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快结构调整 推进产业升级

2016-12-12 中政智库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出现较大困难。今年以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经济又出现分化趋势。东北经济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开启新一轮东北振兴刻不容缓。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东北再次迎来“突围”机遇。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振兴发展的专门措施。10多年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然而从2013年开始,东北经济明显减速。“断崖式下跌”“塌陷”“失速”……2014年以来,媒体纷纷用这样的词汇描述东北经济。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东北计划经济色彩过重、产业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下,东北经济近年来陷入“失速”困境。新常态下,东北振兴发展需要明确改革的长远目标,摆脱结构固化和路径依赖,升级到2.0版。








东北之所以经济增速回落,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东北地区的“单一结构”表现为能源原材料产业独大,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育不完善。虽然经济下滑的原因很多,但产业的“单一结构”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纵观全国,产业结构已出现历史性变化,中国经济已进入“服务化”时代。反观东北三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7.5个百分点,相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却高出全国5.8个百分点。


而第三产业自2003年的振兴战略起就被视为在结构调整中增加就业的主要途径。服务化是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和最大潜力,也是就业增加的绝对主力和最大潜力,中国服务化的速度超过工业化的速度。


重工业导向的产业布局



东北是与新中国共同成长起来的经济板块,长期以来担当着中国重要原材料、装备制造、重化工业的生产基地,因此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布局,加上在第一轮推动东北振兴时,全国的经济环境和发展阶段有利于重化工业发展,东北地区重工业结构进一步固化。


2014年东北重工业占比仍维持在78%,高于全国不到70%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黑龙江和辽宁省重工业占比分别高达80%和79%,且多集中在钢铁、煤炭、石油等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也多处于产业链的底端。




长期以来,东北三省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对经济增长质量重视不足,忽视结构调整;过于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重视不足;过于重视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发展,对现代服务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重视不足,不仅错失了历次结构调整的良机,而且使结构性矛盾不断累积。



“单一结构”地区当前面临的是产业选择和如何发展的问题。把握好产业选择和发展的次序,单一结构区域才能在产业转型中步入合理路径。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帮助东北突破“单一”困局,针对东北经济结构调整这一艰巨任务,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单一结构”区域转型长效机制,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首先,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增强东北区域间产业政策的协调性,东北振兴应该“一省一策”,规避重复生产、重复建设,防止区域间的过度竞争。


——其次,传统、产能过剩或衰退产业的有序退出,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企业并购重组须要有产业政策引导。


——此外,加快东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东北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助推作用。


借鉴三种转型模式,破除路径依赖


——产业更新化战略

东北可以效仿本地转型经验,促进重工业基地的“轻化”转型。可利用资源开发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亦可借助外部力量,用高附加值产业替代低附加值产业。产业更新模式无疑是最彻底的产业转型模式,它摆脱了对原有资源的依赖。


——产业高端化战略

东北可以借鉴全国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


一是广东模式。广东省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和发展高新产业快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以及产业的研发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和功能提升。


二是重庆模式。重庆市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优势产业转移,发挥汽车、电子制造和材料等支柱产业的稳定作用,培育液晶显示屏和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保持了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


——产业多元化战略

东北还可以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实践,挖掘新增长点。东北可以利用资源优势,由原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单一产业格局,转变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用“多产业支撑”替代“一产独撑”等等。



产业转型升级侧写


拓展东北经济空间,要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经济新格局。从供给侧看,东北需要进行一场更深层的改革,即在保持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须重点推进新兴产业及新业态、轻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转变供给结构。


东北三省的资源禀赋不同,从各自优势出发,谋划、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比如有的省份可以“靠山吃山(长白山)”,做大做强旅游业、中医药业等;有的省份可以用好“冷资源”,挖掘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及文化内涵,着力发展冰雪经济。东北生态禀赋好,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有机农业,都是亟待开发的“蓝海”,也是未来支撑东北振兴的重要产业。


延伸示范效应打造农业升级版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理念引领农业稳中有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应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经营规模适度、一二三产业融合、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1.创新理念:

黑龙江:对接“一带一路”,立足大粮仓打造外向型绿色农业。

辽宁:形成“一县一业”,特色农产品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


2.战略决策:


黑龙江—基地建设:

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圆葱出口基地建设典型为引领,加快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步伐,为扩大地产农产品出口创造有利条件。


辽宁—示范带建设:

以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为抓手,通过放大其示范辐射力实现滚动延伸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3.设计初衷: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创新载体,以示范引领功能成为区域(城市)农业发展的产业带、生态带和农民增收致富带。初步构建起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使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为区域(城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创造有利条件。


4.模式推广:

黑龙江:重点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备案”、“出口企业+基地+备案”和“互联网+基地+备案”等发展模式。

辽宁:注重构建种养加一体、农牧果结合的发展方式。


创新驱动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共和国工业的摇篮,装备制造业在东北三省工业中占据相当比重。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在数控机床、大型船舶、海洋工程、铁路机车等重大装备上优势明显,近年来东北攻关的一批大型装备打破了海外垄断,对于服务中国制造的下游产业,提升“世界工厂”的整体制造水平,起到了带动作用。面对当前重化工业下行,市场需求不足给行业带来的困境,东北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意见的指引下,东北装备向高端和市场两个方向发力,将打破此前遭遇的“高不成、低不就”瓶颈。


1.核心战略:


吉林:坚持以高端装备为引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龙头,以换热设备、电气设备、农机装备、能源装备等传统行业为支撑,一批“专、精、特、新”装备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辽宁:以大数据驱动辽宁制造业转型。以沈阳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突出特色,加快推进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重点推动工业云、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的发展,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2.政策创新:


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示范园区,加快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吉林长春、黑龙江哈大齐工业走廊培育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在东北地区投资力度,抓紧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


3.合作交流:


打造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开展对口合作与系统培训。支持东北地区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与环渤海地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合作发展。


开拓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新路径


作为我国传统冰雪大区,东北冰雪运动和冰雪体育产业正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民众消费升级和北京2022冬奥会筹办千载难逢机遇开始共振,努力实现新一轮突破。


1.基础积淀:

黑龙江是中国最早开展冰雪运动的省份,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利于冰雪活动的开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冬季运动发展进入了新篇章,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2.顶层设计:


黑龙江:在冰雪体育产业方面,形成以冬季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为基础,以冰雪体育品牌赛事为重点,以体育产业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冬季体育制造业为突破,冰雪产业门类齐全,业态协调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吉林:作为东北大区另一冰雪大省,吉林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吉林省将初步建成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3+X”冰雪全产业链,使冰雪产业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增长极。


3.举措目标:


黑龙江:构建东西两条冰雪产业线,东线为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西线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延伸至大兴安岭,形成贯穿全省、点线结合的冰雪产业格局。


吉林:将在全国率先建成年接待超100万人次的世界级滑雪度假综合体,集中建设2个国际冰雪旅游度假名镇和系列冰雪旅游小镇,形成“玩雪到吉林”高认知度的品牌形象,努力将吉林省建设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


4.发展机遇:

北京2022冬奥会为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将促进冬季运动项目在全国的普及和发展,为发展冬季运动设施、装备生产等相关产业提供广阔的空间。




调整结构升级产业初见成效



得力于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的推进,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在2016年三季度呈现经济回暖迹象。前三季度吉林经济增速为6.9%,黑龙江前三季度经济增速预计在6%左右,高于上半年,而辽宁已公布的部分指标,也显现出筑底企稳的特征。


结构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特征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以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吉林从44.6%上升至45.1%,提高了0.5个百分点;黑龙江则从44.7%下降至26.9%,下降了17.8个百分点。


服务业:辽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2015年的45.1%。黑龙江服务业的比重则提高至50.7%,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5%


产业转型升级:


吉林为例:从“老三样”到“新四样”




目前东北经济整体出现好转,但就此判断东北已走出困境可能还为时尚早。东北三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回升动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东北地区需要对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找准东北在全局的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制定振兴途径,并激发自身动力去改革推动。



猜你喜欢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中政智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