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超谈商业
最近有时间将「人本商业评论」的所有公众号文章看了一遍,觉得写得非常好。截至目前,公众号所有文章如下(每一篇都值得看):
以下是我的阅读笔记,观点来自于文章,并不代表我本人(尽管大部分我还是蛮认可)。
本文目录:
1. 消费企业唯一的护城河:对用户价值的理解
2. 消费企业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品牌
3. 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用户价值?
3.1. 「自我感受」并不重要
3.2. 理解用户最核心的根基:最基本的人性
3.3. 尊重用户,而不是教育用户
3.4. 拒绝「大而正确」的洞察
3.4.1. Being Right ≠ Being True
3.4.2. 毫无用处的洞察
3.5. 理解用户最重要的武器:同理心(而非共情)
3.6. 判断力比预测能力重要得多
3.7. 拒绝宏大叙事,不盲从权威
3.8. 不要生产思维,要用户思维
需求层面,中国的人口红利依然存在,但优秀的供给严重不足,几乎没有优秀的消费品牌。 整个消费行业的逻辑在全球层面都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超级大品牌的出现的可能性变得极低,小品牌们成长为大品牌的机会提高了很多。(没太理解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 消费企业唯一的护城河:对用户价值的理解
做好媒体、渠道、产品只是基本功:会做媒体投放,会做渠道销售,会做产品生产,只是一个优秀的消费企业最基础的基本功。基本功做好并不代表就会成功,否则宝洁、可口可乐、联合利华、欧莱雅就不会有的产品成功,有的产品失败。 成功不因为外部红利:新媒体、新渠道之类的红利对全行业全品类无差别存在,如果任何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对外部红利的利用,那注定不会是长期成功的企业。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一线品牌,它们都不是在同一个时期出现的,它们成立的时间遍布了上百年的商业历史,过去的 100 年中几乎每一年都有在今天看来成功的品牌成立,它们在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告诉我们,消费企业的成功从不取决于外部的红利。 产品力也不是成功的核心要素:百事可乐口味比可口可乐可能更好,星巴克的咖啡也不是做的最好的。几乎在所有品类中排名第一的消费公司,都一定不是产品做的最好的。
2. 消费企业唯一的核心竞争力:品牌
清晰的品牌定位:首先明确目标用户(不是简单的按年龄段划分),其次明确产品的功能定位。 独特的差异化:包含功能层面的差异化和情感层面的差异化。全球成功的消费品巨头,都是成功的多品牌组合策略的践行者。同一个品类中的每一个不同品牌,都有着不同的产品定位和价值主张。所以海飞丝是去屑,潘婷是滋养;士力架是抗饿,德芙是丝滑;可口可乐是快乐,百事可乐是潮;宝马是操控,奔弛是舒适;OLAY 是无惧年龄,SK-II 是独立女性,改变命运。 传递的价值主张要保持高度的连续性,且应该是功能主张的延伸:品牌建设不等于追求曝光,追求传播量,品牌的建设一定是从品牌出生的 DAY 1 就开始的,那些觉得可以等成功了再去做品牌的企业几乎无法成功。 品牌广告的重要性远高于效果广告:没有带来转化的广告投放,不等于浪费。广告投放的核心从来都不应该是带来销售,而是为了带来品牌认知,而品牌认知的建立,带来的,是用户的自发性购买。 品牌的目的是实现产品溢价,而不是性价比:品牌的价值,从来都不应该是通过性价比来体现的。降价、促销是一个需要非常谨慎使用的策略。
3. 如何才能找到正确的用户价值?
3.1. 「自我感受」并不重要
某些产品明明很多用户主动选择,他们觉得「根本不会有人需要,未来一定完蛋」,彷佛那些贡献了真实销量的上亿用户不是活生生的人类; 某些产品明明根本卖不动,销量惨淡,但他们却觉得「这一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只是还没找到途径」。
3.2. 理解用户最核心的根基:最基本的人性
产品 | 表象 | 人性 |
---|---|---|
White Claw | 酒精类气泡水 | 饮料化(嗜甜)+男性的 guilty pleasure(与社会评价相悖的无法表达的爱好) |
植物肉 | 健康 | 低碳/环保/保护动物这些理念让消费者自我感觉良好,精神价值兴奋剂 |
元气森林 | 健康 | 外表管理,对美的追求;不劳而获的期待,想走捷径的心理 |
3.3. 尊重用户,而不是教育用户
年代 | zeitgeist | 产品趋势 |
---|---|---|
1970s | 高脂肪 | 低脂产品 |
2000s | 高热量 | 低卡产品 |
2020s | 糖、高碳水 | 低碳水饮食,牛奶也从脱脂改回了全脂 |
3.4. 拒绝「大而正确」的洞察
「大而正确」的概念存在的问题:
正确的未必真实,Being Right ≠ Being True
虽然正确,却无法帮助你产生任何有价值的认知
3.4.1. Being Right ≠ Being True
人类从来都不是靠着做出正确决策每天生活的。很多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不好好工作,结婚了不好好经营家庭,我们在人生重大决定上面都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怎么可能在消费娱乐上做出正确决策?
人类行为也不是事实驱动的。阴谋论,神话,玄学,迷信,故事,几乎每一个都比事实对人类更有效。
Being irrational is not stupid,it's human.
迷信 vs 科学,永远是迷信胜利;
阴谋论 vs 理性,永远是阴谋论胜利;
放纵 vs 自律,永远是放纵胜利;
Keep vs 元气森林,永远是元气森林胜利;
拖延 vs 准时,永远是拖延胜利;
立 flag vs 付诸行动,永远是立 flag 胜利。
当你看到什么「消费者会越来越在乎环保」,「消费者会越来越悦己」,「消费者会越来越在乎健康」,「消费者会越来越理性」……充满着无比正确的意味,但却毫无「人味」的洞察,你应该做的不是相信,而是警惕。
比如,「新一代消费者变得越来越在乎健康」的真相是:人类对健康的在意程度是亘古不变的,父母辈比年轻人更在乎健康。年轻人更追求美、不劳而获、自我感觉良好的精神兴奋剂。
3.4.2. 毫无用处的洞察
所有的「大而正确」的概念都不是 actionable insight。
Success is hidden in small and unique secret, but people are obessed to fit it into a massive category. --Peter Thiel
成功是隐藏在细小而独特的秘密中的,但大部分人却执着于反向的去归因到一个宽泛的类别里。——Peter Thiel
不要把每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成功因子,反向归因到一个宽泛的概念里。Facebook 的成功不等于做了社交产品而成功,元气森林的成功不是因为它是健康饮料而成功。
3.5. 理解用户最重要的武器:同理心(而非共情)
共情(Empathy):我和用户有类似的属性(比如年龄、性别等),所以我能理解用户。这个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即使是有类似属性的两个人,差别也是非常大的,哪怕在学生时期的班级里,你也不可能共情所有人。
同理心(Sympathy):摘掉身上所有极其个人化的特质,仅保留那些人性共通的特质,从中抽离出来,把自己放在一个人类最广泛共性特质的泛化的人的位置上进行思考,去思考人类最普适的需求。你是男人依然可以完全理解女人,你是中年人依然可以完全理解年轻人。
如果做到有同理心?保持极致开放的头脑,去广泛的观察这个世界,对生活中所有的现象保持好奇,深入用户倾听用户的声音。
3.6. 判断力比预测能力重要得多
判断能力是远比预测能力更重要且更扎实的能力。驾驭变化的能力,并不取决于预测变化的能力。只有知道什么是始终不变的,才能在真的变化来的时候能真正的驾驭变化。
研究商业历史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研究的目的,应该是:
搞清楚什么才是商业历史上亘古不变的那些不变量;
拥有能够俯瞰整个商业历史的演进过程的全局观;
了解什么是能够让优秀的企业们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
3.7. 拒绝宏大叙事,不盲从权威
深陷宏大叙事之中,是大部分人的通病,尤其是精英主义者们的通病。所有的宏大叙事,都是在掩饰自己实际上的无知。这些不可证伪的理论能够给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让你拥有应对这个世界所需的安全感。
宏大叙事 | 真相 |
---|---|
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 乐观者正确的时候才会成功,乐观者错误的时候依然失败。那这其中起决定性因素的并不是乐观,而是正确 |
一个新技术的诞生,往往会伴随很多争议和质疑 | 这个世界上有过无数的新技术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它们是立刻被用户买单且接受的。而且新技术是不是有争议,对判断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技术 A 是否具有价值,没有任何帮助 |
此外,盲从权威(行业巨头),也是阻止我们发现真相的另一个巨大的障碍。他们的做法和观点很多时候也有自己的立场和目的。
3.8. 不要生产思维,要用户思维
从生产思维到用户思维,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过程,只要转换思考的角度就可以了,不需要知识,不需要模型;从生产思维到用户思维,又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越资深的从业者越容易被专业所禁锢。
你必须从用户出发,去寻找技术的解决方案;你不能从技术出发,去想说我能技术用来做什么,卖给谁。——乔布斯
解决方案:新手思维。
专业在很多时候会成为你的禁锢,你会被知识束缚,所以你需要的是在拥有专业的同时,保持新手思维;而能够保持新手思维才是创新的关键。——贝索斯
你的目光不去放在竞争对手身上,那是产业思维;你的目光是放在用户身上,当你知道了真正的用户价值是什么,那是当下再强大的对手也不知道的秘密,这才是用户思维。(题外话:投资不也是如此吗?你的目光到底是盯在其他投资人身上,还是盯在所购买的企业身上?当你知道了企业的价值是什么,你就拥有了即使是最厉害的投资人也无法抢走的竞争优势。)
企业视角下的技术,发明,商业模式,本质上都不具备颠覆性,只有用户接纳(User Adoption)才具有颠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