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不拍片的陈冠希,为中国做了件大事

2017-11-25 瞰鉴


本期编辑:武芸萱


文章来源:整点电影

说起,陈冠希。


他在娱乐圈的话题度,怕是无人能及。


有人觉得他是过街老鼠,避之不及。但喜欢他的人又恨不得奉之为神,认为这才是真男人。



虽然,近几年他为人夫、为人父,低调了不少,但他的一举一动从没逃过媒体的视线。而且,多半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非议。


谁也没想过,有一天他会因为站出来为中国说话而又火了一次。


就是前两天,他在纽约大学里的那个演讲,在年轻人中间传疯了。


他提出了一个就像顽渍一样存在多年,却一直被我们忽视的问题:中国制造被拿上国际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被淘汰、要么降低标准勉强被接受。


接着,他分享了三个故事。


一个,是中国品牌。


大概十五年前,他的潮牌CLOT刚刚创立,想跟NIKE合作出鞋,当时直接被拒绝。因为他们从没给中国的品牌做过鞋子。


而实际上,全球有近一半的耐克鞋都“made in china”,即便如此他们仍然不给中国制造商话语权,只是当做一个廉价劳动力。



一个,是中国音乐。


hip-hop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成熟,但今年由于一档节目的爆红,仅可以说是中国的hip-hop元年,但是同时在国外嘻哈界就流行起了一句话“这张专辑的话,在中国会卖的好。”



言外之意,不就是在说这种低水平的音乐也只有中国市场才会喜欢。



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电影。


经常还会有人说“这部电影在中国已经算是好电影了。”



跟音乐、品牌一样,中国出品在世界上总是会被以更低的标准来评判。


不能否认,中国的遗产、文化和工业都值得国人自豪,甚至世界顶尖。但是凭借这些中国并不能走向世界。


人人都说,中国一定就是下一个超级大国。但是一直被定义“中国标准”的话,很难真的被世界认可。



而这种中国标准,无疑是一种长期印象造成的。


首先,盲目追捧外国产品。


“享誉世界”的中国人爆买能力。



因为这样的盲目推崇,让外国人觉得哪怕糊弄一下也没关系。于是出现了很多专门为出口中国做的相对劣质的产品。


也就是陈冠希演讲里所说的“这个放到中国,应该会不错”。


还有,就是自我满足


我们经常会满足于自己的进步,在大环境的局限下,觉得做的不错了就停止进步了,可是放眼世界来看仍然是初级水平。


经常以仅次于谁谁谁,而自嗨。



再有,就是自毁声誉


比起,中国制造的优势,中国“伪造”更早一步走出了国门。最开始NIKE拒绝跟陈冠希合作,就是因为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被召回,早就上了他们的黑名单。


去年,出口美国的儿童玩具,因为成分不合格被召回。



前年,出口的烟花因为造成火灾、事故而被召回



这也怪不得人家不敢跟我们合作了。


甚至这都成为了电影里的一个梗。



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就需要有人站出来改变。


这一点,陈冠希走在了我们前面。


他说“虽然我出生在加拿大,但我是中国人。”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想告诉世界:中国制造并不低于世界任何地方



那次,NIKE拒绝跟他合作。但他用了三年时间证明了中国制造的价值。直到今天,他的潮牌还在创造NIKE的鞋子,和NIKE做了6款联名鞋。


2008年,创造出一款带有中国古典花纹的大红色皮革鞋,还被陈奕迅穿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除了NIKE,跟阿迪达斯合作出了春运手提袋元素的鞋子。



跟匡威合作太极款,鞋子内侧点缀了《论语·宪问》里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些年,他在以国际标准打造自己品牌走向世界的同时,总是想尽办法融入中国文化,同时也让中国文化成为世界潮流。



这是他演讲里一个很重要的宗旨:


总有一天,我们的国家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而越是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就越不能满足于被世界看低的“中国标准”。只有把它打破,我们才有机会实现这目标。


“我们”就是时下中国的年轻人。


这取决于你们。陈冠希说,我37岁了已经老了,未来是你们的。


特别是留学生和年轻人。这些人的创造力和精神,将是中国未来50、100年里不可或缺的财富。


学习到国际标准、国际水平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不被国内固有的环境拉回去。


即便环境很难改变,但永远不要忘记什么是对于世界最好的东西,而不是对于中国最好的。



就在演讲之后,虽然说着自己老了,但陈冠希还在努力着。



坚持推动中国潮流文化。



即便有人说,陈冠希,你改变不了



但是,他从不低头。他一直在尝试改变。即便最终受到殊荣的,可能不是他。那他愿意一直前行,哪怕是用自己的能量只影响到了一个人,这也是成功。



其实,很难想象站在纽约大学的舞台上,对着世界说出这些话的人是那个“烂人”陈冠希。


出现在新闻里的他,看起来总是很,因为他太真实了,怼天怼地怼一切他看起来是错的规则。


他的真实,没人能接受,但今天多少人因为他的这一番真话而受益。



因为,在我们知道的背后就是他一刻不停的努力向世界看齐,让别人理解在他看来那些为什么是错的。就是这样一个曾经不被国人接受的“bad boy”,如今不止一次站上国际舞台为中国品质正名。



虽然,时间断送了他在戏路上的前程,但在音乐、潮牌,这些他可控的热爱上,仍然坚持有态度、有信念追赶世界水平。


而且此时此刻中国制造就在走出国门,但凡他的影响力辐射到了一两个人,那被世界嗤之以鼻的“中国制造,早晚可以成为世界标准下的中国创造


就这一点,对陈冠希说声“谢谢你”,绝不为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08xy744o&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延伸阅读


陈冠希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陈冠希在纽约大学的演讲很多媒体都报道了,可惜的是很多地方摘出来的内容、乃至标题,都在刻意强调陈冠希这个加拿大华人的爱国心,简直要把他塑造成爱国华侨企业家的典型。可是这样的编辑操作舍本求末不说,而且恰恰背离了陈冠希最想表达,也是他的演讲里最核心最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观点。


没错,陈冠希的确讲了自己创办的鞋子品牌如何争取到和耐克的合作,努力让耐克改变了“中国制造”意味着低劣质量的看法。可是他的重点,并不在于要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也不差,更不在于宣扬自己如何让“中国制造”扬眉吐气为中国人争光。


恰恰相反,他想说的是,不要过分强调“中国制造”这件事。为什么?因为好产品的标准全世界都一样,不需要有另外一套专门给中国制造而额外设定的标准。


陈冠希是这样说的:


“我想很多人犯的一个错误是,他们会说,‘对中国来说不错了’;‘作为中国电影来说,这部片子已经算不错的了’。我没办法接受这样的说法。


电影就是电影,不能因为是中国电影,就降低标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对我们这样有机会接受西方教育的人来说,是要明白——衡量一项工作质量的标准,在不同的国家不应该有所区别。


我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会主动去想说,我这是为中国做的。我做任何事,即使是写中文歌,我也会想,这歌要是给我在美国的朋友、或者美国的电台工作的人听了,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我不是说中国市场不重要,我只是说,我们不能觉得因为是在中国,所以就应该有另一套好坏的标准。


很多人都同意,中国将会是下一个超级大国,有很多钱可以赚,这没错。可是,你不能为了赚钱,就让自己的正直打个折扣。如果中国真的想成为一个超级大国,那我们就不能给自己套一个标准说,‘对中国来说已经不错了’。


虽然我自己公司的产品有70%的顾客来自中国,但我们并不会特别去看重这件事。因为我们想的是要制造好的产品,而好产品不管放在哪里,不管是巴西、俄罗斯还是埃塞俄比亚,都能卖得好,不需要去强调说是哪里制造的。


现在的世界变得如此小,我可以随时去任何地方,我马上就可以坐上飞机,10个小时以后就到了上海,地理空间的改变并不会改变我对于质量的把控标准。”


整个演讲一共半小时,最精华的就是开头说这些话的8分钟。我不知道你们听完陈冠希的这番话是什么感觉,我听完以后只感到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07nrk6t6&width=500&height=375&auto=0


陈冠希从小在加拿大出生长大,虽然他从来不讳言自己的中国人身份,但是同时他又不像我们那样那么纠结于中国人这个标签,他对于我们来说最宝贵的价值在于,他是外来者和他者,但他又直言不讳,所以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超出我们视野和固有经验之外的视角。


他说的很多人会犯的那个错误,在我们的身边其实相当普遍,对于很多事情,我们都已经习惯了有一个“中国标准”,我自己也时不时会掉进类似的思维定式。


维秘到中国办秀,新闻报道里一定会强调的是,“这是维秘第一次在欧美以外办秀”,一共有多少多少名中国模特走台。


奚梦瑶在台上摔了一跤,又有很多人跳出来说,中国模特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很不容易,要多多宽容,多多鼓励。


电影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对于国产电影,但凡故事能圆过来,情节上不出现大的漏洞,演员好好表演说人话,看完不让我们想骂娘,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就会觉得还算不错,心甘情愿地买票进电影院,激动地做自来水到处安利。


我在豆瓣上打分,遇到这样的国产电影,也往往会下意识地多加一颗星,一半是因为宽容,一半是出于鼓励。


可是这样的心态,与其说是宽容,不如说是纵容。造成的结果就是,中国电影变成了比烂竞赛,片子一部比一部烂,反正再烂也会有人愿意买单。更糟糕的是,看多了坏东西,观众的审美水准也在慢慢下降,毕竟整个市场的审美上限已经低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


你去看这几年票房大卖的国产电影,如果严格按照好电影的标准,几乎全都是平庸之作,没有哪一部算得上优秀,它们的优势是它们是中国电影,而它们的唯一优点是它们没有那么烂,或者烂得没有那么明显。


可是仔细想想,这些不都是最基本的电影合格标准吗?做到这些都只是刚刚过了及格线而已,和片子的好坏谈不上什么关系,可是一部国产片只要在这些基本的方面达标,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这些片子一离开中国市场,马上就会被无情地打回原形。我们的票房冠军放在纽约42街的AMC电影院里放,除了中国人以外根本没有其他国家的人跑去看——如果不是因为王健林收购了AMC,连这样象征性放映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每年千挑万选选出来去参加奥斯卡的片子,往往在第一轮就被刷了下去,不是因为评委们的有色眼镜,而是因为质量真的远远在平均水准之下。


这样一种为“中国”设置另一套标准的心态,说白了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东亚病夫”心态,背后隐含的逻辑是,中国人在现有的条件下还没有能力做出真正的好东西。


如果是三十年、二十年乃至十年前,这样的心态还情有可原,可是现在时代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啊。


我小的时候,日本的新干线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话一样的存在,是日本高度发达的科技和经济的一个象征。我第一次去日本的时候,就带着亲眼见证神话的心情专门去坐了新干线,可是坐了一趟以后就有点失望和失落。


东京到大阪不过500多公里,新干线开了将近3个小时,中间还莫名其妙地在名古屋停了半个多小时。要知道,北京到上海1300公里,只需要4个小时就能到达。至少从硬件指标上来说,高铁已经远远地把新干线抛在了身后。


如果说新干线是日本上一个时代的象征,那高铁就是今天中国的一个暗喻。在许许多多你我日常能够感受到的细节上,中国都已经当仁不让地站在了世界的最前列,你随便想想,就可以列举出很多。


当然,我说这些不是为了激发你的爱国情怀,那些都是太虚幻的东西,一个真正强大的人不必拉扯上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来为自己虚张声势,更不用说在今日中国的繁荣和强盛背后还有太多太多难以尽数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的确确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不同于以往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国民心态也需要与之相对应地做出调整。


我们不再是弱者,所以我们也不必太敏感太在意太执着地纠结外界对我们的看法;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国际视野,要开始意识到未来我们的竞争将会发生在国际层面;


除了是中国人以外,我们同时也都是世界公民,需要对这个世界负担起我们作为一份子的责任——这个责任也包括,生产出真正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接受并且喜爱的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


而要参与这样的竞争,承担起这样的责任,我们就没有必要去为“中国”两个字设置额外的标准,不能因为是中国制造,就降低评价的标准。


我们有权利使用真正的好产品,我们也有义务生产出真正的好产品。而好产品,用陈冠希的话说就是,“任何东西的好,都应该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只有那样,我们才能骄傲地说,这是中国的东西。”


还是拿电影来举例子。今年我看过的所有电影里,印象最深刻、观感最好的是三部——巧合的是,他们都不是好莱坞的片子,全部来自于其他国家:印度的《摔跤吧爸爸》,泰国的《天才枪手》,还有西班牙的《看不见的客人》。



看完这三部片子,再回过头对比中国电影,你会觉得汗颜,不仅仅是好莱坞,原来世界其他国家的商业电影都已经拍得这么好,把中国电影甩出了十几条街不止,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赶上?


三部片子在国内的票房和反响都非常好,也都在我们的朋友圈刷过屏。


分析这三部片子的共同点,你会发现他们都已经超越了民族电影的范畴,从技术上来说它们都拥有类似好莱坞高水准商业大片的流畅和成熟;更重要的是从故事内容和主题来说,它们本身的印度性、泰国性和西班牙性都不再那么明显,而是各自指向了一些超越地域国界民族的,世界性的共同情感。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们都走出了本国市场,不仅仅是在中国,也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受到了追捧。就像陈冠希说的,“好产品不管放在哪里,不管是巴西、俄罗斯还是埃塞俄比亚,都能卖得好,不需要去强调说是哪里制造的”。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图鉴】




往期阅读(点击收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