜开启专用AR终端时代


新商业基础设施持续丰富完善,赋能新品牌、新模式、新产品崛起,打造新型多元生活方式


【重磅】得到:抓住知识服务本质,信用构建增长飞轮,以肉眼可见速度持续进化


【重磅】中国新经济龙头,赴港赴美上市报告合辑20篇


【珍藏版】六合宝典:200家明星公司全景扫描,历时2年,150万字超3000页,重磅推荐


知识服务+付费+音频,开启内容生产新的产业级机遇,知识经济10年千亿级市场规模可期


从APP Store畅销榜4年更替,看内容付费崛起


新三板,我们有个九宇会家族


新三板破万思考:新三板日交易量10年100倍?


九宇资本赵宇杰:科技改变消费,让生活更美好|2017 GNEC 新经济新消费峰会

 

九宇资本赵宇杰:创业时代的时间法则,开发用户平行时间|2016 GNEC新经济新智能峰会

 

九宇资本赵宇杰:互联网引领新经济,内容创业连接新生态|2016 GNEC 新经济新营销峰会



请务必阅读免责声明与风险提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