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梨园轶话》(十八):马连良称为戏界伶圣,汪桂芬毁于过河拆桥

唐友诗 梨園雜志 2022-05-01

今日推送之《<梨园轶话>(十八):马连良称为戏界伶圣,汪桂芬毁于过河拆桥》录自《梨园轶话》第二册,作者唐友诗。此书为1938年出版,共两册,为研究民国时期梨园轶闻之珍贵史料,我们将分期连载推送。


马连良称为戏界伶圣

 

演剧有时代性合乎潮流

建阴宅取百代独出心裁

 

 北京这个地方,有戏瘾的人是非常之多,故此戏园子亦较比任何地方普遍,角儿在北京唱戏,都认为是最要紧的关头,此所谓众口难调者是也,可是在北京如合了人们的口味,再到什么地方去唱,都可以得到好评,总而言之,唱戏,是不容易的事情,非独唱念做打几样应有技能预备齐全,还要顺着潮流而走,如果「一把死拿」怎么样学来,像背书似的把他背出去,也就讲不到好了。


马连良

 


连良演戏之绝

 

 您看马连良这个角儿,他是与普通唱戏人不同的,他演戏有时代性,在民国十年演戏一样,到民国二十年演戏又是一样,我们理想推测,若到了民国三十年,相信他唱戏又是一样,这是什么缘故呢?这就是顺着潮流而行的,所以马老板常向人谈:人,做什么事都要合乎潮流,譬如现在听戏人们,喜欢看做工,你不在此点上注意,就是有条好嗓子,亦难得好果,故此事事都要留心,总要以社会人情为目标,那才算是知时达务呢!

 

幼有小戏迷称

 

 按连良,与著者本为孩童厮守,故对其为人知之甚详,其生平亦多轶闻,外间知者极鲜,连良字温如,回教徒,为阜城门外门马茶社之少老板,门马茶社者,系一票友消遣地也,北京凡著名之票友,多出入焉,连良幼时目睹耳闻,薰染成习,且性亦相近,偶一歌之必得人之好评,稍长即有小戏迷之称,彼时马之父、叔,均为票界好手,不时加以指导,自此连良始迈进唱戏之一途。


马连良之《广泰庄》

 

入富社之经过

 

 彼时阜成茶园正在盛兴,该园与门马茶社近在咫尺,凡该园演戏,连良必往观听,伊最喜听谭鑫培贾洪林之戏,返回学之,竟能神似,见者无不称赞,以连良像貌之清秀,聪敏之觉顶,咸向马西园老先生建议,令连良学戏,结果将连良送入富连成科班学艺,初为配角,班中并未重视,一日扮演,「金雁桥」之孔明,连良大展其才,观众喝釆不绝,班中始知其能,由是方学正戏,终成正工老生,以为该班之台柱,倒嗓后潜心于做白,做工之老道,念白之平仄分明,神似贾洪林,于是获誉更佳。

 

出外首次成功

 

 出科后转演于上海福建各地,初次赴沪时,隶亦舞台,包银八百,一唱而增至千元,此为马之第一次成功,现在连良已成一派,在戏界地位己如鑫培之当年,因其善于改革戏中腔调,又有伶圣之称,如「甘露寺」、「群英会」等剧,现已成为马派固有之戏,不但外界人人学之,而后起之内行,如演此类戏剧,势必学马,否则听众即谓不像,盖马流毒之深,非止北京一隅而已也。


马连良、张君秋之《摘缨会》

 

事事别具心理

 

 连良研究戏剧即有心得,对其他事情亦别具心理,闻其父生前,曾语连良云,「我们回教人最要信主,以后到什么地步,都是为主赐给的」,连良以父训不可违,现在信教极深,又连良在阜城门外置有茔地一座,名为马家花园,美丽状观,建筑新奇,闻盖此茔地之疑,系用百代公司灌唱片所得,以为取其茔地有百代之意,连良事事独出心裁,真乃奇人奇才也。

 

优伶之学识

今日较昔大不相同

 

 昔日优伶具有学问者,殊不多见,自戏曲学校成立后,诸生学戏之余,并授以文学,富连成科班亦以此项为学生前途之要务,故亦聘请先生授以各门文学,故今日童伶大多能书善绘,且通达文理,而生活稍为安适之名伶,每于暇时,亦多以书画作为消遣,诚为梨园界一大进益也。

 

汪桂芬过河拆桥

为生平失败之因

 

 程派须生汪大头(即汪桂芬)其艺术与性质,已在第一集内叙述甚清,尚有多事未能道及,在光绪二十八年间,大头因应东四隆福寺街某戏园之请,允为往演,讵届期客已上满,而大头竟未前往,因是园主与观众发生极大问题,事后园主以「煮熟鸭子竟尔飞去」,且思及大头太不注重信用,于是越想越气,遂持利刃,拟寻大头杀之,以泄胸中恶气,事被著者伯父嵩君佑亭闻悉,恐事件扩大,乃出头为之调楚,言归于好,大头念及嵩君恩高义厚,拟以重金谢之,嵩君并未应允。


汪桂芬便装照


 后著者之八族兄唐绍民弥月,在石驸马大街路南旧宅办喜事,有人告之大头,伊允届期前往演戏,以报前恩,按著者伯父之本意,是日并不演戏,因有大头之意,始于此日约请各角演剧,其他角色届期均至,而汪大头候之终日并未到来,时有大头之友恐因大头之误事,再发生其他变故,当暗中去请,讵伊竟无来意,后免强到来以无形头对,次经某巨翁责之,伊始演「六殿」一出,后据人谈称,过河拆桥,人人有之,惟大头对于嵩君不该有此举动,咸抱不平云。


(《梨园轶话》第二册)


- 阅读链接 -


马连良「四十八我」戏装照

马连良唱过的“武”戏

马连良“急救”张君秋

一份艺术珍品:马连良的最后一次录音

马连良先生留给后人的启示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