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探母回令》

张肖伧 梨園雜志 2022-05-01

今日推送《谈<探母回令>》录自《申报》1939年2月26、28日,作者张肖伧(1891-1978),字藜生,后改藜青。遍听京华名角,常写剧评、剧讯。民国四年着手撰《燕尘菊影录》,书写伶人小传。民国十五年编《菊部丛谈》,由大东书店出版,民国二十四年前后,主编《武进商报》“戏剧特刊”。在上海交通银行任职期间,与张古愚等合编《戏剧旬刊》、《十日戏剧》等期刊,后又任上海《半月戏剧》、《戏剧旬刊》编辑。以肖伧、倩倩室主、玉泓、霜红、天隐庐主人等笔名,为报刊撰写剧评千余篇。


 愚尝谓旧剧中有两出佳作,写母子之爱,伉俪之爱,手足之情,公私之义,而皆在极怱迫之时间与环境中,须筹一委曲周全之策者,即《宝莲灯》与《探母回令》是也。


 此两剧不仅情文并茂,唱作俱佳,且能将情理法三方面一一顾到。《宝莲灯》为生旦对工戏,而《探母回令》系以生角一人先后应付公主、六郎、太君、四夫人、萧太后诸人,唱做并重,无异以一人之力,与诸角作军轮大战,非确具工候者,决不易通体一致,始终不懈。且此戏为袍带戏,自是正生风格,在昔奎派擅唱此剧,良以奎派字正腔圆,声宏气足,加以扮相雍容,气象矞皇,确是正生本色。


马连良之《四郎探母》

 愚谈唱工须生,有一定论,以为吾人不必问为汪、为谭、为孙、为刘、为余、为马,或竟拔戟自树一帜别成一派,其基础必先从奎派着手。正如学书法者必从正楷习起,同一理由。奎派中人,若张二奎、杨月楼、许荫棠早年之能以《探母》轰动菊部者,即其能牢握正生之风格,卓然自成家故也。


 谭鑫培此剧,即以奎派之探母为基础,从而融会变化之,歌来圆妙自然,浑厚委宛,寓苍凉于清刚隽逸之中,峭而能坚,得刚柔相济之妙,无才佻薄弱之短。其在“见娘”“别妻”两场之工于悲音,抑扬转折,缘情善感,缠绵悱恻,具一唱三叹之妙。老谭自始至终,唱做虽属十分繁重,而能举重若轻,妙造自然,诚为绝唱。惜其人物化已久,响沉音绝,所留以示人者,仅百代公司之唱片余韵,犹能令人兴此曲天上之感耳。


谭鑫培之《四郎探母》


 老谭以前,唱《探母》之健者,自以张二奎为最,杨月楼亦有名,得其绪余除许荫棠与宗奎、孙二派之名票恩宇芝(与红豆馆主包丹庭等齐名),奎派外余三胜亦负盛誉,与谭派鼎足之汪桂芬、孙菊仙,亦演此剧,但已不敌老谭矣。


 汪之后王凤卿在民八以前歌喉未衰,此剧亦能动人。老谭谢世后若干年,余叔岩崛起,谭调之得永垂不衰者,叔岩不为无功,自此以下,可不具论。


 兹述老谭时代珠联璧合之角色如下:谭鑫培(四郞)、王瑶卿(公主)、陈德霖(萧太后)、李顺亭(六郎)、时小福(四夫人)、谢宝云(佘太君)、朱素云(宗保),老谭怛化之后,旧都名伶之唱《探母》者,推王凤卿与余叔岩两人为擅长,其配角则为陈德霖(萧太后)、龚云甫(佘太君)、梅兰芳(公主)、王琴侬(四夫人)、姜妙香(宗保)、张春彦(六郎)矣。


 萧太后一角,舍德霖以外,李宝琴亦不恶,吴彩霞、赵芝香、芙蓉草尚有可取。佘太君一角,舍谢宝云、龚云甫外,可说继起乏人,公主一角,梅兰芳独擅胜场,砚秋、小云皆相形见绌,六郎一角,李顺亭外,推贾洪林为胜,四夫人一角,吴彩霞、赵芝香亦颇称职,坤伶之中,孟小冬与雪艳琴,堪称二难矣。


陈德霖《探母》之萧太后

 

 此外为可资谈助者,马连良到沪越唱越红,而其生平以未能与梅兰芳合唱《探母》为憾。某年沪上盛大堂会,连良由平来沪,志在一过《探母》戏瘾,结果兰芳仍与谭富英合唱,连良亦无如之何也。


 谭富英在沪之声誉,向居连良之下,乃在张啸林堂会中,与连良同唱《探母》一剧,富英大为听者激赏,从兹富英声名大振,连良此后且不大敢动此剧矣。但最近富英在黄金唱“叫小番”不能使嘎调,又为观客所不满,平心而论,即不能使嘎调,亦不足为辱也。又沪上麒麟童亦唱过几次《探母》,是否一人独唱到底,或系与高百岁合唱,则不得而知,此剧在周信芳或另有作风,亦未可知也。


(《申报》1939年2月26、28日)


- 阅读链接 -


《探母》坐宫唱词之研究

《探母》坐宫唱法之我见

梅兰芳、孟小冬合演探母

访吴富琴谈程砚秋

姜妙香先生的绘画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