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奚啸伯的一段往事

李克非 梨園雜志 2022-07-30

今日推送之《关于奚啸伯的一段往事》录自《京华感旧录》,作者李克非(1924-1995)。《京华感旧录》一书为李先生的随笔集,书中回忆了很多关于老北京的杂闻轶事,我们将此书中与梨园有关的内容分期连载推送。


著名须生奚啸伯


 京剧旦角素有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大名旦”之称。三十年代时,继“叫天”(谭鑫培)之后,京剧须生行当中也有“四大须生”的说法,那就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四位。四十年代以来,余、言、高三人相继谢世,又有马,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四大须生”之说。


奚啸伯之《上天台》


 四十年前,在京华有幸与奚啸伯君相识,最近,从电台广播中又听到放送他生前的录音唱片,人世沧桑,不禁感慨系之。

 啸伯出生于逊清宣统末年,其祖父为中堂裕禄。他幼年酷爱皮黄,十一岁即拜在言菊朋门下学艺。十九岁正式“下海”。先后曾搭尚和玉、杨小楼所组织的班社。一九三四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梅兰芳在南京看了他的演出,颇为赞赏。散戏后,立刻到后台看望他,并当面约定,日后有机会一定同台合作。一年后,他们的共同愿望果然实现了。自此,啸伯陪梅氏到汉口、南京、上海、香港等地作了长时间的巡回演出。


 啸伯的演唱艺术,最初宗谭,稍后又学余(叔岩)、言(菊朋)两派。同时,他广收博采,参考了时(慧宝)、王(又宸)、高(庆奎)、马(连良)各派艺术特征,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清新雅致,细腻委婉”的艺术风格。在唱法上,他尊重皮黄调的“湖广音”、“中州韵”,嘴里考究“字眼”,如何“以字定腔”、“以情行腔”,怎样“耍板”、“赶板夺字”、运用气口、处理“过门’等等。兼之他那种浮云遮月、声如洞箫的嗓音,虽窄小而达远,虽幽咽而柔润。尤其须生唱腔常用的“人辰”、“衣齐”诸辙口,则是啸伯所擅长。他早年录制的《击鼓骂曹》、《上天台》等唱片,早为广大京剧戏迷们所熟知,他与梅合作的《二堂舍子》,与程合作的《法门寺》,则更为听众欣赏。至于《白帝城》、《清官册》、《十道本》、《乌龙院》诸剧都是顾曲者所难以忘怀的。


梅兰芳、奚啸伯之《宝莲灯》


 四十年前,笔者曾在北京东四牌楼北九条胡同奚宅作客,啸伯那种为人谦恭和蔼、平易近人、毫无名伶习气的态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晚年编演的以《儒林外史》故事为题材的新戏《范进中举》,颇得广大观众的赞誉。


(《京华感旧录》)


- 阅读链接 -


四十年的艺术道路(奚啸伯遗稿)

初听奚啸伯后

奚啸伯:忆十年前与梅博士演剧之先后

回忆与奚啸伯先生的一段交往

奚啸伯、杨宝森比较谈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新浪微博:@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