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在12个月、13个城市、18个养殖基地实地考察的答案。
面对集约化养殖引发的猪肉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决心重构产业。
带着消费者的期待,以反向定制的方式与科学、环保、安全养殖的农户合作。
这样的肉是对人与地球都有益的食物。
支持他们,成为推动这场变革的生力军。
这三四十年,我国的养殖业从小规模的农家后院向着西方大规模产业化靠拢。规模效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出肉效率,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肉食供应。 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可以看出,“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方向(第七篇第二十三章第二节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国家支持扩大生产规模并以西方模式管理,为的是供应链的质量与规范。可是,背后的问题从隐渐现,日益凸显。 狭小、封闭、高密度的养猪环境是病原体滋生的温床。一旦出现猪瘟,整个农场将迎来毁灭性打击。长而久之,对于抗生素的依赖让疫病变得复杂,形成恶性循环。一部分抗生素会通过饲料留在肉中,再通过肉食影响人的健康,特别是孩子。2015年4月,央视新闻报道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研究。对江苏、浙江、上海采集的1000多名学龄儿童的尿液进行检测,有58.3%的样本含有抗生素残留,其中包括2种兽用抗生素——恩诺沙星、泰乐菌素。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付涛称,大量的抗生素来自于畜禽养殖以及农业污染。这些(动物饲料、排泄物)排出之后会进入天然水体,地下水体。此外,对于环境的压力还在于养殖所需的饲料生产,每1斤猪肉就要消耗8谷物。为了满足需求,用于饲料的农作物会使用化肥从而造成污染。改变的起点在于我们接受少吃肉,吃好肉的理念,以及了解食物的来源之后,对于农人转型的支持。”有为了养猪植树造林的北京农林大学的成员,也有中科院研究员、农场经验丰富的成员。大家凑在一起,提供技术规范、教育理念、方式方法,带动更多农人转变,一起为改善猪肉食品安全努力。在甘肃藏区高原连片的草地上,草场延伸至无穷远处,与天相接。这里有着亚洲第一草场的美誉。
它们会在山地奔跑,自然中觅食,最大程度保留自由、好动与野性。
先天环境不足,也可以植树造林。
与工业猪场会砍伐森林建厂不同,我们签约的农户为了养猪,先养了一片树林。
保护猪的同时,也在保护这块土地。
据藏文资料记录,松赞干布向大唐求亲,文成公主的聘礼就有来自藏地的蕨麻猪。这些跑得比狼还快,斗得过雪豹、狐狸的野猪,原始、独特、顽强,有藏人的性格。当现代猪品种几乎全部取代本土猪,生物多样性严重破坏,我们所吃到的猪肉有90%以上来自进口品种。我们希望鼓励农人将庞大的体型、产仔数量、出栏时间稍稍放低,保护我们传统猪种。
蕨麻猪取名自它最常吃的野生植物——蕨麻,富含丰富营养和不饱和脂肪酸。此外,它们也以车前草、野苜蓿、贝母、野果子为食。从春天的蕨麻草一路吃到秋天结的蕨麻果,小猪蕨着鼻子,还会把蕨麻的块根拱出来吃掉。标准4:散养300天
我们的蕨麻猪要在草原放养10个月,300天。即便如此,它们的体型也长不大,顶多6、70斤重。
千百年来,这种小体型的猪始终保持着野性难驯的天性,无拘无束,天大地大。
与集中圈养相比,在生态环境很好的地方散养、草饲加强了猪的身体素质,不脆弱娇气。但是,疾病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我们与养殖户约定,要是出现生病情况,坚决不用抗生素类药物,必须与其它猪隔离治疗。从检测结果来看,我们实现了猪肉121项兽药残留、126项农药全部0检出的安全标准。标准6:肉香肉瘦
肥肉不过1指宽
与笼舍养大的肉猪不同,蕨麻猪在草原山地散养,再加上草饲,肉的肥瘦比例特别好,肥肉不超过1指宽。用来红烧,肉质紧实,有韧劲,肉味香浓,即使是肥肉的部分也香而不腻。图/我们在农户家吃到了红烧的蕨麻猪肉,肉弹味香,一口难忘。
本周四8月12日
筹备了一整年的猪肉正式上架
抖音直播间🔍彩虹星球安全食材
边吃边聊0抗散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