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最合适的质控技术?进一步了解ADC药物开发与质量分析
2021年10月29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抗体偶联药物(ADC)近年来的进展如火如荼。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球共计有13款ADC药物获批上市,目前还有100多项ADC药物相关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就在2021年6月,荣昌生物的国产ADC获NMPA批准上市,并随后展开国际商业化。
ADC赛道越来越火,同类药竞争也愈发激烈,随之而来对关键质量属性(CQAs)的控制也显得更为重要。在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基础上,抗体药物和小分子药物的偶联会带来结构、电荷等物理化学特性的改变。不同的药物抗体比(DAR)、结合位点和占用水平也带来ADC药物之间高度的异质性。因此,ADC更复杂的结构也就需要更复杂的质量控制。
例如,药物抗体比DAR(drug-to-antibody ratio)就是ADC药物独特的重要质量属性。它代表抗体偶联细胞毒性药物的平均数量,药物偶联的程度会影响ADC药物的稳定性和聚集倾向。较低的DAR会降低ADC的效力,但过高的DAR又会影响ADC分析的药代动力学和毒性。所以,ADC药物CQAs的控制需要有一定的精确性。
那么如何更准确、更高效地进行关键质量属性控制呢?这或许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与仪器,对药物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其原理,以更好地筛选产物。
对于ADC而言,糖基化结构、肽图、电荷异质性等一些抗体部分的药物产品表征在裸抗阶段就可以进行检测,并且较之偶联后更易进行质量控制。为更好地控制ADC产品的表征,选择合适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质谱不仅是裸抗分析最关键的技术方法,也是分析DAR的一种常用方法。根据ADC不同的分子种类,研究开发人员应考虑采用不同的质谱方法。同时,质谱初步测定DAR是通过分子量及相应的峰面积计算平均DAR,还需考虑DAR不同组分占比对药物代谢及毒性的影响。
除了质谱,色谱法也是ADC药物表征分析的重要方法。例如,液相色谱法在DAR测量时可提供更高速、更高效和更高灵敏度的分离结果。根据仪器本身的不同设计,选择不同的固定相,其结果之间也存在精确度和效率上的差异。此外,分子量排阻色谱法可用于分析分子量大小聚集体、变异体,控制ADC较裸抗更高的聚集性带来的有效性或安全性影响。
总而言之,对于ADC的开发而言,如何依据药物设计的目标属性去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项目与性质合适的耗材,是助力药物从理论设计走向实验室制备的重要环节。
2021年,医麦客携手丹纳赫生命科学在生物制药领域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的专题沙龙,与您共话技术创新。系列沙龙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满足不同参会嘉宾的学习交流需求。
推荐阅读:精彩回顾丨病毒类递送载体AAV的研发与工艺技术沙龙
最新一期的沙龙活动,我们将以主题为“ADC药物开发与质量分析”于2021年10月30日(周六)在上海举办。众多ADC和新型抗体行业大咖,将为大家带来丰富的前沿创新技术主题报告,满满干货,不容错过!
SCIEX中国生物药和组学应用经理 罗继 将为大家系统地介绍质谱在生物药的应用,特别是ADC药物的研发和质控中的具体检测项目和分析流程。此外也会探讨质谱技术在生物药质控中未来的发展方向。
艾杰尔-飞诺美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经理 张玲 还将带来“抗体偶联药物(ADC)的液相色谱分析解决方案”为主题的精彩分享。
参考资料:
1.Challenges and new frontiers in 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https://doi.org/10.1080/19420862.2017.14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