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萧长华、姜妙香、贯盛吉、郝寿臣四名伶趣事

汪曾祺 梨園雜志 2022-05-01
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范进中举》《受戒》《大淖记事》《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萧长华


 萧先生八十多岁时身体还很好。腿脚利落,腰板不塌。他的长寿之道有三:饮食清淡,经常步行,问心无愧。

 

 萧先生从不坐车。上哪儿去,都是地下走。早年在“宫里”当差,上颐和园去唱戏,也都是走着去,走着回来,从城里到颐和园,少说也有三十里。北京人说:走为百练之祖,是一点不错的。

 

 萧老自奉甚薄。他到天津去演戏,自备伙食。一棵白菜,两刀切四爿,一顿吃四分之一。餐餐如此:窝头,熬白菜。他上女婿家去看女儿,问:“今儿吃什么呀?”—— “芝麻酱拌面,炸点花椒油。”“芝麻酱拌面,还浇花椒油呀?!”

 

 萧先生偶尔吃一顿好的:包饺子。他吃饺子还不蘸醋。四十个饺子,装在一个盘子里,浇一点醋,特喽特喽,就给 “开”了。

 

 萧先生不是不懂得吃。有人看见,在酒席上,清汤鱼翅上来了,他照样扁着筷子夹了一大块往嘴里送。

 

 懂得吃而不吃,这是真的节俭。


梅兰芳、萧长华之《女起解》

 

 萧先生一辈子挣的钱不少,都为别人花了。他买了几处 “义地”,是专为死后没有葬身之所的穷苦的同行预备的。有唱戏的 “苦哈哈”,死了老人,办不了事,到萧先生那儿,磕一个头报丧,萧先生问:“你估摸着,大概其得多少钱,才能把事办了哇?”一面就开箱子取钱。


 

 “三反”“五反”的时候,一个演员被打成了 “老虎”,在台上挨斗,斗到热火燎辣的时候,萧先生在台下喊 “XX ,你承认得了,这钱,我给你拿!”

 

 赞曰:

 

 窝头白菜,寡欲步行,

 问心无愧,人间寿星。

 

姜妙香


 姜先生真是温柔敦厚到了家了。

 

 他的学生上他家去,他总是站起来,双手当胸捏着扇子,微微躬着身子:“您来啦!”临走时,一定送出大门。

 

 他从不生气。有一回陪梅兰芳唱《奇双会》,他的赵宠。穿好了靴子,总觉得不大得劲。 “唔,今儿是怎样搞的,怎么总觉得一脚高一脚低的?我的腿有毛病啦?”伸出脚来看看,两只靴子的厚底一只厚二寸,一只二寸二。他的跟包叫申四。他把申四叫过来:“老四哎,咱们今儿的靴子拿错了吧?”你猜申四说什么?—— “你凑合着穿吧!”

 

 姜先生从不争戏。向来梅先生演《奇双会》,都是他的赵宠。偶尔俞振飞也陪梅先生唱,赵宠就是俞的。管事的说:“姜先生,您来个保童。”——“哎,好好好。”有时叶盛兰也陪梅先生唱。“姜先生,您来个保童。——“哎,好好好。”

 

 姜先生有一次遇见了劫道的,就是琉璃厂西边北柳巷那儿。那是敌伪的时候。姜先生拿了“戏份儿”回家。那会唱戏都是当天开份儿。戏打住了,管事的就把份儿分好了。姜先生这天赶了两 “包”,华乐和长安。冬天,他坐在洋车里,前面挂着棉布帘。“站住!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他也不知道里面是谁。姜先生不慌不忙地下了车,从左边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 ,从右边又掏出了一沓。 “这是我今儿的戏份儿。这是华乐的,这是长安的。都在这儿,一个不少。您点点。”

 

 那位不知点了没有。想来大概是没有。


萧长华、林懋荣师生教学合影

 

 在上海也遇见过那么一回。“站住,把身浪厢值钿(钱)格物事(东西)才(都)拿出来!”此公把姜先生身上搜刮一空,扬长而去。姜先生在后面喊:“回来,回来!我这还有一块表哪,您要不要?”

 

 事后,熟人问姜先生:“您真是!他走都走了,您干嘛还叫他回来?他把您什么都抄走了,您还问‘我这还有一块表哪,您要不要?'”

 

 姜妙香答道:“他也不容易。”

 

 姜先生有一次似乎是生气了。“文化大革命”,红卫兵上姜先生家去抄家,抄出一双尖头皮鞋,当场把鞋尖给他剁了。姜先生把这双剁了尖、张着大嘴的鞋放在一个显眼的地方。有人来的时候,就指指,摇头。

 

 赞曰:

 

 温柔敦厚,有何不好?

 “文革”英雄,愧对此老。

 

贯盛吉


 在京剧丑角里,贯盛吉的格调是比较高的。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人称“贯派”。他的念白很特别,每一句话都是高起低收,好像一个孩子在被逼着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时的嘟囔。他是个“冷面小丑”,北京人所谓 “绷着脸逗”。他并不存心逗人乐。他的 “哏”是淡淡的,不是北京人所谓 “胳肢人”,上海人所谓 “硬滑稽”。他的笑料,在使人哄然一笑之后,还能想想,还能回味。有人问他:“你怎么这么逗呀?”他说:“我没有逗呀,我说的都是实话。”“说实话”,是丑角艺术的不二法门。说实话而使人笑,才是一个真正的丑角。喜剧的灵魂,是生活,是真实。

 

 不但在台上,在生活里,贯盛吉也是那么逗。临死了,还逗。

 

 他死的时候,才四十岁,太可惜了。


黄桂秋、李一车、贯盛吉之《三笑》

 

 他死于心脏病,病了很长时间。家里人知道他的病不治了,已经为他准备了后事,买了“装裹”——即寿衣。他有一天叫家里人给他穿戴起来。都穿齐全了,说:“给我拿个镜子来。”他照照镜子:“唔,就这德行呀!”

 

 有一天,他让家里给他请一台和尚,在他的面前给他放一台焰口。

 

 他跟朋友说:“活着,听焰口,有谁这么干过没有?——没有。”

 

 有一天,他很不好了,家里忙着,怕他今天过不去。他瓮声瓮气地说:“你们别忙。今儿我不走。今儿外面下雨,我没有伞。”

 

 一个人病危的时候还能保持生气盎然的幽默感,能够拿死来 “开逗”,真是不容易。这是一个真正的丑角,一生一世都是丑角。

 

 赞曰:

 

 拿死开逗,滑稽之雄。 

 虽东方朔,无此优容。

 

郝寿臣


 郝老受聘为北京市戏校校长。就职的那天,对学生讲话。他拿着秘书替他写好的稿子,讲了一气。讲到要知道旧社会的苦,才知道新社会的甜。旧社会的梨园行,不养小,不养老。多少艺人,唱了一辈子戏,临了是倒卧街头,冻饿而死。说到这里,郝校长非常激动,一手高举讲稿,一手指着讲稿,说:

 

 “同学们!他说得真对呀!”

 

 这件事,大家都当笑话传。细想一下,这有什么可笑呢?本来嘛,讲稿是秘书捉刀,这是明摆着的事。自己戳穿,有什么丢人?倒是“他说得真对呀”,才真是本人说出的一句实话。这没有什么可笑。这正是前辈的不可及处:老老实实,不装门面。


郝寿臣之《连环套》

 

 许多大干部作大报告,在台上手舞足蹈,口若悬河,其实都应该学学郝老,在适当的时候,用手指指秘书所拟讲稿,说:

 

 “同志们!他说得真对呀!”

 

 赞曰:

 

 人为立言,己不居功。 

 老老实实,古道可风。


(《说戏》)


-阅读链接-


汪曾祺:谭富英佚事

记法兰西人客串

舞台记趣五则

健寿馆剧话:记故伶余叔岩逸闻

关于荀慧生的两件趣事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