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源县柳城镇整合土地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三十四

编者按: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发展改革委梳理总结了近年来省内形成的系列做法,供各地推进相关工作参考借鉴。

34

典型做法之三十四:

东源县柳城镇整合土地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


河源市东源县柳城镇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健全流转制度、加强科技应用、开展农业托管等举措,打造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有效提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当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一、整合农村土地资源,

实现土地规模化流转

面对劳动力流失、耕地撂荒、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等发展难题,柳城镇以村级党支部为核心,镇、村党员干部下派到村包片、包户、包田块,定户、定人、定田块,进村逐户做工作,聚拢“小田”变“大田”。同时不断强基补短,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道路建设,实现“大田”变“良田”。柳城镇下坝村第一期2012.55亩土地流转工作从签订委托书到签订流转合同,仅用12天时间完成。目前,柳城镇已流转连片耕地4200多亩。

健全土地流转制度,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引进广东万绿湖农业投资公司(国有企业)作为土地经营权的承包方和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单位。广东万绿湖农业投资公司与省重点农业种子公司——广东兆华种业公司合作,共同成立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耕种柳城镇万亩农田。目前,柳城镇以下坝村为试点,已建立和完善镇、村二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实现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化、规范化、效益化、可复制化。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增添现代农业发展动能

柔性引进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团队,从“耕、种、管、收”四大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柳城镇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实现全程机械化、部分无人化耕作,年产水稻超2000吨、制种超500吨,建有稻谷烘干生产线,日烘干稻谷150吨。在柳城镇下坝村成立的华南农业大学一东源县水稻智慧农场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切实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成功创建“东江航天丝苗米”自主品牌,产品在万绿河源电商、深河帮扶和抖音电商等平台上均有销售,品牌效应初具规模。

四、创新开展农业托管,

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建立“县镇村三级托管服务协办体系”,探索出单环节(耕种管收单一流程)托管、多环节(耕种管收多个流程)托管、全流程(耕种管收全流程)托管等多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有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依托柳城镇万亩智能化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广东万绿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织成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队伍,整个服务团队共有51人,通过技能培训,为全县多个乡镇有需求的农户提供水稻耕、种、管、收专业服务,每天至少可打田作业450亩,插秧300亩,无人机打药2000亩,撒肥1500亩,收割1200亩。



相关阅读

☞  韶关市武江区稳慎推进“村改居”试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三十二

☞  珠海市斗门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三十一

☞  江门市江海区推动农村社区治理改革创新: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典型做法之三十

信息来源: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喜欢就点击【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