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过山间--浙西4日
7月底在天目山呆了4天,同行的小朋友写了很全面的作业,本来有点懒得再回顾了,毕竟对昆虫不熟,认物种要花掉大量时间。
昨天读完了张海华老师的《龙观自然漫步》,这真是一本温柔的书啊,满满流淌的是张老师对这片水土的深情凝视。
常常在户外行走的人,总是会有各种被自然治愈的时刻。而留住这些时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记录,不管你用什么方式。
好的图文让人共情,比如张老师的这本书。
但就算是水水的自言自语,其实也是对记忆的梳理,是我们对大自然致谢的一种方式,谢谢你,我看到了。
所以还是记录一下吧,这个夏天在浙江山里的4天所见。
众所周知,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是极其丰富的。
天目山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 丰富,被誉为“生物基因库”。 天目山 有病原真菌 195 种、大型真菌 279 种、 地衣 50 种 ;高等植物 2351 种,动物 5024 种, 其中,昆虫类 4467 种、蜘蛛类 178 种、 鱼 类 55 种、两 栖 类 22 种、爬 行 类 55 种、鸟类 175 种、哺乳类 72 种 ;天目山是世界级模 式标本产地,有模式标本产地植物 92 种,其中以“天目”命名的 37 种 ;有模 式 标 本 产 地 动 物 753 种,其 中 以“天 目”命名的 135 种。
2021临安年鉴
我们这次是一次以观虫为主的旅行。
这几天的日常,就是从客栈步行穿过山门进山,每天来回刷,步行范围内的区域还是没刷透。
作为一个初级又初级的昆虫爱好者,在客栈的一楼就收获了种种惊喜--
门外大树上的螳螂若虫,误入餐厅的鳞翅目大家伙箭环蝶,门口地面上偶遇鞭蝎……
而在日常刷山中,总是不停地有不认识的物种出现。
罗列太冗长,先看视频吧。
天目山观虫--白日篇
天目山观虫--夜晚篇,蛙和蜥蜴拍的不多,一并归到观虫里。
忙里抽闲也看了点鸟,每天天亮就起来拼了!
视频的比例不大,照片还是多数,回顾一下一些印象比较深的瞬间吧:
月光下的萌虫
你知道吗,其实有些蛾类比蝴蝶还漂亮?
只不过因为它们的大部分都是夜行性昆虫,人类对它们的了解比起蝴蝶要少得多。
在我们几乎每晚必出行的夜观里,飞蛾也给了我们不少惊喜。
第一晚就遇到华尾大蚕蛾
这是绿尾大蚕蛾。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据说华尾后翅的线条是波浪状的,绿尾相对比较平直。
一只很乖的绿尾(可能是),停在同行小朋友的手上。
腹面很鲜艳的旋夜蛾
枝头挂饰琳琅满目
木橑尺蛾
大背天蛾
六点天蛾属
白线篦夜蛾
蕊舟蛾属
又见大型蛾类--王氏樗蚕蛾
色彩更浓艳的角斑樗蚕蛾甚至直接落到了地上
天台的灯诱更是飞蛾的狂欢,凑近了看,它们的颜值其实都很高。
用inaturalist鉴定了一下,估计准确率不高
1、斑水螟属 2、豆啮叶野螟 3、黄帕野螟属
4、黑点蚀叶野螟 5、短须螟属 6、棉卷叶野螟
7、8、桃多斑野螟 9、缀叶丛螟
1、2、未识别尺蛾 3、丹日明夜蛾
4、环夜蛾 5、球须刺蛾属 6、客散纹夜蛾
7、金掌夜蛾 8、无肾巾夜蛾 9、斜纹天蛾
1、被灯诱吸引的青球箩纹蛾和角斑樗蚕蛾
2、星刺蛾属 3、掌舟蛾属 4、之美苔蛾 5、紫光盾天蛾
灯诱捡着顺眼的拍,还有不少小家伙没有入境。
这个世界上蛾的种类超过15000,真要认瞎眼了。
不爱飞的蝴蝶
没有特意观察,这次看到的蝴蝶大约10来种。
拍清楚的凤蝶就一种--麝凤蝶,数量上似乎蛱蝶居多。
夏日里不少蛱蝶喜欢停在地面吸水,其实主要是吸取水里的盐分。
据说这些“吸水”的蝴蝶大部分都是雄性——这很可能是因为雄蝶需要维持领地和寻找配偶,会比雌蝶飞得更多,消耗更多盐分和能量,对盐分的需求自然比雌蝶大。除此之外,动物的排泄物和腐烂尸体也是它们钟爱的食物。
曲纹蜘蛱蝶
箭环蝶
某弄蝶
从左到右:大伞弄蝶、蒙链荫眼蝶,稻眉眼蝶?
魔音制造者
去到大树王景区的那一天,从巴士上下来就听到林中怪异的鸣叫声。
尖锐刺耳,分贝极高的声音,据说是塘蝉发出来的,来看一段它的表演吧。
还好是白天,要是晚上肯定是拉足恐怖片效果。
而且,这个声音几乎掩盖了所有其他声响,让我们这些伺机观鸟者几乎有点愤恨起来……
螗蝉本蝉
下山途中,螗蝉的声音渐渐消失了,大约它对海拔有一定的要求吧。
鸣鸣蝉的声音多了起来。
溪流守护者
对上海之外的蜻蜓目都很陌生。
这次走的路线近水的不多,记录一下看到的。
↑
按住图片可左右滑动
乍一看有点像黑背尾蟌的黄纹长腹蟌
可能是亮闪色蟌
↑
按住图片可左右滑动
加新的两种蟌,可能是黑角黄细色蟌和巨齿尾溪蟌
异色灰蜻(上雌下雄)
亚力施春蜓
粗壮黑额蜓
景区溪流里找到的两种水虿,这里有一种大蜻蜓不停在水面盘旋巡视,可惜拍飞版技术实在太烂,保护区也不能用网,只能彼此成为路人了……
一些浮光掠影的感受
先稍微整理点照片
半翅目合集:
1、2、叶蝉
3、褐缘蛾蜡蝉 4 蛾蜡蝉
5、钩纹广翅蜡蝉 6、褐莫缘蝽
直翅目合集,2、5、6、8螽斯,其他蝗虫
零碎的虫虫照片就不贴了。
一点小遗憾,逛了好几天,居然没怎么见到竹节虫、螳螂和锹甲。见肯定是见到了,只是频次和昆虫胜地不匹配。
同行的老师说,天目山的虫况一年不如一年……
敢情那句话“我们现在这年是将来10年最好的一年,也是过去10年最差的一年”处处都印证啊。
杭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站长陈为民表示,防治专家们认为令古柳杉群面临“生死劫难”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柳杉瘿瘤病和酸雨。
陈为民介绍,柳杉瘿瘤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通过雨水传播。这种病侵入树体后,会在树木枝干上结成一个个类似肿瘤的突起物,它们截取了本来输送给枝干的营养和水分,病害严重的树木有60%~70%的营养和水分被树瘤截取,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时间一长,叶子就会枯黄,树木也将死亡。
http://tech.sina.com.cn/d/2005-07-04/0902652447.shtml
搜到一个2005年的新闻,这次在天目山似乎的确也看到了不少这种突起。
据说救治方法是喷撒杀菌剂等,不知道是不是会对保护区的昆虫生态有影响。
经过大地之野自然学校时,看到上海的朋友栎果和伙伴们创作的公益海报,据说是去年制作的,可惜已经很陈旧了。向栎果要了清晰的图片,过度采集和随意放生是天目山生态面临的大问题,当然肯定还有其他因素。
以上海报创作者:栎果、球球
用心良苦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作为一名路人,短短4天的停留所见所闻是非常有限的。
走在山间森林里呼吸到满满的芬多精,在溪流边逗留时感受到的无比清凉,是天目山留给我们最美好的印象。
一个健康的充满活力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之间相互作用,并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流动的综合生态体系。
任何一环的缺失在短期可能看不出影响,就好像一个结实的藤球,洞洞多了终将走向崩坏。
从1970年到2016年,基金会监测到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种群规模平均下降了68%。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
没有查到昆虫的数据。
在地球上大约800万种动植物物种中,有多达100万种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其中,许多物种将在未来数十年内灭绝。
2019年联合国在巴黎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关键物种灭绝,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依赖它们的物种灭绝,甚至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举个例子,如果蜜蜂灭绝了,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今年,我们还深切感受到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巨大挑战。
在重庆,几十年未遇的山火让自然宝库缙云山的部分森林化为焦土。
如果没有野生动物种群做植物种子的散播网络、没有丰富多样的森林植被吸收碳排放,也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形成。
絮絮叨叨语无伦次地有点扯远了,天目山还是很好看的,不管是虫虫还是鸟,这次几乎没怎么关注植物,下次可以再刷……
肚里没干货讲不下去了收尾推荐:
好书:新书推荐| 《龙观自然漫步》:宁波城西森林后花园,感受生物多样之美
本文涉及昆虫物种较多
可能存在大量错误
欢迎各位老师纠错指正,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