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指南共识专辑 离床医学 2023-11-22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引用:何相宜,施健.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年)[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06):1231-1236.

好文推荐:
病例:急性气肿性胆囊炎,中暑期间可发生?
B超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处置?何时手术?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下载PDF)
腹腔念珠菌病如何抗真菌治疗?
常见腹腔感染的抗感染治疗
视频10: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之腹腔脓肿
中国腹腔感染诊治指南(2019版)
碳青霉烯类药物在治疗复杂腹腔感染中的5大优势

摘要:
2014年,我国首次发布了《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有效规范了国内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内科诊疗。时隔4年,国内相关临床资料有了新的积累,因此再次组织多学科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多次共同讨论制订了新版共识意见。在新版共识意见中,参考了新制订的中国临床指南的评价标准,并注重加入了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证据,使其能更好地指导中国人群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内科诊疗。 


2014年,《中华消化杂志》邀请国内部分消化内外科专家和放射科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依据我国慢性胆囊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共同讨论制定了《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推动了国内对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研究并提高了诊疗水平。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和日本消化病学会分别发布了新版的胆石症诊疗指南,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和完善,内科诊治水平也有明显提高,因此有必要对2014年制定的共识意见进行补充与更新。制定本共识的方法如下:

1"陈述(statements)"的构建:
通过系统文献检索,结合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构建了相关"陈述"。"陈述"起草过程中参考了PICO (population, intervention, comparator, outcome)原则,并借鉴了欧洲肝病学会和日本消化病学会的胆石症诊疗指南。

2.证据质量(quality of evidence)和推荐强度(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的评估:
陈述的证据来源质量和推荐等级标准参照美国内科医师协会临床指南委员会标准,采用GRADE(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系统评估证据质量(表1)和推荐强度(表2)


3.加入中国证据:
为了提高本共识意见的质量,在起草过程中参考了新制定的中国临床指南的评价标准,并注重加入了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证据。

一、概述

慢性胆囊炎一般是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所致的胆囊慢性炎症,或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表现为无症状、反复右上腹不适或腹痛,也可出现急性发作。其典型腹部超声检查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壁厚≥3 mm)、毛糙,合并胆囊结石可表现为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根据胆囊内是否存在结石,分成结石性胆囊炎与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分成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胆色素结石,中国人群中胆固醇结石占70%以上。

二、流行病学

目前,尚无全国性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流行病学资料。国内报道成人慢性胆囊炎患病率为0.78%~3.91%,胆囊结石患病率为2.3%~6.5%。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为1∶(1.07~1.69)。我国胆囊结石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一项覆盖24个省市的针对体格检查人群的大型调查显示,20~29岁人群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1%,30~39岁患病率为2.6%,40~49岁患病率为4.4%,50~59岁患病率为8.0%,60~69岁患病率为8.3%,70岁以上的患病率为11.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我国胆囊结石主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油腻饮食、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缺乏运动、不吃早餐和胆囊结石家族史等。可能的保护因素包括增加运动、高纤维饮食、多吃水果、多吃坚果、素食和饮咖啡等,但目前仍存有争议。

【陈述1
我国胆囊结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高峰为50岁以后。


推荐强度: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质量。

三、病因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1.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慢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90%~95%。结石可导致胆囊管反复梗阻,并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出现反复的胆囊壁炎症反应、瘢痕形成和胆囊功能障碍。

2.细菌感染:
正常胆汁应该是无菌的,当胆囊或胆管出现结石嵌顿、梗阻时,则可能导致肠源性细菌感染。研究报道,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和非胆囊手术对照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2%、44%和16%,而胆总管结石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胆汁中的细菌检出率高达90%以上。慢性胆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肠道,致病菌种类与肠道细菌基本一致,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4%,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

3.其他:
低纤维、高能量饮食可增加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利于结石形成;某些药物可导致胆囊结石形成,如头孢曲松、避孕药等;体质量快速减少如不合理的减肥方法,可能易导致胆囊结石形成。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1.感染:
肠道细菌可经胆管至胆囊,亦可由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寄生虫、病毒感染是少数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如蛔虫、梨形鞭毛虫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2.胆囊排空障碍:
胆囊排空障碍导致排空时间延长,胆囊内胆汁淤积,胆囊增大,逐渐出现胆囊壁纤维化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病因。

3.胆囊缺血:
胆囊壁血管病变、大型非胆道手术,以及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等重症疾病,都可能造成长期的胆囊黏膜缺血和局部炎症反应、坏死。

4.代谢因素:
某些原因致胆汁酸代谢障碍时,胆盐长期的化学性刺激、胰液反流亦可引起化学性慢性胆囊炎症。

【陈述2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是胆囊结石,当合并细菌感染时更易导致慢性胆囊炎。


推荐强度: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质量。

【陈述3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病因包括各种病原体(细菌、寄生虫和病毒)感染、胆囊排空障碍和胆囊缺血等。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证据级别:很低质量。

四、诊断与评估

()临床表现

1.症状:
多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无症状者约占所有患者的70%。随着腹部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患者多于常规健康体格检查时发现胆囊结石,此时既无明显症状又无阳性体征,但部分患者未来可能会出现症状。对胆囊结石自然病程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无症状胆囊结石出现相关症状的年发生率为0.7%~2.5%,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和梗阻性黄疸等)年发生率为0.1%~0.3%。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较为常见的症状是反复发作的右上腹不适或右上腹痛,其发作常与油腻饮食、高蛋白饮食有关。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胆绞痛,系由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诱发胆囊、胆道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痉挛收缩而引起的绞痛,常在饱食或油腻饮食后发作,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持续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如嵌顿结石因体位变动或解痉等药物解除梗阻,则绞痛即可缓解。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常伴有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为嗳气、饭后饱胀、腹胀和恶心等症状。

2.体格检查:
多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可无任何阳性体征,少数患者体格检查可发现右上腹压痛或叩痛。

3.并发症:
当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表现为急性胆囊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并发胆源性胰腺炎时,可出现急性胰腺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Mirizzi综合征是指由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他良性疾病压迫或炎症引起肝总管或胆总管梗阻,导致以胆管炎、梗阻性黄疸为特征的一系列症候群,其表现与胆总管结石类似;胆石性肠梗阻则以肠梗阻表现为主;胆囊癌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黄疸、右上腹或上腹部包块,侵犯十二指肠时可引起肠梗阻等临床表现。

【陈述4多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右上腹不适、右上腹痛和胆源性消化不良,少数患者可有右上腹压痛或叩痛,甚至发生各种并发症。

推荐强度: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质量。

()影像学诊断

1.腹部超声:
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对胆囊结石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Meta分析显示,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的灵敏度为97%,特异度为95%。慢性胆囊炎腹部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壁厚≥3 mm)、毛糙;如合并胆囊结石,则出现胆囊内强回声及后方声影;若胆囊内出现层状分布的点状低回声,后方无声影时,则常是胆囊内胆汁淤积物的影像学表现。腹部超声检查时还需注意与息肉相鉴别,若表现为胆囊内不随体位移动的与胆囊壁相连的固定强回声团且后方不伴声影时,多诊断为胆囊息肉。

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und)对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的胆囊微小结石有较高的检出率。研究报道,常规腹部超声检查阴性的胆绞痛患者再行内镜超声检查,52.4%可发现胆囊结石。

2CT
CT检查能良好地显示胆囊壁增厚,但不能显示X线检查阴性的结石。CT检查对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与腹部超声检查相似,但对胆囊结石的诊断不具优势,meta分析报道CT检查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为89%。口服胆囊造影CT检查通过口服碘番酸等对比剂可增加胆汁和病变的密度差别,有助于诊断胆囊阴性结石和息肉样病变,但在国内开展较少。多能谱CT是一种新型CT,可提供以多种定量分析方法与多参数成像为基础的综合诊断模式,脂/水基物质图和单能量图能很好地显示X线检查阴性结石并可分析其结石成分,明显优于传统CT。

3MRI
MRI检查在评估胆囊壁纤维化、胆囊壁缺血、胆囊周围组织水肿、胆囊周围脂肪堆积等方面均优于CT检查,主要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在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胆囊病变不清晰时,可选用MRI检查。此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可发现腹部超声和CT检查不易检出的胆囊和胆总管小结石。

4X线检查:
普通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部分含钙较多的结石影。口服碘番酸等对比剂后行胆囊造影对胆囊结石诊断率仅为50%左右,虽有助于了解胆囊的大小和收缩功能,但目前已基本不再应用。

5.肝胆管胆囊收缩素刺激闪烁显像(cholecystokinin cholescintigraphy,CCK-HIDA):
CCK-HIDA是评估胆囊排空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可鉴别是否存在胆囊排空障碍。如果无结石患者CCK-HIDA检查胆囊喷射指数(<35%)降低,则高度提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但国内尚未开展CCK-HIDA,缺乏相关研究结果。

【陈述5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是诊断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推荐强度:强烈推荐。证据级别:高质量。

【陈述6如临床高度怀疑胆囊结石而腹部超声检查阴性者,建议行MRI、内镜超声或CT检查。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证据级别:低质量。


五、治疗

对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应按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并发症分别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目标为祛除病因、缓解症状、预防复发、防治并发症。

()饮食调整

胆囊结石及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与饮食及肥胖有关。建议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并提倡定量、定时的规律饮食方式。

()口服药物溶石治疗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不实施治疗;而有症状的患者如不宜手术,且经腹部超声检查评估为胆囊功能正常、X线检查阴性的胆固醇结石,可考虑口服溶石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UDCA是一种亲水的二羟胆汁酸,能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水平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有利于结石中胆固醇逐渐溶解。推荐UDCA剂量≥10 mg·kg1·d1,应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若服用12个月后腹部超声检查或胆囊造影无改善者即应停药。UDCA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非手术治疗胆结石的胆汁酸药物。

【陈述7口服UDCA对胆囊功能正常的X线检查阴性的胆固醇结石患者有较好的溶石作用。推荐UDCA剂量≥10 mg·kg1·d1,应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证据级别:中等质量。

()缓解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嗳气、腹胀、脂肪餐不耐受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常见。对有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患者宜补充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的消化酶类药物,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因其含有利胆成分的阿嗪米特,可高效地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同时增强胰酶的活性,促进吸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还含有3种胰酶及二甲硅油,能有效促进消化,快速消除腹胀。国内研究显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腹胀的总有效率为80%。亦可应用米曲菌胰酶片等其他消化酶类药物治疗,同时可结合茴三硫等利胆药物促进胆汁分泌。

对于合并有不同程度上腹部疼痛患者,可加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缓解症状。匹维溴铵为临床常用的消化道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用于治疗胆道功能紊乱有关的疼痛,其直接作用于Oddi括约肌表面的钙离子通道,从而缓解Oddi括约肌痉挛,改善胆道系统的压力梯度。

【陈述8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可通过补充促进胆汁合成和分泌的消化酶类药物对症治疗。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证据级别:低质量。

()缓解胆绞痛症状

胆绞痛急性发作期间应予禁食及有效的止痛治疗。来自国外的循证医学证据推荐治疗药物首选NSAID(如双氯芬酸和吲哚美辛)或镇痛剂(如哌替啶)。一项Cochrane系统评价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共828例胆绞痛患者,发现NSAID较解痉药有更高的疼痛完全缓解率,与阿片类药物相似。多项研究还表明,NSAID可降低胆绞痛患者发生急性胆囊炎的风险 。但国内尚缺乏相关临床研究,临床上仍以解痉药更常用,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654-Ⅱ)和间苯三酚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并不能改变疾病转归,且可能掩盖病情,因此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无效或疼痛复发,应及时停药。因吗啡可能促使Oddi括约肌痉挛进而增加胆管内压力,故一般禁用。

【陈述9】对于胆绞痛急性发作患者,国内临床上常用解痉药缓解胆绞痛症状,国外推荐选择NSAID、镇痛剂缓解症状,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关临床研究。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证据级别:中等质量。

()抗感染治疗

慢性胆囊炎患者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出现急性发作,建议首先采用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在明确致病菌后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目标治疗,具体可参见《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版)》。如病因为寄生虫或病毒感染,需进行驱虫或抗病毒治疗。

【陈述10慢性胆囊炎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急性发作可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证据级别:低质量。

()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目前尚缺乏对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行预防性胆囊切除的随机对照研究,鉴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未来较低的症状和并发症发生率,建议在充分评估胆囊壁的前提下对无症状患者随访观察,不推荐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如出现以下表现,则需考虑外科治疗: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者;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 mm及以上或胆囊壁局部增厚或不规则疑似胆囊癌者;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胆囊结石逐年增多和增大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者,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

【陈述11对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建议随访观察,不推荐预防性胆囊切除。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证据级别:低质量。

2.合并胆囊息肉的手术适应证:

胆囊息肉患病率为1%~7%,最常见的良性息肉是腺瘤。研究表明,胆囊息肉越大,胆囊癌的发生率越高,直径≥1 cm的胆囊息肉癌变率高达50% 。故直径≥1 cm的胆囊息肉伴或不伴胆囊结石的患者,不论有无症状,均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陈述12无论症状如何,胆囊息肉直径≥1 cm伴或不伴胆囊结石的患者均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推荐强度: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中等质量。

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会导致胆囊内胆汁淤积合并感染,如果感染未能及时控制,胆囊壁会出现坏疽,最终可导致胆囊穿孔,临床上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危及生命,此时应以外科治疗为主。

②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总管梗阻、胆管炎的患者,宜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穿刺肝胆管引流术或手术治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伴胆囊结石、胆囊炎的患者,宜尽早行胆囊切除,防止急性胰腺炎复发。

③ 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的解剖成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位置过低,邻近胆囊壶腹(Hartmann袋)的结石压迫肝总管或胆总管,炎症反应反复发作可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

④结石性肠梗阻:
结石性肠梗阻约占所有肠梗阻的1%,是在胆囊与肠道间形成瘘管(以胆囊十二指肠瘘最为常见,占68%),因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所致,多于回盲部发生肠梗阻。结石性肠梗阻的治疗以外科干预解除梗阻为主。

⑤胆囊癌:
胆囊癌是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最为严重的并发症。除了临床表现(如右季肋区疼痛、包块、黄疸等)和实验室检查以外,胆囊癌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超声、CT、MRI和内镜超声等。由于胆囊癌预后较差,高度怀疑胆囊癌的患者无论是否存在症状均应预防性切除胆囊。

【陈述13如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并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irizzi综合征、结石性肠梗阻,甚至出现胆囊癌时,应根据患者情况遵循外科治疗原则。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证据级别:低质量。

()中药、针灸治疗
传统中药在慢性胆囊炎治疗方面有悠久历史,可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同时可配合中医其他疗法,如针灸、耳穴疗法、药物贴敷等。

【陈述14可根据患者不同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同时可配合中医其他治疗,如针灸、耳穴疗法、药物贴敷等。


推荐强度:条件推荐。证据级别:低质量。

六、预后及随访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无症状患者推荐每年进行1次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肝功能实验室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

【陈述15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一般预后良好,推荐每年进行1次随访。


推荐强度:强烈推荐。证据级别:低质量。

好文推荐: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合集28部(下载PDF)

《常见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合集82部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集流程视频

防护用品穿脱视频(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更新11处核心要点

送书14本:奈特彩色图谱系列(1.95GB)

领取:断层影像解剖学(92个视频6.44GB)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指南共识专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