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揭示肺泡细胞感染新冠病毒60小时内的病理变化,类器官在新冠研究中显示出重要作用丨医麦猛爆料
本文由医麦客原创,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2020年10月29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近日,一篇发表在期刊 Cell Stem Cell 的研究文章中,来自韩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利用3D培养技术创建了一个人肺类器官,并对其展开了新冠病毒的感染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新冠病毒感染肺部细胞的病理过程,以及类器官对于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Wellcome-MRC剑桥干细胞研究所的Joo-Hyeon Lee博士表示:“对于新冠病毒如何感染肺部组织和病因,人们对此知之甚少。现在,我们的方法使我们能够在实验室中的肺部组织的3D培养物(类器官)中观察,并研究肺部被新冠病毒感染后会发生什么。”
类器官推动新冠研究
新冠病毒(SARS-CoV-2)是导致新冠肺炎的病毒,大多数情况下,新冠病毒入侵肺泡,从而引起新冠肺炎。因此,研究人员通过重编程2型肺泡细胞(alveolar type 2 cell),使其回到早期干细胞阶段,然后再通过诱导这些干细胞长出类似肺泡组织的3D结构,该3D结构能够模仿肺组织的关键行为。
然后研究团队从一名韩国患者身上提取了新冠病毒毒株,并利用该毒株对建立的3D组织进行感染,然后通过具体的研究分析,对新冠病毒感染肺部组织后的生理病理进行研究。
研究显示,当3D结构暴露于新冠病毒后,病毒开始快速复制,在6个小时达到了完全的细胞感染。在同一时间,细胞开始产生干扰素对周围的细胞发出警告信号,以提示它们激活抗病毒能力。
48小时,干扰素触发了先天性免疫反应,意味着细胞开始抵抗病毒的感染。感染达到60小时,部分肺泡细胞开始溶解,导致肺部组织损伤。
这意味着,在肺泡组织接触到病毒的三天内,就会产生肺部组织的损伤。但临床上,通常需要在患者暴露在病毒十多天后才会出现肺部组织收到损伤的情况,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由于病毒抵达肺部组织需要较长的时间,加上大量的肺泡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炎症加重,才会出现肺部损伤。
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Young Seok-Ju博士表示:“基于我们的模型,我们可以解决很多关键问题,例如了解新冠病毒的易感染性,评估病毒突变体的相对感染性,以及揭示病毒在人肺泡组织中的破坏过程,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开发和筛选新冠病毒感染的潜在疗法提供了方向和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期 Cell Stem Cell 上的另一篇论文,来自杜克大学一个团队的研究,也开发了一种实验室生长的肺模型,并在研究中观察到肺泡遭受新冠病毒感染后的特征。
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利用低剂量IFN进行预处理的肺泡显示出病毒复制减少,提示出IFN对新冠病毒具有预防作用。
该研究的合著者,资深冠状病毒专家Ralph Baric博士表示:“这是该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我们使用的是没有纯化培养物的细胞,该肺模型是100%人类。”
这两项研究都利用类器官对新冠病毒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也表明了类器官未来应用范围的潜力。
类器官
▲ 干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肝(图片来源:UPMC)
虽然类器官在国内还未真正形成竞争市场,但是以丹望医疗为首的多家公司已经开始在该领域积极布局,有望在未来形成
推荐阅读:
干细胞诱导类器官治疗视网膜疾病数据积极,改善视觉功能丨医麦猛爆料
享有盛誉的类器官技术显示出强劲的潜力,国内多家公司正在积极布局丨医麦猛爆料
参考资料:
★诺华SMA基因疗法Zolgensma达到10亿美元销售里程碑!结果五分之一交给病毒丨医麦猛爆料
★靶向新冠病毒的膜蛋白,源自康复患者的过继性T细胞疗法显示出预防新冠的潜力丨医麦猛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