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悲剧、恒心与机会-CAR-T细胞治疗的故事

医麦客 医麦客 2021-04-01


本文由医麦客原创,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悲剧、恒心与机会-CAR-T细胞治疗的故事
Tragedy, Perseverance, and Chance 
——The Story of CAR-T Therapy


奇迹:那个已经8年无癌生存的小女孩

2010年,5岁的Emily被诊断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她一度生命垂危,医生建议她回家接受临终关怀。但Emily的父母不愿意放弃,他们听说了一种革命性的新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也就是CAR-T疗法。

CAR-T疗法是一种“活的药物”,利用经过设计的人体免疫细胞来识别和攻击肿瘤。

2012年,Emily参加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诺华公司合作开展的临床研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接受这种治疗的儿童。

在最初的治疗中,Emily经受了严重的副作用,她昏迷了14天。作为最后的希望,医生给Emily施用了关节炎药物托珠单抗来抑制过度激活的炎症信号。终于,奇迹出现了,12个小时后,Emily的生命出现了转机。3周之后,检查结果显示:"骨髓正常,未发现癌细胞。"

如今,Emily已连续8年检测不到癌细胞,可以说达到了临床治愈。

追溯:CAR-T细胞疗法的发展历史

19世纪80年代,当时美国纽约骨科医生William B. Coley观察到有些细菌感染的癌症患者获得了奇迹般的缓解。“肿瘤免疫治疗”的概念开始兴起。

一个世纪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teven.A. Rosenberg开始尝试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来抗击癌症。而使T细胞直接识别肿瘤抗原变为现实,还要归功于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的“CAR-T之父”Zelig Eshhar,他开创性地造出第一个人造受体(CAR)。但在此后的临床试验中,人们发现第一代CAR-T细胞持久性不佳。

之后第二代CAR-T研究加入了CD28和4-1BB等共刺激信号,Carl.H.June等人研究中发现这样的CAR-T细胞抗肿瘤的持久性得到改善。此后,第二代CAR-T结构被广泛使用。

2010年,Rosenberg实验室公布了第一个靶向CD19的CAR-T的临床数据,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在输注CAR-T细胞后病情明显好转。2011年,Carl.H.June的临床数据更为亮眼,他先后报道了3例接受CAR-T治疗的病例,其中2例完全缓解。

新篇章:“真正的活性药物”从学术走向商业化

得益于CD19 CAR-T的临床疗效,大量的资金和药企纷纷涌入这个领域。Kite Pharma和Juno Therapeutics在当时未有产品上市的情况下,就先后被大手笔收购。

2017年对CAR-T领域而言,无疑是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FDA专家咨询委员会以10:0的结果“推荐批准”诺华CAR-T疗法Kymriah上市。紧接着,FDA正式批准两款CAR-T疗法上市,揭开了恶性血液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篇章。

现在,CAR-T疗法已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获批。美国和日本等已经将CAR-T纳入到医保,一些商业保险也已经同意覆盖这类创新疗法。

浪潮:国内火热开发


2017年ASCO年会上,南京传奇生物一款靶向BCMA的CAR-T疗法显示客观缓解率达到了100%,惊艳全场。

2017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细胞治疗用产品的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此后,国内的细胞治疗药物注册申报监管开始与国际接轨。

2017年底,中国药监局受理了首个CAR-T临床申请。此后,CAR-T的临床试验申报数量出现井喷,陆续有超过20家公司在中国申报临床,超过20款CAR-T疗法获批临床。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国产CAR-T也逐渐走出了国门。2017年底,传奇生物与美国杨森公司就在研CAR-T达成全球性合作,随后在美国和欧洲获得临床批件,并计划于2020年下半年递交新药上市申请。2019年,科济生物自主研发的CAR-T在中国美国加拿大获批临床,斯丹赛生物的“装甲”CD19 CAR-T获FDA批准临床。2020年,科济生物另一款治疗晚期实体瘤的CAR-T获FDA批准临床。

2020年6月,传奇生物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CAR-T第一股。

据统计,现在已经有超过800个遍布全世界的临床试验,研究最活跃的地方就是中国。截至2020年6月底,27个项目获得CDE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2020年3月,复星凯特在中国递交了首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上市申请,随后被纳入优先审评。此后,药明巨诺递交了第二项上市申请,其他包括科济生物、驯鹿医疗等公司的商业化生产基地已经投入建设。拉开了国内CAR-T产业化的序幕。

征程:走向CAR-T的明天

近年来,CAR-T如火如荼的研发热潮也极大地加速了国家对该类产品评审政策的制定。此外,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南京生物医药谷、武汉光谷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等园区孵化出一大批优秀企业,加速了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不过,现有的CAR-T细胞疗法也面临着适用人群有限、生产过程繁琐、制造成本相对高昂等挑战。因此有更多的科学家正在投身到新型CAR-T的研发,来应对上述棘手的问题。我们期待CAR-T疗法可以逐步扩大肿瘤的适应症,变成真正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医药产业。


2020年8月22-23日上海举办2020溶瘤病毒药物开发论坛(Oncolytic Virus Drug Development Forum 2020)。大会将围绕肿瘤治疗前沿技术及溶瘤病毒产品法规解读、 溶瘤病毒产业转化、溶瘤病毒项目经验分享,以及新型溶瘤病毒的发展及资本支持四个主题,专项技术深耕挖掘,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度技术交流及成功经验分享。



医麦客近期热门报道

★ AAV大牛创建的基因疗法,首位接受治疗的DMD小男孩摆脱轮椅丨医麦猛爆料

★ 国内双重CAR技术治疗实体瘤兼具早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美国IND申报已步入日程丨医麦黑科技




点击“阅读原文”,注册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