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镂胜峰:读书不过也是一种娱乐罢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雪夜出门未归 Author Fabian Llou


撰文 | 镂胜锋



『娱乐至死学


尼尔·波兹曼(Nell Postman)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归纳了人类未来的两种路径——奥威尔路径和赫胥黎路径。他老人家在1985年忧心忡忡地提出了人类最终将毁于自己热爱的东西。


可是,三十多年过去了,世界似乎并没有按照波兹曼先生的预言发展下去。反而,娱乐业越发发达,娱乐的触角遍及人类所在的角落。一代又来,一代又去,娱乐的精神似乎已经深入了每个人的灵魂之中。


我在思考波兹曼先生这个忧心忡忡的问题时候,内心似乎也有一种共鸣,忽然间,我明白了,波兹曼先生将自己置于了奥威尔路径和赫胥黎路径之外,开创了自己的波兹曼路径——读书明真理。


显然,波兹曼先生将自己从两种路径之中剥离出来,他即歧视生活于奥威尔路径下的人们,又歧视生活在赫胥黎路径下的人们。他或将自己置于「超人」的位置,大概也就是尼采所说的「强人」。这就是知识分子的骄傲。


我想,其实读书也是娱乐至死的一部分,而非超越两种形态的形式,读书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为了获得不同程度的愉悦,我将在下文逐步分析。只是波兹曼先生的生存空间逐渐被赫胥黎状态所取代,他可能感到无能为力,也只好以「美式阿Q」的方式指责:你们终将没落!


可是,在上帝面前,谁能保证自己不落寞呢?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马太福音24:35 马可福音13:31 路加福音21:33)


知识人的狂妄,总将自己置于超越其他存在的超级存在物,在这种认知之上,知识人可以指点江山,一本万利。


且放下知识人不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奥威尔路径和赫胥黎路径。






1


one






波兹曼先生将奥威尔的《1984》与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做了对比,他很遗憾地指出人类终将因为自己热爱的东西毁了自己。


可是这个毁了的前提又是何许事情呢?我们先来看下图。



我们通过上表不难发现:奥威尔路径在于人类要因苦难而灭亡,赫胥黎路径在于人类因幸福而灭亡。那么综合而言,人类没有不灭亡的理由。


可是,波兹曼先生似乎给出了一个共同的理由,那就是不论奥威尔路径还是赫胥黎路径,灭亡都起点都是书籍的没落,一种是由于“禁止”的没落,另一种是由于“忽视”的没落。


书籍的没落,似乎预示着人类偏离了正确的道路,而在邪路上越走越远,而电视文化以及后来的电脑文化和移动互联娱乐文化,都代表着堕落。


如果我们要假设波兹曼先生的判断正确,那么首先需要承认波兹曼先生的前提正确——也就是阅读书籍本身代表着正确,而电视、电脑、手机代表的现代文明就是不正确。






2


TWO






这么一来,他就把书籍放在了全然公义的位置上。


可是书籍代表着全然公义吗?波兹曼先生出生在美国,成长在美国,更是工作在美国,生活在美国,他对美国未来感到忧心忡忡。然而,如果他将世间一切的堕落归结于书籍的堕落,那又会如何?


波兹曼先生即生于山巅之美国,那么由于幸存者偏差,他可能误解了世界人类文明历史上有些书籍带来的“灾难性”影响,这种影响超越电视、电脑等现代文明的影响。


那么我们是否明白其实书籍也不过是人类取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也是娱乐的一种。这种方式大概分成三个层次,听我细细说来。







3


THREE






第一个读书层次相信根本用不着解释。我们阅读网络小说、武侠小说就是为了追求快感。如今,这种快感已经完全被电影电视和电脑游戏取代了,且更有代入感。


第二个读书层次也不需要太多解释。那就是从不同的教辅书籍上获得不同的知识和技能,那么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有补足。进入信息时代后,这种学习就更为方便了,且通过视频之类的教育模式更为直接的学习模式。


第三个层次才是我们读书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要扯读书为了什么「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售帝王家」,这个显然是第二层级工具性的层级。用康德的话说:读书是为了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也就是说,读书本身并不带有什么功利性目的,而是追求真理,追寻真知。这大概就是波兹曼原来要表达的意思。






4


FOUR






我们重点展开第三层次,我们为何要寻求这个世界的真相呢?我们又为何要追求终极的真理呢?


其实也没有别的,我们在不停地思考中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著述丰厚,著作等身。其实,这也是追求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在人前显得「智慧」,这种优越感,不正也是追求「娱乐」本身吗?


也有人像第欧根尼和庄子一样,在追求普遍真理的时候遇到一些瓶颈无法跨越,那么索性将追求真理以外的东西当作优越感的来源。甚至,他们反普世而行,并因此获得满足感。






5


FIVE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断定波兹曼先生真的要表达这个意思呢?


很遗憾,我的感觉我们普遍误读了波兹曼的这本书。波兹曼先生针砭当时美国的社会问题不假,但他似乎从未得出来过书籍就是人类良知的一剂良药之类的结论。


以上对书籍崇拜式的解读方式,其实是很中国式的解读方式。我们至今都忽略了一个问题——上帝。关于这点,波兹曼并没有忽略。


我无法查考波兹曼是否是基督徒,但是他的这本书中有很深厚的宗教根基。至于这种根基是否值得推敲,那是个人需要做判断的事情。


可是,我们为何在解读的时候掐头去尾,完全将波兹曼先生著作放入中国式的理论架构去解读,最终得出一个「书籍崇拜」或者说是「知识崇拜」这种荒谬绝顶的结论呢?这原本在波兹曼的书中并无表述,完全是我们中的某些人,甚至是我们自己有这种认知。


因而,认知图景必将决定行为模式。在书籍中,我们会删除上帝,在生活中,我们自然也会。






6


SIX






从现在来看,波兹曼先生的忧虑并非毫无道理。电视电影电脑的出现使得原本就不完整的时间变得更加破碎,人类社会文明也在其中越来越变得破碎。


然而,世间一切已经发生又在发生或将发生的事情都在上帝的预定之中。上帝既然要让人类获得科技上的发展,必有上帝深意在其中。与其像波兹曼现在这么忧心忡忡,不如顺应上帝的旨意好好利用祂赐下的工具:传福音、做门徒、带门徒。


建议大家阅读一下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他在第八章中写关于《走向伯利恒》的章节也相当有趣。







END






如今,我们是否可以说有些人故意扭曲他人的著作,从而得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在原来的那种解释体系之下,波兹曼就是我文章开篇所提到的那个人——拜书籍偶像,僭越上帝的权柄。可是当我去看原著的时候我又会发现我对波兹曼的这个刻板的印象不仅偏颇,甚至可以说全然错误!


一个低调谦卑的学者在我们的知识人的解读下竟尔变得面目全非!可是多么可怕的误解和扭曲。


这种扭曲之下,我也会得出波兹曼是僭越上帝,将荣耀归于自己的狂妄的人。可是他并没有。不是他僭越了,而是我们僭越了。


这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那种扭曲波兹曼路径荒谬绝顶之处:知识分子路径的可塑性太强,以至于我们很难分辨其中的真实含义。也就是说:书籍崇拜本身就把书籍定义在全然公义的位置上,忽略了武侠小说的娱乐性意义(波兹曼原本贬斥的内容),工具书的工具意义(中性意义)以及知识分子想要的书籍的偶像型。(这里还有正典和负典之分)


读书,不过是另一种自负的娱乐形式而已。如果娱乐是毁灭人类的一种方式,那么读书也在其中。



湖北审计厅否定合作办学,民办机构4100万全被洗劫  民商法专家:荒唐

四川“衙内”开办18家公司,被指做局侵吞数千万元土地!

1994年登上《新闻联播》的辽宁“黑社会”,2020年判了!



注: 强烈推荐读到这篇文章的人关注公众号“雪夜出门未归”,保证你会被很多文章爽(气)得吐血。当然,你愿意打赏就更棒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