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莲珍: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人文社科领域交叉研究
2021年
第1期
语言交叉学科
多人谈
本期嘉宾
何莲珍
浙江大学副校长
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人文社科领域交叉研究
浙江大学立足文理综合、学科齐全的特点,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坚持文理交融理念、前瞻布局交叉领域、支持学科交叉研究、激励学术创新发展,着力推进学校文科研究范式转型和学科交叉会聚融合。
一、出台总体规划和政策制度
学校在“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和历次文科大会文件中,均围绕跨学科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或指导性意见。2008年首次文科大会即强调“学科综合交叉”。2016年发布《浙江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体制机制等层面作出了跨学科相关的重要部署,在评价体系方面提出“完善教师校内兼聘办法,优化教师跨学科的学术评价和成果共享机制”等举措;2018年第四次文科大会进一步强调“推进学科会聚”,并在评价体系方面提出“完善和落实双聘制,促进学科会聚和多学科协同育人,完善校内跨学科的学术评价、成果互认与共享机制。”
二、设立交叉科研项目
学校自2016年开始设立学科交叉预研专项项目,面向全校老师公开招标。选题要求涉及两个及以上一级学科且至少有一个文科学科,鼓励文理学科大交叉项目的申报。
2018年9月,学校推出“面向2030的学科会聚研究计划”,旨在充分利用学科综合优势打造交叉研究创新高地,促进学科会聚造峰和跨领域融合创新,面向未来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优势学科。目前已正式发布9个计划,文科牵头或参与的计划有“亚洲文明计划”“双脑计划”和“生态文明计划”。
三、建设创新交叉团队
学校高度重视交叉研究团队建设。在人文社科相关领域,支持建设了一批“大数据+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和“双脑计划”交叉创新团队,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与脑科学与人文社科的交叉融合。创新团队建设已初见成效,在高水平成果产出、重大项目申报、交叉博士生培养、数据库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与成绩,在数字人文、互联网法律、语言规律与认知、逻辑认知与人工智能、脑与决策、数据分析与管理创新等交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影响力。
四、搭建交叉研究平台
学校在人文社科领域重点建设了若干校级交叉研究平台,如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神经管理实验室、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等,为交叉研究搭建平台。
五、培养交叉学科人才
学校于2017年试点建设了“文科+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致力于培养复合型高层次文科创新人才。中心招生方向主要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神经与脑科学等学科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学科领域,至今已招收三批共21名交叉培养博士生,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哲学、语言学、法学、艺术学等人文社科学科与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医学、材料科学等理工学科的交叉领域。
上述举措有力推动了学校人文社科交叉研究,营造了良好的交叉研究氛围,但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交叉学术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交叉研究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交叉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瓶颈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十四五”期间着力破解。
相关推荐
约稿启事 |《语言战略研究》 “世界语言生活”专栏(2021年第5期)
摆脱“圾无力”,分类“轮到你”!垃圾分类名称引社会关注 | 语言生活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