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书院64】让我们的天空更高一些——《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读后感@童绪付
个人介绍
教育主张
通过小乐器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走进音乐的殿堂,为未来的生活增添一份情趣。
《读书是最好的修行2》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是作者从自己看过的500多本书中挑选出50本教育类著作,阐述从中得到的收获,常局长带领我们领略书中的教育智慧。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而欢喜的修行。书的封面是一句特有诗意的文字:“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次的邂逅。”作者把这本书分为五个专辑: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这五点都是精髓、核心。书中每个小专辑通过一个个教育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怎样运用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技巧来教育和感化学生。
让我们的天空更高一些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
读后感
今年暑假,有幸读到了常生龙著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书的封面上两行小字吸引了我——“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往往不是能力和天赋,而是眼界与格局”。
全书分为五个专辑,分别从教育的常识、前沿的探索、思想的履痕、个体的成长和窗外的风景等五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博览群书后的所思所想,也让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去索引感兴趣的好书。在第二辑中的《展望未来的学习》文中提到,未来的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伙伴,学校教育必须面向未来。
我们应该把每个学生都当成未来的人才来看待,学生是思想的劳动者。教学设计,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长思想,长精神。学生还是情绪劳动者,当情达到某种状态时,才会有创造,有审美。应该表现为渴望学习,对学习有很深的情感,有很高的学习志向。教师如果只研究学习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加上学习情感和学习志向的培养。
之前看过这样一则视频,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当众人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梦想”,长大后要嫁一个有钱人,要买怎样怎样的房子和怎样怎样的车。当时我看了之后很惊讶,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居然这样现实,这样拜金。能够有这样的“梦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社会,是家长?其实更是我们教育人的失职。这个视频中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普遍现象,还有很多很多的孩子甚至没有梦想。小学语文教材中,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很多孩子是不能理解的。可以私下去跟孩子们聊聊天,不仅很多学生缺乏崇高理想,就是我们家里的孩子也同样在这方面亟待提高。作为家长,更多时候可能关注的是孩子的生活、学习成绩,而对孩子学习情感、学习志向的培养严重缺乏。
郭声健教授曾说,如果想教会一个孩子制造一艘大船,不应该是给他材料,给他图纸,教他方法。而应该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他爱上大海,这样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去发挥,也许他制造出来的船比你想教给他的船要高级的多,要大的多。
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上,很多老师还是更多地注重教材中知识的教学,虽然也知道新课标要求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迎合这个教学目标,做一些简单的渗透,不能够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心里。可以说,课堂中的育人目标是远远没有达成的,或者说达成的程度相对比较低。
有这样一节音乐课——《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师将提前收集来的班级同学和妈妈的合影出示在大屏幕上,并配上优美的轻音乐,当屏幕上出现某个同学和妈妈的照片时,全班同学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这个学生的姓名,这种课堂氛围非常地融洽,非常地温馨。之后,教师现场演唱《烛光里的妈妈》说出了自己和妈妈的故事,整个课堂非常质朴,但却流露出满满的温情,充满了母爱。当同学们再次唱起《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时,情感是饱满的,是走心的。这样的音乐课堂,才是真正的音乐教育。我想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深度达成的,给同学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所以我们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注重的是核心素养的达成而非仅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
教育专家成尚荣教授在讲到大先生的“大”在哪里时强调,大先生应该是有大情怀,大使命,大本领和大境界的。做为一名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情怀,有责任的知识分子,应该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对祖国的未来有担当,有责任的。教师首先应该让自己成为有大本领的人,在自己的专业成长方面应该勤于练习,博览群书。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应该热爱生活,做一个真实的人。在生活中少一些“教师腔”,多一些低姿态,能够多角色转换,让自己的生活更幸福一些。同时,也让自己的境界更高一些。也就是,让自己的天空更高一些,让自己的翅膀更硬一些。只有教师有了更高的境界,才能够培养出足够优秀的学生,培养出民族的栋梁,胸怀国家的接班人。所以,教师应该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地修行。
如果一个人的理想足够远大,他面前的困难就会显得很小。但是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那么,眼前看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必须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天空,才能让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