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翕园:谈梅派《汾河湾》及学习流派的原则

周翕园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本刊


 京剧的前辈老先生们,差不多每人都有其独特的精湛表演艺术(包括唱、念、做、打),他们按照自己表演艺术上的风格,去刻划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了艺术上的流派。这是和每个人的苦心钻研、辛勤劳动分不开的。

 

 流派的可贵,就是能通过每一个创造者的特点使艺术上的感染力加强,并使剧中人物形象格外鲜明生动,达到了整个演出的高度要求。因此向前辈虚心学习向传统和流派学习都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说,流派是神圣,把它当偶像来崇拜或摹仿,那是错误的。


梅兰芳之《二堂舍子》

 

 学习流派,必须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条件,艰苦琢磨,不是如小孩描红般描出来的字样就算成功了,肤浅的摹仿和生搬硬套,都是大忌。曾记得从前看到过有一个业余演出者(旦角票友)演二堂舍子,把梅兰芳先生演洛神的“扬仙袂”“拽琼据”那种仙女御云而来的台步运用在王桂英身上,一纵一移步地舞蹈着,使台下的观众都笑痛了肚子。像这样的例子必须引以为戒。

 

 明确流派的意义后,这里再来谈谈这一出《汾河湾》。这个戏“白”多于“唱”,念白一定要下苦功,如柳迎春在窑中和薛仁贵呕气斗嘴的地方,演者假使照背书一样照搬一套,就很容易流于“贫”“俗”。前辈老先生演这个戏之所以引人入胜,不是仅仅由于技术,主要还在有生活,有感情,才能创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薛仁贵从落难的穷汉,婚后投了军,立功封爵,是一个武将,演者必不能忘记了这一点。谭鑫培先生是武生出身,演来固恰到好处;余叔岩先生靠把也擅长,他的宗谭,确有独到的地方。所以演这个戏的老生,不问有否武功底子必须体会薛仁贵是个武将,在演出形象上,不可做得太文绉绉地,譬如见丁山打雁、镖鱼时的勒马观看等身段,不要做得过软。


梅兰芳之《汾河湾》

 

 唱的方面,余叔岩先生的“枪挑鱼儿水浪翻”,“水浪”两字走低音,使小腔,和后面流水板“翻身下了马能行”中“能行”两个字,有同样地“低徊波折”之妙,而和谭鑫培微有不同。原板中“好命苦”的“苦”字,余先生当年因嗓子关系,也不唱高音。

 

 再谈做工。闹窑的时候,薛仁贵拔剑砍柳迎春,不过是因见鞋起疑,爱情上的妒火一发而不可收拾,并不真的要杀柳迎春,否则以他一个大将,柳迎春岂是躲闪得了的,老早就人头落地了。这里,演者必须强调“气”的一方面,而不是“凶”的一方面。

 

 柳迎春是一个富贵家庭的小姐,她能破除贫富阶级的观点,嫁给穷汉薛仁贵,又能在寒窑苦守十八年之久,在封建社会里,实在是极难得的。梅兰芳先生在创造这个人物形象上,是充分掌握了柳迎春的性格的。


梅兰芳之《汾河湾》

 

 柳迎春在京剧里是穿黑褶子的青衣旦,要端庄而不板滞,流利而不轻佻。从扮相上来说,第一场要用七尺长的蓝绸(本用蓝布),两端卷成尖形,在头上由前向后绕两匝,在头顶前打结成两个角,名叫“打头”,这是贫妇或渔婆的打扮。腰间系着白腰巾,因此两只手要常常有意无意的抚在腰巾上,用大拇指略钩,这也是一种造型的美。

 

 关于抖袖,必须非常自然,从人物性格出发,切不可为抖袖而抖袖。


 和丁山问答的时候,要体会母子相依为命的那种感情,才能身入生活之中。


 梅先生唱原板“儿的父,投军…”中的“儿”字、“投”字都是用阳平高唱,不是倒字,不可不知。

 

 出窑、进窑的身段切忌拖泥带水,在唱“没奈何我只得把窑门来进”这一句摇板时,是边唱边先翻右袖按腹部走至中台口,蹲身,左手扶窑门进窑,再关窑门。在跨步进窑转身之间,全靠腰腿功力,左足跨动,右足踵着地旋转,这是用“鹞子翻身”的脚踵功夫,这样上身才不致摇晃。

 

 唱完“等候娇儿打雁回程”这句摇板后,在小锣抽头声中从中台口旋身,双手先后绕袖背后步下场,这是表示剧中人比较闲逸但又存在无可奈何的情绪。学者要注意,背手的部位必须在腰部以上,两手要随着台步上下移动;还有一个窍门,两手要用佛手式曲腕向外,指尖撑着外罩着的水袖,才不致两袖瘪瘪地垂在背后。


梅兰芳之《汾河湾》

 

 《汾河湾》和《武家坡》生、旦站的地位不同,因此柳迎春答仁贵问路等话时,是用左手向外指的多。

 

 薛仁贵虽是贫苦出身,但后来立功封爵,养尊处优生活上已不习惯于艰苦,如回窑后对白开水和鱼羹那种厌恶的神色,活画出一个得意忘本的人来,和在寒窑苦熬十八年的柳迎春对比,正是一个最大的讽刺。这是当初这个剧本写得精彩的地方,但人们多忽略了。梅先生演到这地方,两次对薛仁贵说“不用也罢”,是富有讽刺表情的,学者要注意这些细节,不要以为是无关紧要而随便照念就过去了。

 

 “忙将鱼羹端在手,递与薛郎你尝尝新”这两句摇板中的“尝尝新”,梅先生用小腔演唱,操琴者必须伴随得抑扬紧凑,才能相得益彰。

 

 “我好做一个夫人”的回龙腔,左右翻袖,抖袖,表示柳迎春的内心喜悦,但要顾到身份,不要舞得过火。

 

 以上不过择其大要,谈谈这个戏的一点表演方法供大家参考,演好这个戏,主要在于演者的潜心钻研。还有学流派的目的,必须为了保存和发展传统,有所创造,而不是迷信固执。学一个戏,演一个戏,必须分析人物性格,有生活,有感情。譬如如说演柳迎春,学的是“柳迎春”,而不是演“梅兰芳”,必须领悟到这一点。

 

 周翕园

 一九五九年七月


(《京剧曲谱集成》第三集)


- 历史推荐 -


澹厂戏语(十一):《汾河湾》一剧盖口谈

京剧《桑园会》、《汾河湾》、《武家坡》的史和戏

周恩来与广德楼戏园

关于《洛神》的序幕

梅兰芳、周信芳南京人民会堂《二堂舍子》剧照一组(1956年)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