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荀慧生:听自己唱片的感想
中国唱片社,准备将我解放前、后所录制的唱片,以选集的形式重新编辑出版。因此,该社的二位同志,特意携带唱机、唱片前来,请我先审听我在解放前所录制的四十四张唱片,以便加以选择。这部分唱片,其中录制最早的,是在一九二三年,当时我用的还是“白牡丹”的艺名,而自一九二五年以后,所录制的唱片就改用我的原名荀慧生了。
16岁时之荀慧生
一九二五年,我一共录制了四张唱片。听这个时期的唱片,在发音、用气上,还能听到一些老唱法的特点——每句唱中,开头和中间换气,最后一个字音发出来很“冲”。这是受了当时老先生的影响。那个时候,老先生讲究勾着底气唱,一泄无余,对于气的控制不太讲究;而学他的人,又都必须照他的唱法唱,否则就为不对。另外,当时教戏的先生,不外就是那么几个人,这些先生虽然也上台,但主要的是教戏,学戏的人,只要花钱就可以学。所以,大家所学得的技艺,都不相上下。只要听一听各位老演员的唱片就可以发现,除了每个人的嗓音不同之外,唱腔、唱法都大同小异,没有多大的区别,尤其是一些大家普遍都演唱的老戏,这个特点就更为明显了。到了后来,每个演员才在各自的唱腔、唱法上有了变化,这样,演员之间在唱腔、唱法上,才有了明显的区别。
一九三一年,“高亭公司”为我录制的唱片共三张。其中有一张录的是《还珠吟》,一面为“南梆子”,一面为“四平调”。“四平调”一段的唱词,是采用《还珠吟》之原词入曲演唱的。我在其它一些戏中,如:《钗头凤》《红娘》里面,也是选用较有名的诗词入唱的。这就要求在唱法上,最好不要破坏原来的词章、词意,也就是说,不能乱加虚字、垫字。往往有的时候,由于随便加上一个字,那怕只是一个虚字,便打乱了原词的章法,失去了文词的美。另外,还要求以字找腔,即以字为主去选择适当的唱腔,而又不完全被字所限制,要求唱腔不仅能把词意唱出来,还要把这段唱的感情表达出来,才算达到了目的。但是这种字斟句酌的选腔方法所选出来的唱腔,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成功的。有时最初选出的腔,听着不是味儿,但只要合乎上面的要求,经过再三的琢磨、研究,比较理想的唱腔最终一定会创制出来。由难求易才是真功夫;如果从易中找易,专抄近路,不动脑筋,最后,也不会有多大的提高。
荀慧生之《红娘》
一九二八年,“蓓开公司”共为我录制了七张唱片。其中一张,录的是《钗头凤》中的一段唱。这段唱的是昆曲,是由当时的名曲家曹沁泉先生代为谱曲的。在我所常演的本戏中,唱昆曲的戏不多。我感觉,旧昆曲在唱上拖腔过长,字音、韵味虽然有了,但戏情却失去了,往往有时候,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旧昆曲的词句文词深奥,终因曲高和寡,不为观众所爱看。但我又认为,昆曲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对于演员在台上的表演,还是颇有益处的。初学戏的演员,先由学昆曲入手,以一些昆曲戏来打基础,我以为是值得大大提倡的。尤其是现在的青年演员同志们,更可以多学一些昆曲。当然,学是学,但不一定是怎么学的就怎么演,可以有所变化,也必须有所变化。比如,我演唱《春香闹学》这类的戏,就不刻版的为老套子、老唱法所拘泥,而在节拍,速度上有所变化。
另一张录的是《玉堂春》,一面为“梳妆”,一面为“会审”的散板。“会审”出老传统戏,我感觉,老先生们在这里所安排的一些唱腔,是完全符合苏三当时的身份和思想感情的。所以,一些唱腔、唱法,多少年来都是按老的唱,没有多大的改动。而这些唱腔,正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比较突出的地方。老戏中的唱腔、表演,多是老先生们用过一番心血而逐渐丰富、提高,成熟起来的。我们在学的时候,也要多用一番脑筋,细加体会,慎重选择,不要动不动就随意改变。
第三张,两面录的都是《丹青引》剧中的“西皮慢板”,是在当场作画时唱的。这几句“慢板”,基本上是按老的唱腔演唱的,可谓规规矩矩。老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对艺术的改革,只有在“规矩”中去创新,才能站得住脚,才能为广大观众所承认、所欢迎。
荀慧生之《丹青引》
第四张为《柳如是》,一面是反串小生,一面是“二六”。“二六”之后,由马富禄接唱了几句,唱的是什么,可就听不清楚了。这里面还有一段小插曲。原来在这段“二六”之后,应当有老生的几句唱,但在研究的时候,没预备录老生的唱,所以,唱老生的演员就没有去。可是,这段唱时间不够,所以,临时抓了瞎。我唱完这段以后,录音室表示停止的信号灯并没有亮,这怎么办呢?当时马富禄正站在我旁边,我就把他拉了过来,他感到莫名其妙。我示意让他唱,他才知道是要他用唱去凑时间。可是,唱什么词呀?好在他是唱小花脸的,过去演戏又都讲究“活盖口”,于是他就现编现唱了起来。每唱一句他都要看我一眼,意思是问我“时间到了没有”,我向他摇摇头,他就接着往下编着唱。唱到第三句的时候,他向我伸出一个指头,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说“只有一句了。”我看信号灯还没亮,就又朝他摇了摇头。他一看还不能完,就来了个“哭头”拖时间,直到第四句唱完了,停止的信号灯才亮,而这张唱片,就这么录制下来了。通过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一个演员必须有随机应变的本领,否则,当场上出现意料不到的变故时,你就要惊慌万状,手足无措。
唱片选集似乎应该能代表一个演员的演唱特点,或能看出这个演员唱腔、唱法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以,审慎的选择,还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1963年2月6日艺事日记,张伟君、侯新整理)
(《荀慧生演剧散论》)
- 历史推荐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