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要让孩子们学习因果|宗萨钦哲仁波切





仁波切是在讲课的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的,虽然他讲完课很辛苦,但他仍然耐心而细致地针对每个问题做出回答,那种谦逊、安忍和包容的气质非常令人着迷,看到他我们不由得相信一个真正的修行者确实会成为这个世界的希望和力量。


记者:在藏传佛教里,您是一位老师,您能不能谈谈您是如何成为一位老师的?也就是请您谈谈您的受教育的经历?今天您来看自己的这个受教育的过程,您喜欢吗?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我成为一个老师,并不是来自于我的成就、或来自于我的福德,都不是。我是在一种很奇怪的西藏的转世系统里,“继承”了这个事业。虽然这么说,在西藏的这个传统里还是需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当我回忆起我以前受训练的状况,再看看现在这些年轻的转世喇嘛所经历的训练时,我常会有自怜的感觉。现在的转世喇嘛在受训的过程,可以有玩具,可以有周末,他们可以回家看家人,家人也可以来看他们。这些对我当时的环境都是太奢侈的事情,我完全没有。但是,我想是时代改变了吧。


我必须说,我有幸曾经遇见过一些伟大的上师。真正留在我脑海里的,不一定是他们对我知识上的教导,而是他们的行止,他们的生命范例。举个例子来讲,我们说“无私”——为他人努力奉献的人,平常我们读到或听到这样的东西,总觉得是传说或神话一般,直到我看到自己的上师,我才开始相信真的有这种人存在。


记者:请问您与孩子们在一起和与成年人在一起感觉有什么不同吗?人成年后最可能的损失是什么?怎么避免?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批判”的那种能力。很悲伤,成年人失去了这个能力。事实上,在禅定的教授里,需要我们达到那种境界,不批判的境界。因为当你不批判的时候,你是最开心、最快乐的。一切都只是玩具、游戏,只是一种展现。我们可能失去了那个能力。

 

记者: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一张白纸,对于孩子与生俱来的“毛病”,老师该如何去帮助他转化?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小孩长大。但我总是强调,我们现在的孩子一定需要学习因果关系。因为我们的孩子们一般都只被教导有关“结果”而已。我们的小孩可能坐在一个大沙发上,他们必须要学习有多少人做出多少贡献、花费多少努力,才制造了这个大沙发。有些树被砍了,在世界上某个地方也许是洪都拉斯或是柬埔寨,有许多一天挣一毛钱的小孩做了这个沙发。这是我们要给小孩非常重要的教育。在佛教里我们称此为“业”,在一般人的话里,叫做“没有白吃的午餐”。




记者:目前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主要还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您如何看待人类形成的这种婚姻制度?有何好处和缺陷?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婚姻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我总是谈定义,因此,也许我们现在应该重新去思考婚姻的定义。两千年前跟现在的婚姻的定义,可能是不同的。我们现在有许多挑战。以前没有电视,所以先生、太太和小孩晚上都一起弹钢琴,那是过去对婚姻、对先生、太太的的定义。


而现在的婚姻,先生太太必须以工作为生,因此有他们两个不一样的工作,他们还有两个电视,各看各的节目,这些状况自然就产生一些力量来重新定义婚姻。这是半开玩笑的:婚姻应该以这样来了解,把它想成像一个公司一样,为了经济与人力节约的原因而有一些规条;而作为一个佛教徒,我要说婚姻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夫妻之间相互给予对方自由,而不是互相限制、管束。

 

记者:在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接受过性教育?您觉得正确的性教育应该是怎样的?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我没有受过性教育,不过在不丹成长——虽然由于现代化的关系她已经逐渐失去特色——在整个不丹的社会,性并不是太大的一个禁忌,这是有益的。当然我们应该给小孩子有关性方面的教育。有各种原因,当然也包括健康方面的理由,我们应该对小孩子进行性教育。可是困难的挑战是,伴随着性而来的,会有很多情绪,这是很难教导、很难学习的课程,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同。有性就带来会情绪上的纠葛,例如期待、假设,所有这些都会产生,比如说像失去信心的问题。由于学校不教这些东西,所以我看过一些年轻人,因此而不敢去约会,怕受到拒绝。情况严重的话,还会产生强大的自责。我们又有一些骄傲,有面子问题,没有信心,就没有面子可以失去。


记者:在中国,现在年轻的一代最大的问题是太随意了一些,最小的堕胎女性只有14岁。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因此刚刚我们提到必须讲因果,必须让孩子们学习因果。特别是男生,他们有责任要学习这个因果——因为你的行为会让另外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悲惨,也因为这样,你可能一辈子都会被追逐,不是被鬼追逐,而是被罪恶感追逐一生,因为你知道你影响到另外一个人。

 

记者:宗教组织办的学校您认为有何长处和短处?在您去过的世界各地的学校中,您最赞赏的学校是哪家?您欣赏它的什么?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基本上很普遍的来说,强迫一个天真无邪的人去接受某种思想都是不好的。宗教是灵性的事情,他们必须自己去追寻。我们不能强迫喂食他们。如果这样做的话,不管宗教的精髓是什么,就会失去。我总是喜欢一个人为了追求真理跋山涉水、飘洋过海的这种故事,这是好的。可是如果宗教是强迫销售给你的话,这是很令人怀疑的。我们刚才也讲过,对孩童的教育,教育他们因果的关系是最理想的。


现在有很多新时代或者现代另类思考的学校,我也去过一些。有一些在印度,我觉得非常好。因为他们教导一些从物质观点看起来毫无价值的东西,例如让小孩子学习古典音乐和舞蹈,而且教很多年,保证不会因此技能找到工作。但我认为这种教育给了孩子们特别的东西,让他们非常优雅。总之,回到这因果的教育。我们现在实在是忘记了这个。下一代的小孩会忘记,不知道在我们吃饭之前有一个叫做“烹饪”的过程。他们可能以为食物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

 

记者:中国的教育改革存在许多困难,比如很多穷人无法享受到合乎质量的教育,学校和商业联系太紧密,教育过多注重技能培训而不是人的品格和潜力的开发,您觉得一个能让大多数人受益的教育体制的建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认为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一些消费社会认为完全无用的东西,比如像音乐、舞蹈、戏剧、诗词等这些东西——这些可能不会为你带来很多金钱,但可以在生命中为你带来更多优雅与优美的东西。


目前,人们认为任何可以带来金钱、薪资和利润的,才是我们需要去学习的。你可以看到现今社会的状况:真正给社会帮助的人,像教师、警察、护士等,他们却可能都是工资最低的一些人。举个例子说,我以前去台湾的时候,在交通高峰时期,看到有一些人在街口帮忙指挥交通,后来我才发现,原来那些人是出租车司机,是自愿来帮忙引导的,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所以事实上我一点都不会感到惊奇,如果有人说,这个世界、或我们整体的经济之所以相互结合在一起,不是因为蓝领阶级的关系,而是因为所有这些从事自愿工作的人,因为有这么多志愿者在做这么多事情,把这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可是我们对这些人却不够重视。比如说母亲怀胎九个月,事实上她们是在替这个社会做服务,这应该被视为一种工作,应该反映在GDP指数上。可是在我们现在这个完全以经济驱动的社会里,却彻底忽略了这种事情。当我听到有工作的怀孕的人,只能有一个月的假期,简直是很不人道的事情!

 


愿大圆宗传承之光流布寰宇

愿如母有情悉皆解脱

愿佛法永远住于世间

愿与有缘者皆得利益

愿六道轮回究竟空尽


推荐阅读

全球免费恭请解脱资具!!!

当轮回的生命与圆明事业相遇【生死超越】

如果有轮回,你准备好了吗?—— 【生死超越】

成佛并不遥远——因有佛陀【生死超越】

忆念伟大的上师——顶果钦哲法王【生死超越】

真实的场景告诉你:人的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即便这个世界一切如你愿,又能怎样?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人心最柔软的地方是生命,不是生活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所有的人类都未曾找到世界的真相,佛陀说他找到了,请围观,请辨析

【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意识到底是什么?未来的人类文明发展中意识将是必须探索的问题【普明莲华威权事业金刚上师】

圆明生死超越|优雅的离开,最后的嘱托

敦珠法王:六中有(中阴教法)深妙教导

出离:唯一要做的是忍痛摘下假面具,露出真面目【创巴仁波切】

听大德为你解析什么是最好的爱情?

宗萨钦哲仁波切:问世间情为何物!

宗萨钦哲仁波切:体验中阴世界

匿名的喇嘛

《维摩诘经》十大经典名句,安顿一生的终极智慧

宗萨钦哲仁波切:体验中阴世界

献给不信佛教甚至排斥佛教的人们!顶级科学家的终极梦想是: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亲人过世后我们需要做的事【索甲仁波切】

国乐 |《敦煌》恢弘大气,又使人心绪平静

龙树菩萨圣诞 | 一个真正知道空性的人

莲华生大师赐与曼达拉哇公主一段教言

四法印:超越现象的真理

无畏 | 创巴仁波切

思念上师 | 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全球免费、免邮恭请

陀罗尼经被、念佛机、佩戴咒轮、金光明沙


没有一种布施

大过于帮助临终者

扫码随喜    备注姓名

                     

扫码关注-选择宗教关怀-

    我要恭请 -填写收件人信息-完成恭请     

                   

                 

关注订阅号  

了解生命实相  中阴救度  超越生死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圆明佛行事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