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贲:警惕“光棍危机”变成暴力危机

徐贲 徐贲人文思想启蒙 2022-05-03



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的性别比例已经严重失衡。据估算,2020年适龄的未婚男性已经超过3千万人。“3千万光棍”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光棍危机”越来越成为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却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光棍危机”的后果是什么呢?仅仅是人们所忧虑的骗婚、天价彩礼、外遇出轨、代际争夺、财产争夺、单亲增多,以及性疾病、同性恋泛滥等问题吗?

 

 ▌躁动的男青年:光棍与暴力


青年男性过剩,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一个社会的暴力浓度上升。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书中指出,女性主义是现代社会暴力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女性主义”不是所谓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而是“一种指向和平的发展”。这是因为,一个尊重女性的社会,不会以男性的暴力优势来分配资源;能够体恤、保护女性的制度规则和两性&生活,可以削减男性之间竞争配偶而产生的暴力。

 

例如,婚姻制度就是一种可以有效减少“不当”竞争、促进社会稳定的伦理安排。一个已婚的男子,从义务和感情上都会更多地承担对妻子、孩子的义务,因此大大降低了他与其他男子争夺异性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发生暴力的概率。

 

平克说,“结婚能够降低男性的睾丸素和犯罪的可能性,我们从统计数据中看到,在美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当人们幸福地成家结婚时,凶杀率直线下降;但是到了之后的几十年,美国人的结婚年龄普遍延后,凶杀率也随之上升,尤其是单身、单亲极其普遍的黑人社区,凶杀案的数量和比例始终维持在很高的范围。” 


另外,即便是在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在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名义下,适婚女性的分布比例也严重失调。青年们为争夺“性资源”而产生的暴力冲突,都会因此居高不下。

 

在光棍过剩的择偶危机中,被淘汰其实不是所有男子,而是青年男子。因为相比上一个世代的男性,他们的经济条件通常较差,与异性相处的经验也较少。但他们又偏偏处在精力最充沛、心理最不稳定的年纪,于是成为社会暴力最主要的因素。 


美国作家扎卡里亚在《自由的未来》中,曾提到中东国家的人口结构与暴力浓度之间的统计关系。他警告说,青年人群大量膨胀,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好消息。据统计,中东国家25岁以下的青年人,通常占到该国总人口的一半。沙特阿拉伯的30岁以下人口,占比达到75%。他做这样的统计分析,正是从青年男子的暴力趋势着眼的。

 

他写道,“每一个社会中最暴力的犯罪,几乎都是由15岁到25岁的男子犯下的。而另一位社会学家甚至断言:“如果把所有青年男子都关起来,社会暴力会降低95%”。


从一些历史经验似乎也可以看到,躁动的青年人群大量膨胀,与社会动荡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联系。

 ▲大卫《荷拉斯兄弟之誓》


“法国大革命爆发前,该国的经济形势极速变化,人口比例也在经历着青年人的膨胀时期。200年后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前,也遇到了同样的人口比例问题。即便是在经济稳定的美国1960年代,青年人的膨胀达到高峰,也爆发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强烈的社会动荡。” 


青年男性本来就是影响社会暴力的主要人群,那么如果一个社会的青年男子有太多人打光棍,他们的嫉妒和狂暴将会夸张到何种地步,他们的顾虑和责任心又会剩下多少。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社会,暴力和不稳定因素会有怎样的增长。


美国政治学家赫德森和、丹波尔,写过一篇光看标题就吓死人的文章——《当男子是正数,和平就是负数》。他们论证政治动荡的事例之一,就是古代中国溺毙女婴的习俗,导致男女性别极大地失衡。这不仅让许多男子讨不到老婆,使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成为奢望,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增加了整个社会暴力的隐患。每逢改朝换代或者对外征战,这些人都不在乎把自己或他人变成炮灰。


平克写道,“这些男子都是穷人,因为富人占据了稀缺的女性资源。这些在中国被叫作‘光棍’的男人们,会结成帮会或山头,不仅内部经常逞勇斗狠,还会抢劫和骚扰其他居民。他们甚至可以组建军队,威胁地方或中央政府的管治”。


▌如何缓解光棍危机?


如何安置大批的青年光棍?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因此感到头疼。历史上最有利的惯性操作,就是输出他们过剩的暴力。


平克提到,“聪明、冷血的君主要么以武力压制他们,要么会收编他们”。“历史上的做法是,输出这些破坏性力量,将这些多余的男子作为民工、殖民者、士兵送往他人的疆土。当其他国家的领袖也开始试图输出剩余男子的时候,结果就是一场漫长的消耗型战争。赫德森和丹波尔这样表示:‘在这样的冲突中,每一个社会都有足够的光棍可以消耗——而他们的政府会很高兴能够消耗掉他们。’”


▲大卫《劫夺萨宾妇女》


但是在人道关怀成为人类共识的今天,这种安置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那么,对光棍过剩的危机是否还有别的解决之道呢?


人口专家指出,出生性别比失调有三个最主要的因素:一胎化的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重男轻女的性别偏好。在这三个因素中,前两个是政策,第三个是观念。相比而言,变更政策是最简单的,观念变革是最难的,也是最关键的。


近日,有经济学教授建议,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解决这个社会问题,比如让收入低的男人几个人合起来找一个老婆。他还表示,允许同志合法结婚,也能缓解3千万万光棍问题。


这种饮鸩止渴的建议,根本就是想当然。其出发点仍然是试图用政治手段来应付结构性的社会难题。


急剧地改变婚姻制度,恐怕会带来更多无法预料的社会问题和伦理冲击。要想缓解光棍危机缓解,最终恐怕只能寄希望于改变人们的观念。


人不是一个物件,更不是圈养的动物。今天在中国存在着海量的大龄男女青年,当然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但是人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文化、陪伴、安慰等等需求。


人总是渴望更高品质的生活、更优秀的伴侣,这不是单单靠改变物质环境就能做到的。另外,很多经济手段是否真能让青年男女减轻婚育负担,本身也是值得怀疑的画饼。


观念改变的过程往往缓慢且痛苦,涉及复杂的人和社会价值改变,虽然难以一时一刻见到成效,但它最后的效能却绝不是任何救急之策可以代替的。(全文完)



在当代华语界的作家学者中,徐贲教授算是一个“异类”。 1950年,徐贲生于苏州的一个书香之家。尽管生于革命年代,成长于动荡的岁月,他的文字却如绅士一般渊博、克制,既厚重,又与时俱进。


他关注的问题,既有公共性,却又关乎每个人;他的思考,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独特的问题意识;既有人文关怀,又没有脱离这个正在巨变的时代…… 


刻骨铭心的文化记忆、海量的中外经典阅读,镌刻出徐贲的眼界和思考,也奠定了他后来的写作命题——人文、思想和启蒙。


徐贲老师的《经典阅读》《经典之外的阅读》回应我们如何求知思考;《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关注我们如何说理、参与公共生活;而《与时俱进的启蒙》《人文的互联网》直面的则是启蒙缺失下的种种问题……


过去几十年,社会层面的人文启蒙刚有起色,但现代公共训练的中断,不仅在吞噬着改革开放四十年艰难形成的些许共识,而且早晚会波及现实中的你我他。因此,徐贲老师这套“人文思想启蒙”六书就显得更加重要。 


无论是洞悉我们正在遭遇的危机,以及关乎每个人的重要问题,都不可不读徐贲。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作品在中文界极难出版。我们有幸为书友争取到“迄今最全的徐贲老师作品集”——这套作品正是他几十年写作的集萃。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注:本文经深度编辑,配图、标题系编者添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