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本刊
谈京戏旦角分类:他行沦为旦之附庸,阴盛阳衰
徐慕云(1900-1974),江苏徐州人 。著名戏剧理论家、戏曲教育家。少年起便醉心于戏曲艺术。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留上海做戏曲评论研究工作,对谭派艺术有过深入研究。主要著作有《梨园影事》、《故都宫阁梨园秘史》、《中国戏剧史》、《京剧杂谈》、《京剧字韵》等。
旦之类别甚多,就编者记忆所得,可分为十二种。爰列其名称于后:
1、青衣(小嗓)重唱工、念、白。如《祭江》之孙尚香。
2、花旦(小嗓)重作工、说白。如《胭脂虎》之石中玉。
3、花衫(小嗓)重唱、作、念、白,兼擅花旦、青衣。如全本《玉堂春》之苏三。
4、刀马旦(小嗓)重唱、白、武工。如《穆柯寨》之穆桂英。
5、闺门旦(小嗓)重作、白,饰为未婚少女。如《梅龙镇》之李凤姐。
6、玩笑旦(小嗓)重作、白,善嬉戏。如《打樱桃》之平儿。
7、泼辣旦(小嗓)重作、白,擅泼辣狠毒。如《双钉计》之白金莲。
8、贴旦(小嗓)重作、白,为正旦之辅。昆班常用此名。如《西厢记》之红娘。
9、刺杀旦(小嗓)重作、白、跌扑工夫。昆班常用此名。如《刺虎》之费贞娥。
10、武旦(小嗓)重武工、出手。如《泗洲城》之水怪。
11、老旦(本嗓)重唱、白,饰为老妇人。如《钓金龟》之康氏。
12、彩旦(本嗓)重说白,擅诙谐。如《法门寺》之刘媒婆。
旦之种类虽多,但大别之亦不过青衣、花旦、老旦、彩旦、武旦数种而已。老旦、武旦皆系专工。彩旦多由丑角兼演。余者恒由一人兼饰并演,十九皆归并于花衫一类矣。
昔之时小福专工正旦剧(正旦即青衫子别名),田桂凤则工花旦,而余紫云、王瑶卿、梅兰芳三人,又复熔青衣花旦于一炉,故其技艺皆甚渊博。就中尤以瑶卿为博学多才,时下诸名旦,莫不宗之。曩年旦角,能唱者多不能作,能作者亦每不能唱。今则青衣、花旦、刀马、闺门、玩笑、泼辣等行,一人无不能之。故今日之业旦者,亦均自号日某某花衫,盖即谓花旦与青衫兼擅之意也。
王瑶卿之《雁门关》
曩年最驰名之青衣为胡喜禄、罗巧福等,花旦则为梅巧玲、张云亭等。兹数人者皆与生角之程长庚、余三胜同时,为旦行之老前辈。其后则以时小福、张芷荃、余紫云、杨桂云、田桂凤等为最有名。时张专工青衣,杨、田独擅花旦(此所谓花旦者,乃包括玩笑、泼辣、闺门等旦色而言也),独紫云艺兼时、田之长,青衣花旦无不能演。而其父三胜又为生部之铮铮者,于是声誉乃较同时诸人为隆,并被推为首创花衫之第一人焉。继其后者复有瑶卿、兰芳诸人,发挥而光大之,因成为今日旦行之新楷模。
自梅氏《别姬》、《散花》等古装剧演出,于是习花衫者又须着重舞剑、耍绫等武工矣。平心而论,近廿年来旦行之唱、白、技艺,确似较前突飞猛进。不特净、丑、末、外、俱已沦为旦之附庸,即生角之首席地位,亦被攘夺去矣。阴盛阳衰,此之谓欤。
梅兰芳之《别姬》
昔日梨园行尝有“冻不死的青衣,热不死的花脸”二语,盖以凡习正工青衣者,无论冬夏,例穿单裤,外罩青衫子一件。而花面则须内衬胖袄,再套以蟒、靠、或箭衣之类。且青衣重唱,动作时较少,若在严冬之时,迎风而立(因旧式舞台,无暖气之设备。倘系建于寺院中者,则三面透风。即内廷所建,亦与此同也),一段三眼二黄或反二黄唱过,未有不手足皆僵者。至于武二花一行,多重摔打跳动。炎夏之际,胖袄加身,即已挥汗如雨;况再动作不息,虽满头大汗,亦不能揩拭,其不热昏台上者亦几稀矣。
近年舞台设备,日渐完备,而名旦辈出,对于服装一事,尤日新月异,奢侈无比。虽仍以美观故,不能于冬季多衬内衣,然而百数十元之毛绒衫裤,亦差足御寒,以较净行之不知改良胖袄者,洵便宜多多。况自青衣、花旦合并而改以花衫之新名词后,凡旦行除《武家坡》、《教子》、《桑园会》等数出老戏,皆以所扮之宝钏、三娘、罗敷三人,俱系贫妇装饰,不得不仍衣青衫外,余则悉用最新最时之绸、绉、缎、葛,并绣以极艳丽之花纹,珠翠满头,琳琅满目。倘与三十年前之旦角服饰相较,殊不啻天渊之别也。又如梅畹华之《太真外传》、《西施》、《别姬》等之所谓古装行头者,则恒千金一袭。闻其演《四郎探母》一剧,上殿盗令一场所服之女蟒,系清末某后妃之遗物,名贵异常,所值亦在千金以上云。
梅兰芳旗装
晚近旦行,固已盛极一时,惟平心而论,其艺术方面除唱腔花妙,较前确有进步外,余如手、眼、腰、腿等技艺,则已日益退化,甚至逐渐失传,未免太觉可惜。余尝观汉班牡丹花、大和尚之《活捉》,及川剧杨云凤、李泉涌、姜尚峰之《断桥亭》,其种种绝技与彩头、烟火等,均远非皮黄班中所能望其项背者。又:余方髫龄,忆在吾乡之庙会戏中,观梆子班中之《三上吊》剧,只见一人高悬空际(时当光绪末叶,演者尚蓄长辫),全身悬空,仅一辫绕于梁上,不特双手各持竹板唱莲花落数段;并于此人之两肩上,倒挂一极大之八仙棹,而棹内尚坐十余龄之小童二人。一拉一唱,约须二刻钟之久云。
余今为此怪论,一般未曾亲见者,必认为荒诞不经之谈。实则此中亦尚具有一种秘诀,与夫艰苦之训练焉。据谓演此剧者,须带一贴己之梳头者,至少须费二小时之久,始能将根根细发,完全梳成壁立之状,所谓势均力敌者是也。倘其中有一绺未曾梳通,或略有松软,则全身悬空时,整个头皮即行揭去。饰此角者,胆小固勿敢尝试,而无轻身功夫者,亦决不愿涉此险也。
又如十三旦之《贵妃醉酒》剧,凡卧鱼、下腰等姿势,无不美观而自然。且头与身平,成为直线形。若他人演此,因恐于下腰或卧鱼时,凤冠脱落,不觉曲身昂首,极不自然。据其晚年告人,亦有其极平凡之秘诀在焉。盖当演此动作时,只将后牙咬紧,则两太阳穴与后脑勺问自然涨出若干分,无形中将凤冠绷紧,决无堕落之虞矣。
以上所举,不过一二端耳。然而类此者犹不知凡几。本书旨在发扬吾国各省各地剧艺之长,免致日久淹没无存,故不惜于旦行极盛之今日,下一针砭;并略举亲见之汉、川、秦诸剧中旦行之绝技,藉示若辈之真实艺能,纯系数十年之苦工,磨练而成。决非如今日皮黄班中之旦角,学艺不满三年,即能登台献艺者可同日而语也。
老旦昔推谢宝云(绰号谢一句,因每剧只卖一句好腔也),罗百岁之弟福山,亦称昆乱兼擅。《宁武关》之周母,《得意缘》之狄母,皆脍炙人口。自京人龚云甫出,专以唱工戏如《钓龟》、《六殿》、《徐母骂曹》等,哄动一时,而自成其京音字老旦一派。于是卧云居士、李多奎之流,皆竞相仿效,群推为龚派传人。实则现存老旦行中,只一文亮臣,尚堪称为昆乱兼擅,长于念作,能传罗福山之所学云。
龚云甫之《钓金龟》
武旦在昔以张芷芳、余玉琴、朱文英诸人,为武工矫健。稍后则有九阵风、元元旦等,亦曾享名京沪。今则以朱桂芳(朱文英子)、邱富棠等,为艺术超群,打出手尤为娴熟云。
(《中国戏剧史》)
- 历史推荐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