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历代帝王与五台山的未了情缘
从佛教传入五台山,五台山即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他们或下诏建庙,或割税养僧,或赠钱帛经藏,或赐匾额诗文,或亲自巡幸,使得五台山1000多年来香火旺盛,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最受皇帝青睐的名山。
帝王与五台山结缘最早的是东汉明帝刘庄,传说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即为他所建。其次为北魏孝文帝元宏。传说他不但建了大孚灵鹫寺,且亲自巡幸五台山,在西台留下“魏文人马迹”,又为文殊菩萨赶憨山所戏,割地五百里为文殊菩萨道场。其后人元好问有诗:“山上离宫魏故基,黄金佛阁到今疑。异时人读清凉传,应记诸孙赋黍离。”认为五台山上有他拓跋氏祖先的离宫故基,将来人到五台时,会知道他这个后人在这里曾歌咏过亡国之痛。取代北魏的是北齐,《古清凉传》记载:北齐皇帝高洋父子,深崇佛教,五台山寺庙在高齐时有二百多所,并“割八州之税”为五台山僧众的香火费用。
隋文帝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鉴于后周武帝灭法对佛教的摧残,深感痛心,一登帝位便大力扶持佛教,开皇元年(581)三月下诏,五台山五个台顶各建寺院一所,设文殊像,每寺剃度僧人三名。开皇十一年(591),文帝又“敕忻州刺史崔震持供于五台顶,设斋立碑”,供奉文殊菩萨,为皇后、皇妃、皇子祈福消灾。开皇十三年(593)十二月,遣使到清凉山设斋,下旨修筑寺院,并制疏在五台山文殊像前宣读焚烧,为周武灭法赎罪。
金阁寺
金阁寺
清凉寺
唐代是五台山佛教的一个极盛时期, 全山寺院达360所,僧尼达万人。“始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倾仰灵山,留心圣境。御扎天书,每光五顶。中使香药,不断岁时”。李家父子起兵晋阳取天下,唐太宗视五台山为“祖宗植德之所”,敕令建寺十所,度僧数百,并下诏免收五台山寺院赋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十月,下旨有司:“五台山等佛圣道场僧寺,不得征收税赋。”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下旨有司:“东南西北中五岳与五台山,各建寺院一所。选有高尚德行的僧人住持。”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不空三藏派其弟子含光创建金阁寺,代宗诏命十节度使助缘,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庶民百姓,皆慷慨解囊。并于金阁寺等5寺各置定额僧21人,作为密宗国家道场。广德元年(763)十一月,下诏修五台山文殊殿,铸铜为瓦。造文殊像,高一丈六尺,镀金为饰。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96),下旨河东节度使李诜在五台文殊殿进香。同年,南印度乌荼国王,遣使进献《华严经》梵本入朝,并赍送奇香御节,到五个台顶朝拜。
武则天对五台山更是一往情深。显庆五年(660),武则天巡游并州时,“响慕高德,就山致礼”。按此记载,武则天虽未亲游五台,却曾到五台山下行香礼佛。麟德元年(664)九月,武则天派人到五台山采回菊花,以求闻到花上沾染的佛香。龙朔二年(662),武则天让会昌寺沙门会赜等去五台山检行圣迹,会赜等绘“文殊化现图”,撰《清凉山略传》,写出了五台山历史上第一本志传,使五台山声名随书与图传遍天下,对五台山佛教的复兴和弘扬起了巨大作用。后来,吐蕃王遣使入唐求《五台山图》,遂有“五台山图小张”传入吐蕃,后来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此图,成为国宝。长安二年(702),武则天梦游五顶。这一年下旨给并州刺史让他重建清凉寺。又派人到五台山挖回显通寺前大花园里花木万余株,移栽于宫庭御苑,遂使五台山花卉名闻天下。长安三年(703),下旨感法师,让他率领一百多僧人,到五台山设斋会,僧俗千人,都看见五色祥云中的佛手,天仙白鹿,出现天空。州牧听到后上了奏章,武则天非常喜悦,封感法师为昌平开国公,食邑一千户,住持清凉寺并掌管全国僧尼事,正式确立五台山为佛教国家道场地位。同年,下旨雕琢玉石文殊像,派遣大夫魏元忠,送到清凉寺。武则天亲自写信说:“朕过去亲承佛的悬记,如今敬送宝像,哪敢不恢弘至道,光大阐扬佛教真理。只是因为国事缠身,不能亲到圣境,恭叩慈容,敬告文殊大师明鉴。”对自己未能亲上五台山深表遗憾。
岩山寺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下诏书说:“五台山深林大谷,禅侣幽栖,免除全部税赋。并派遣宫中太监朝拜五台山,焚香虔诚祷祝,特别加以修建。太平兴国二年(977),太宗到成都,下旨用金泥书写佛经一藏,让中使送五台菩萨院供养。太平兴国五年(980)正月,下旨让张廷训前往五台山铸造金铜文殊和万菩萨像,奉安在真容院。四月,派遣使者蔡廷玉等人,到五台山建寺,下旨让河东路有关部门运输供给修造费用。太平兴国七年(982)八月,寺院建成,赐名“太平兴国”寺。宋真宗景德四年,拿出内库钱一万贯,赏赐五台山,让再次加以修葺,并且建造大阁一座,两层十三间,里边安置菩萨真容,赐额名“奉真之阁”。每年派遣内臣到五台山,设斋供养。从宋太宗到宋仁宗三代皇帝,对五台山都恩赐有加,题额赐匾,写信问候,三个皇帝所赐墨宝有380多件,对于兴隆五台山佛教,恢复重建五台山寺院,呵护有加,使五台山香火在宋初盛极一时。
金朝诸帝接受了汉人崇佛的影响,均倾仰五台山文殊圣地,使五台山佛教在金代也有发展。太宗于天会十五年(1137),在佛光寺重建了7间木构建筑的文殊殿和5间木构建筑的天王殿。海陵王完颜亮于正隆三年(1158)建造了繁峙县灵岩寺(岩山寺),并命御前画臣王逵绘制水陆壁画。世宗建了万岁寺、平章寺,重修了净名寺。当时五台山密宗、禅宗、唯识宗都有发展。
南山寺
元代帝王尊崇佛教,尤尊喇嘛教,《元史·释老传》载:“元兴,崇尚释氏,而帝师之盛尤不可与古昔同语。”遂使五台山佛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元朝初年,西藏喇嘛教开始传入五台山。忽必烈即位后,封西藏名僧八思巴喇嘛为国师,八思巴亲到五台山朝礼文殊,驻锡一年之久。元中统年间,藏族高僧胆巴谒见了忽必烈,奉诏居五台山寿宁寺,近10年之久。随着胆巴住台,不少蒙藏喇嘛居于五台山,五台山的喇嘛教从此兴盛起来,遂使五台山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的佛教圣地。元代在五台山重修和新建的寺院有万圣佑国寺等十数座,规定每寺住僧300人。元代除喇嘛教兴起之外,其他宗派如华严、慈恩、禅宗也颇兴盛,并涌现出了不少高僧。
元朝时,曾有两个皇帝巡幸五台山。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成宗铁穆尔从燕京出发游礼五台山,在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显现,大受感动,下旨建今南山寺前身万圣祐国寺。万圣佑国寺建成后,成宗诏洛阳白马寺真觉国师为其开山住持。并下旨建立“五台寺济民局”和灵鹫寺“铁冶提兴司”,施粥济民和管理发展冶炼铸铁。至治二年(1322)六月,英宗硕德八剌车驾至五台山,七月到应州,在五台山住了近一个月。据说他也曾看见文殊菩萨化现,于是在五台山“作水陆佛事七昼夜”。在王子烧身寺前被王子烧身的事迹感动,下旨修葺王子烧身寺,重建普门寺。并下旨“禁五台山樵采”。英宗儿子泰定帝又下旨“建殊像寺于五台山,赐田三百顷”,并在五台山大作佛事3次。从而使五台山佛教进入一段兴盛时期。
显通寺
塔院寺
广宗寺
明清两代,五台山佛教再兴高潮。出身于僧侣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刚一即位就实行了特别尊崇汉藏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政策。他先后诏见了五台山高僧金璧峰、具生吉祥,分别颁赐紫衣、金钵、度牒、御制诗等,命随方演教。明成祖永乐四年秋(1406),成祖从西土迎葛哩麻尊者进京,下旨封为大宝法王,大善自在佛,赐予銮舆旌幢伞盖等仪式,遣使送至五台山大显通寺安置,下旨重修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与显通寺。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刊印藏经,送到五台山普恩禅寺安放。天顺二年(1458)下旨:“五台山新建寺院,赐名‘圆照’”并下旨印造五大藏经,安放在五个台顶。 成化十七年(1481),宪宗为他母亲祈福,造镀金文殊像,高一丈零六寸,并画佛像一百幅,香火费五百两,布帛千匹,念珠万串,派遣太监李珍赍送五台山文殊寺,供养散施。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下旨建铜瓦殿,赐额名“广宗寺”。正德七年(1512),下旨让梵僧朵尔只坚,在中台顶建寺院一所,铸铁为瓦,赐名:“演教寺”。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下诏书建五台山塔院寺大宝塔。神宗为祈求生太子,派遣太监尤用、张本到大塔院寺,修无遮斋七天。万历十三年(1582),下诏书写造《大藏经》,五台山得到其中两部。万历二十六年(1598)六月,派遣御马监太监王忠、曹奉赍送白金一千两,在五个台顶以及狮子窝等处,修建弘福万寿报国佑民吉祥大斋。在千佛澡浴池,设大施粥会。九月,派遣曹奉赍送白金一千两,在狮子窝修建洪福万寿藏经楼阁。万历二十七年(1599),遣御马监太监王忠,赍送《大藏经》一藏给狮子窝。并赐寺额名:“大护国文殊寺”。万历二十八年(1600),派太监王忠赍送佛经三藏,安置中台、北台以外的其余三台。从此五台山钦赐藏经,共有六藏。
康熙
清朝建立以后,一任一任君主都相续不断地奉行着尊崇佛教的政策。到康、雍、乾朝,尊崇佛教,尤尊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且离京城较近,于是清朝诸帝便特别重视扶持五台山佛教。清廷发源在关东,注重喇嘛教。清世祖顺治入关登极后,屡次命令喇嘛启建护国佑民道场。在顺治十二年(1655)、十四年(1657),各派数十名喇嘛,到五台山启建护国佑民道场。顺治十八年(1661),特命阿王老藏喇嘛,住持五台山真容院。督理番汉僧众。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位皇帝多次巡幸五台山。
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以后,天下太平,国家富裕。或隔一二年往五台山一次,或每年一次,由北京到台山,但凡吃饭住宿之处,都建了行宫。其中大的行宫有三处,一处在真定府,一处在南台下,一处在台怀。各大寺院都有宴坐之所。在各寺院,有的赐匾额,有的赐诗文,有的特别加以修葺,为寺院所制的碑记,御书宸翰,以及颁赐的珍宝之物,多的难以记录。康熙御制碑文十六道,还亲封菩萨顶大喇嘛丹巴扎萨克为清修禅师,赐提督印和斩杀剑,命山西全省按时进贡钱粮。常住镇海寺的章嘉呼图克图则受命统辖蒙古和青海的佛教事务。
康熙皇帝曾五次巡游五台山,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和遗迹。康熙二十二年(1683)2月12日,康熙皇帝带皇太子首次巡幸五台山,经琉璃河、涞水河、易州丁哥庄、白涧村、满城县、唐县、王快镇、真定府、龙泉关,于20日到达五台山,驻跸于台怀镇菩萨顶。21日登南台,22日涉东台、北台,23日临西台、中台。于24日回銮路经长城岭时,一只为害多年屡次伤人的大老虎欲袭击銮驾,被康熙皇帝一箭射杀,由是此地改称射虎川,虎患为之绝灭。同年9月11日,康熙皇帝再次巡幸五台山,于27日返回京城。回銮后赋诗:“紫府名山忆旧踪,招提驻罕认云松。阴崖尚有春时雪,落日仍听下界钟。塞远浑河寒更白,林疏恒岳翠愈重。祝釐交叶人天庆,银榜新题遍五峰。”康熙三十七年(1698)3月28日,康熙皇帝携长子、三子第三次巡幸五台山,仍住菩萨顶行宫。4月11日返回京城畅春园。康熙四十一年(1702)2月1日,康熙皇帝带皇太子、四子和第十三子从畅春园起程第四次巡幸五台山,于二月初八宿于射虎川台麓寺,9日移住菩萨顶,游览后返回京师。康熙四十九年(1710)二月初二日,康熙皇帝带领皇太子、三子、八子、十子、十三子及十四子第五次巡幸五台山,宿于罗睺寺。康熙皇帝五次上五台山,赐梵文藏经2部,作诗15首,题匾55块,勒碑20余通,修葺寺庙20余座,赠送渗金菩萨像7尊,做各种法会8次,赐金银6000余两,其他赏赐不计其数。
菩萨顶
雍正皇帝是在康熙皇帝第四次上五台山时以皇子贝勒的身份随驾的。他有《清凉纪游一十四首》,记述了他在五台山的行迹。其中《恭谒五台过龙泉关偶题》说:“兵象销时崇佛像,烽烟靖处始炉烟。治平功效无生力,赢得村翁自在眠。”抒发了他对父亲文治武功的赞颂和销兵象、靖烽烟,实现治平之世的雄心壮志。
乾隆皇帝继位后,效法其祖,曾六次朝台,广题诗文匾额,屡拨巨款重修寺院,乾隆十一年(1746)九月下旬,他沿着皇祖当年朝台的足迹瞻礼五台山,踏人山西五台山地界。沿途的自然美景,百姓的欢迎盛况,五台山佛教圣地的辉煌景况,让乾隆情动于中,灵感触发,写下了《自长城岭至台怀恭依皇祖元韵》:“五台夙所企,结念礼文殊。……时巡藉讲武,皇祖有鸿模:申命仆御臣,此行其可无!”表示他的巡幸是继承祖父巡幸讲武的传统,展示天家威仪,不可不行。在射虎川,他联想到皇祖朝台时在此射虎之事,写了《射虎川》:“何人政至于菟避,到处农桑信可征。”歌颂其皇祖文治武功,造福人民,连老虎也得逃避。 乾隆皇帝这次朝台,由菩萨顶住持接驾,驻跸于菩萨顶,在菩萨顶建醮讲经,并对菩萨顶和五台山各黄庙赏赐了不少珍玩财宝。他徒步登台顶朝拜文殊菩萨,登了中台、西台、北台三座台顶后,劳累和寒冷使他对剩下的东台、南台两座台顶望而怯步。因此,下诏在黛螺顶建五方文殊殿,称小朝台,再不必亲到五个台顶,即可朝拜五顶文殊。此次朝台,回驾台麓寺行宫后,天降瑞雪。乾隆皇帝触景生情写下了,《回銮即事》三首:其三曰“天公玉戏变暄寒,迤逦银衢碾翠銮。回望五台霄汉上,虚天真作化城观”。描述了雪后五台山仿佛化城幻境的感受。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乾隆二十六年(1761)二月,乾隆皇帝又分别两次瞻礼五台山,为皇太后祈福祷寿。向国人宣扬礼佛敬佛,孝行天下。
乾隆皇帝三次朝台,都在菩萨顶驻跸。御驾一来,千乘万骑。寺庙里便显得非常拥挤。山西巡抚鄂弼便在菩萨顶侧和台麓寺旁建行宫,以供御驾安歇。然而,所建行宫仍不能满足御驾人众在台怀安宿之用,山西行省便又为其建台怀行宫。据说台怀行宫即五台山皇城。皇城大门名“五朝门”,上书“皇城”二字;门外有汉白玉石牌楼三楹,汉白玉石狮一对,御路、御桥等等;门内“有东西朝房各九间,是旧日皇上上山时,随从文武官员朝见候旨的地方;再往里走,即五大殿:曰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东西两边又有文华殿、武英殿,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门东北方面,又有养鱼池,看花楼。”乾隆四十六年(1781)二月,乾隆第四次朝台便驻跸到了台怀行宫。乾隆皇帝《台怀行宫》诗云:“台怀每幸必于春,恒驻斯堂有宿因”;“前堂召对非无事,大吏咨诹总为民”。说他所以总在年初二月朝台是原因的,巡幸完全是为了民生疾苦。乾隆五十一年(1786)二月第五次朝台,赏银八万两,作为五台黏补行宫,搭建桥梁,道路之费;乾隆五十七年(1792)二月,又赏修建台怀行宫费用二万两。足见五台山皇城之规模是何等宏大,富丽堂皇! 五台山皇城,据知情人讲,就在现今塔院寺、五爷庙前,一直由五台山菩萨顶大喇嘛管理。
嘉庆皇帝于嘉庆十六年(1811)春三月十八日恭谒西陵后,巡幸了五台山。嘉庆帝住在台怀镇菩萨顶行宫,用七天时间游览了五台山的主要景点,写下了《五台赞碑文》后回京。嘉庆皇帝受其先祖与乃父的影响,不仅视五台山为“神京之右臂”,更称其“诚中华卫藏”。所以,他对五台山佛教宠遇隆厚。
除了康熙,乾隆、雍正、嘉庆来过五台山。以后,国势日衰,清室皇帝再未朝台。但在光绪九年,清政府重建了万圣佑国寺,称为极乐寺。慈禧太后还御书了“真如自在”四字,赐予普济和尚,至今仍留存于南山寺。
清朝统治者注重鼓励蒙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融洽民族关系,五台山喇嘛教权倾一时。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令五台山菩萨顶等10寺改为喇嘛庙,实行从藏传佛教堪布中给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还让统辖内蒙、青海佛教事务的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住在镇海寺。乾隆皇帝还命在白水池建寺一所,归三世章嘉活佛私有,赐名永乐院。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非常崇拜,内外蒙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遂使五台山的藏传佛教达到鼎盛时期。至嘉庆时,五台山有规模宏大的黄庙26所,喇嘛千余人,其中菩萨顶一寺就有喇嘛561人。
至清末,五台山有青庙78所,僧侣亦在千人以上。清代汉传佛教宗派继承了明末余绪,以禅宗为
主,禅宗中以临济宗居首。
《五台山》
演唱:韩磊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5697il6n&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全球免费、免邮恭请
陀罗尼经被、念佛机、佩戴咒轮、金光明沙。
往期精彩回顾
圆明公益推荐视频 | 走得太快,丢下灵魂,国人应让心慢下来!!!
人类首次拍摄DNA复制过程!这个发现改写了中学课本,颠覆了科学界,再次从佛法种找到线索
梵音史诗《般若号角》9月9日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世界首演||圆明文化传播集团
【阿格旺波尊者】
【纽约交响合唱团】演唱【连师七句祈祷文】,当今时代最给力的祈祷文!
圆明集团其它佛行事业
观音诞辰 | 【圆明全球福运光明尊胜宝瓶功德藏】震撼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