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速递】“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化进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开题会召开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 i 导 读

2022年6月18日,由北京大学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化进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开题会召开。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法学院教授强世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唐士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正毅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作为评审专家出席会议。快随小 i 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约4000字,读完约10分钟



课题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及各子课题负责人和代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学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陈绍锋、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教授耿协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于江出席会议并向与会专家汇报课题相关情况。会议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主持。


“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化进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开题会现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代表国际关系学院向与会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他表示,本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是国际关系学院的一件大事。他继而指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存在“扩散”和“内聚”两种力量,二者的平衡决定了全球化的进程,而主权国家在这一过程中拥有相当大的政策选择的余地。因此,本课题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从政策实践的角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教授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法学院教授强世功在致辞中首先代表社科部对课题的立项表示祝贺,表示期待这一重大项目的开展能够带动相关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他指出,中美关系的核心冲突在于两国对全球治理与全球秩序存在不同的理解,美国关于“世界帝国”的想象并不为中国所接受,围绕未来全球治理方案的竞争是两国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理念,代表了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看法,但这一理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如何落实到国际政治、经济乃至于各方面的制度安排之中仍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从这一角度讲,本课题的重要性在于,其讨论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如何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全球未来秩序。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法学院教授强世功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正毅在致辞中表示,本课题事关大时代、大命题。所谓大时代,即被定义为大变局的经济全球化,其对政策体制及学术理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变局究竟变在哪里是需要学术界深入研究的。而大命题即“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他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多学科、跨学科的命题,涉及国际关系、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既要有哲学的思考,又要有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此外,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大课题下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知识谱系的融合创新、实现进一步的理论突破同样是本课题应有的时代关切。因此,本课题具有不可否认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希望课题组能够回应时代关切,做出重要理论创新,做到无愧于学院、无愧于学校、无愧于时代的期望和嘱托。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正毅教授


在课题汇报环节,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作为课题首席专家首先代表课题组做课题总述,围绕课题的研究状况、总体框架、研究思路和方法、学术创新与实践价值、预期目标与时间安排等内容向与会专家进行了详细汇报。他谈到,随着全球化进入变革调整期,学术界围绕“全球化将走向何方?”的讨论空前激烈,围绕“新型全球化”(Neo-globalization)或“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的研究成为全球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前沿学术进程,“全球化进路”因而成为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对象及主要创新点。本课题将在国内外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聚焦百年变局下全球化理论的演进、国际秩序的重塑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操问题三大研究模块,对全球化进路这一宏大的战略性问题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国家战略实践与理论的知行合一。


课题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


项目共分为五个子课题:“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化理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经济全球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安全全球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的区域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战略图谱与政策体系”,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学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陈绍锋、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教授耿协峰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于江分别就各子课题的研究思路、重点内容、理论创新和预期成果等内容向与会专家进行了汇报。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学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陈绍锋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教授耿协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于江


评审专家高度肯定了本课题的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认为,“全球化进路”这一概念是一个“富矿”,很有深挖价值,并鼓励课题组以严谨的学理进一步丰富这一概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理论。他进一步指出,在对全球化的反思与进一步的理论构建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地区的、非西方的全球化思考,避免使全球化研究成为中西之间全球化思路的比较对决。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指出,本课题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时代意义,同时也有很强的理论与政策关怀。随着中西方在全球化的理念与实践层面的差异逐渐凸显,如何在实践规律的基础上,从学理的角度对中国的全球化实践进行理论凝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并实现同西方理论的有效对话是学术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本课题的政策意义与理论意义所在。


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从研究视角、研究路径和政策实操三个层面对课题的未来推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历史哲学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哲学政治命题,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目标,本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首先对课题做了高度肯定,表示本课题的重要性、积极性和可以预期的重大成果是毋庸置疑的。其次,他对课题如何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认为课题下一步需要解决一些理论与方法上的挑战,包括如何实现基础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兼顾,如何明晰“全球化”、“全球化进路”等基本概念以及课题的总体目的等。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任剑涛教授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认为,本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创新价值,他建议课题组要加强对历史及文化因素的研究,充分把握世界未来的走向,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建议。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围绕课题的开展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希望课题组能够对全球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提出更全面、可靠的分析;其二,希望课题组能够提炼出几个有水平的亮点,完成好预设的使命;其三,希望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将中国学者对全球化的思考、概念、理论、对策整理提炼并在国际上发表,在推动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上,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智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


点评结束后,王栋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与会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做出回应,感谢各位专家的讨论和建议,感谢北京大学、社科部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课题组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会认真吸取专家意见,争取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为推动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做出属于中国学者的贡献。


会议最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教授做总结。他表示,希望课题组能够充分吸取与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积极拓展学术视野和研究深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齐头并进,为推动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多个单位的课题组成员参加开题会。专家组通过项目开题报告,项目开题会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利结束。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原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撰稿:王博涵

排版:谢鸿雁

审校:高丹、刘聪、齐为群、钟兆雯


往期推荐

【高端论坛】王毅:中美关系不能再恶化下去了

【高端论坛】新环境、新标准、新样态: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开放与创新

【学术研讨】俄乌冲突之下,世界何去何从?中美学者这样回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闻速递】“百年变局下的全球化进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开题会召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