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的反击:做人要厚道,别总拿我说事儿
点击上方 蓝字 即可关注 北游
各大平台搜索 北游 或 北游说事儿 都可找到我哦
文 / 北游
01
2003年,冯小刚电影《手机》大热,剧里台词“做人要厚道”也同时大热,街知巷闻。
2018年,冯小刚电影《手机2》筹备开拍,还是原班人马,崔永元愤怒手撕冯小刚和刘震云,原因是冯刘等人“不厚道”。
崔永元愤怒之处有二:
一、当年《手机》影射崔永元的事业和生活,拿他说事儿,伤及妻女和同事,导致其一度患上抑郁症,不厚道;
二、现在《手机2》在崔永元私下交涉后,依然不改名,可以预料又将对其和家庭造成持续的伤害,不厚道。
02
私人恩怨不想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冯小刚拍《手机》,拿小崔说事儿,这是为了票房。
因为但凡经历过那个时代,都知道,当年的小崔有多火,他主持的《实话实说》有多火,沾点小崔的热度,票房能好点,对得起投资方,对得起演员,对得起跟着自己的团队,也对得起自己和家庭,这目的无可厚非。
那种认为搞艺术的,写文章的就该保持清贫,只要蹭热度了、炒作了、挣钱了,仿佛就是堕落低俗了,从此艺术丰碑垮掉了。我倒想问问这些对别人有着充沛道德洁癖的人,人家不挣钱,是你来负责养活吗?人家就不能搞文艺的同时,把钱也能挣着了吗?非要穷困潦倒、胡子拉碴的才能维持你心目中的艺术家形象?这样的人,估计是天线宝宝看多了。
对于崔永元来说,更是冤枉。
《手机》开拍前,冯小刚特别谦恭的邀请小崔家里做客,演员妻子徐帆亲自包饺子,小刚同学虚心请教,这些细节在事后的崔永元看来,都成了恶心他的酌料,让他郁闷愤怒。据说《手机》上映后,小崔的抑郁加重,虽说,这不一定是全部原因,但从此,崔永元事业由盛转衰,个人生活被作为大众隐晦的谈资,是不争的事实。
崔永元因此愤怒,我想,应该得到大众的理解。
指责崔永元不够大气,挑动公众舆论来给他站台,解决个人恩怨的举动,有公报私仇之嫌;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崔永元不甘寂寞、借题发挥炒作自己而已。
这样的人是不是评价别人上瘾了,导致基本的同理心都没有了呢。
换做你是崔永元,面对你的生活被影射,私生活被公众指指点点,最主要自己的妻子儿女也受到牵连和伤害,请问你能做到完全不愤怒,安之若怡吗?既然你做不到,却要求崔永元做到,崔永元表达下不满,试图阻止继续的伤害,就被如此的阴谋诛心,这是何道理?
03
我是一直感觉,吃瓜群众在诸如此类的私人恩怨里,入戏太深。
网上各路情感问题写手也如此着急的介入别人家事、站队吆喝,迎合情绪写作的大潮,夹带私货,实在吃相不雅。
没有人是道德完人,总有人会情绪失控做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不堪事来。
问题的关键不是你该不该做这些事,而是你做了这些错事,应该如何补救和解决,这是智慧。
崔永元的反击,合乎情理!
冯小刚想拍《手机》,合乎情理!
如果说有错,就是冯小刚在崔永元表达不满后的补救措施不够,依然一副我只是开玩笑的姿态。
我也一直认为,冯小刚本意确实是开玩笑,事情并不像崔永元描述的那么严重,是要刻意嘲讽小崔。但是,既然你开玩笑的对象,认为这个玩笑过了,那么表达真诚的歉意是应有之举。
一个厚道的人,最基本的礼仪是:尽量拿自己开玩笑,别总拿别人说事儿。
拿别人开玩笑挣了钱,还一副嬉皮笑脸、不以为然的样子,那就会应了这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回去”。
这是冯小刚的教训,自己惹的事,自己兜着吧。
【微信公众号】北游说事儿
公号ID: beiyou-eric
主笔:北游
没有傲慢,只有反思;没有鸡汤,只有哲理。用哲学解剖生活,大家好,我是和所有人保持不同的北游 。
【北游说事儿】 往事
北游说事儿
一位自由思考的行者
一份有趣独到的解读
ID:beiyou-eric
长按二维码关注 北游
转载文章 广告商务 请点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