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学习与领悟|溯元观点
溯元育新创始人。对审美、结构与细节高度敏感,坚信我们处在精神变革的时代开端,值得更好的时代精神。致力于梳理与阐述商业文明与人类心智的代际变迁。
转载与商业合作请至:
溯元育新后台留言,或联系微信号:EG-media,我们会发送相关转载规范。
本文共3585字
推荐阅读时间10分钟
最近发现,有时候我看一些人的材料不是很有感觉,但我知道有帮助;看另一些人的材料,会觉得既有帮助又有感觉。这可能因为我们过往的人生经历比较相似,所以特别能认同和听懂他的话。
有些人的话你觉得是对的,但也就只是对的而已;有些人的话你知道是对的,但他的见解只是你的真子集;还有些人的话你知道是对的,但是他实际的行为在他的话里没法完全体现。
如果你发现读一个人写的东西,既有帮助又有体感,那就保持一种连续性,长期以来复利会很大。我开始意识到一个事儿:投资是可以学习的。20%在学,80%在习。
投资还有一个特殊性是,习的过程就等于悟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是木匠,要学和习,那就每天去伐木。但是投资不能每天做交易,做的交易再多,和你最终的投资成绩可能也没有相关性,所以得悟。
怎么悟?首先要有大量的学习材料。根据你的个人经验和过往历史,找到最合适的。什么是最合适的?你知道他说得对,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你能付诸实践和应用。当然,可能你没到某个阶段,就遇不到合适的,这个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第二,一旦筛选到了那份材料,就要以这个材料为主线。不要看到一半,觉得其他人说得挺有道理的,就去看其他人。可以穿插其他的材料,但你要知道什么是主线,什么是补充。
第三,悟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模仿,第二部分是迁移。模仿就是读材料的时候,用这个人的方式去理解,去预测。看到一半你可以暂停下来,问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
大家都知道史记里的那个故事。张良在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特意把鞋甩到桥底下,张良下去捡。捡上来之后,黄石公说明天来见他。第二天张良来的时候,黄石公已经在了,说他今天来得太晚了,明天再来见他。
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故事,这时候就可以暂停一下,合上书想一想,是我的话会怎么做,心里会怎么想。
我觉得做投资也是。看到一个case的时候,问问自己这时候会怎么做,心里会怎么想,也是习的过程。慢慢地,把这种想法和你所敬仰的人的做法迁移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不知不觉就开始悟了。我还在这个过程之中,还有要更进一步深化的东西。
之前我说过,在做事的过程中要反复地回到原则,这也是一个悟的过程。
南宋有一个禅修方法叫参话头,就是一句话反复想想1000遍。我觉得做投资也有参话头的过程,不过你不会把某一句话天天挂在嘴边。
看唐朝的文章,你会发现一个特点。大家都在变着法问他同一个问题,他总是能识破那个问题,并且给到相同的答案。
段永平的博客也类似。大家总会说,“投资对我来说是如何如何困难,因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你来说好像比较容易,有什么秘诀可以传授?”每个人都会讲自己的故事,最后都是回到这一点上。
段永平回答,我只是说投资很简单,没有说投资很容易。我做投资已经做了十年,能差不多看明白的也就七八家公司,真正投的也就五家,平均两年投一家。在此之前我还做了步步高小霸王,之前还有十几年的营商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开始做投资,也只能两年看懂一家公司。你想一个月看懂五家公司,这个没有可能,换做我也做不到。
大家就会接着问,但我觉得你投资做得很好,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段永平答,没有。要有更好的方法,为什么不用?
有人会问,但你的投资业绩是其他人不可匹及的,有什么秘诀?段永平答,我做投资已经十年了,在此之前已经做了十五年企业了,过去十年中也只投了五家公司,平均两年才能看到一家公司。
有人还会问,段总,你老是说弄懂一家企业,到底怎么样才叫弄懂?段永平答,弄懂企业的最好方式,就是你自己去做一个企业。
有人不认同,说巴菲特也没有做过实际的企业,所以用常识去判断,用理性去推理就可以了。段永平回答,你认为有比自己去做一个企业,从而弄懂一个企业更好的方法吗?
不过这里我要提一点。你自己做了一个企业,也未必能弄懂一个企业,搞懂一个企业是很难的。如果你自己做一个企业,你大概率能判断什么样的企业是不太好的企业。对于找到好的企业,有做企业的经验往往还不够。
上面来来回回说了很多话,都是同一个问题。我每天就在听这个,每天听都有新收获。我每天听的内容都是变着法儿的不一样,也是变着法儿的一样。
有人总结了段永平的博客,说来说去就是三件事。第一,投资企业就是投它的未来现金流折现。第二,搞懂一家企业很不容易,投资原则很简单,但是搞懂一家企业很不容易。第三,不懂不做。
我想以这个例子来说明我是怎么学习,怎么思考,怎么领悟的。我觉得每天听完之后,都比昨天多知道一些事情,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在生活里可能会犯一些错,这个错不是因为你不知道那个道理,而是你在做那件错事的时候,暂时忘掉了那个道理。
我以前有讲,人做完一件事是不可以太开心的,但开心的时候肯定记不起来这一点。如果你没有外界的优质信息和材料支持的话,你可能会在三周之后想起。如果你有,只要瞥见一眼,就可能在两天后想起上周犯的是什么错。
巴菲特、芒格、段永平都说过,发现错了就要改。因为这时候不管付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哪怕代价真的很大,都已经是最小的代价了。两天之后就能改的代价,肯定比三周之后能改的代价更小。如果你只能在三周之后改的话,也要改,因为那已经是最小的代价了。
我们每天会经历很多事儿,看到微信上的文章,看到一些商业评论,跟人聊天。状态好的话,能做更多的事,想更多的事,更能融会贯通。这个过程要持续,哪怕一天只有五分钟,在一个很聚焦的方向上累积的复利,能带来的优势都是不可比拟的。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守门员扑点球,方向对了,时机判断也对,但是没跳到球的位置,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投资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方向对了,时机判断也对,但是你的生活结构不足以让你支撑那么久。所以我们做投资的时候,方向、时机、余力三个方面都要考虑。
我十七八岁的时候经常会担心我这个人没什么用。当时以为这种焦虑是普遍性的,而且作为学生,没读什么专业,没工作过,这种焦虑很正常。
今年以来我重新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在投资大师的传记里面常常看到,很多人最终转向做投资,是因为他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这个人到底有什么用?
会去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没有办法纯粹地做学术。如果他能很纯粹地去做一个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星辰,可以一个月拿8000块工资过生活,就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我会考虑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一年至少还是要赚100万。那么我对这个世界很感兴趣,对人类几万年的历史,地球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很感兴趣,到底有什么用?我们都知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个屋怎么从书里面拿出来?
我现在开始有点知道,这句话不是书中“必”有黄金屋,而是“自”有黄金屋。黄金屋就在这里,你得自己去把它掏出来。
还有一点,只读和金融理财相关的书,黄金屋也是掏不出来的。你对每种类型的事物的思考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需要从不同的地方去迫近。
迫近的方法就像前面说的,首先找到一个适合你的领路人,跟随他的思维。其次找一些补充的材料,可能存在于天文、地理、社会、文学、人类心理各个领域之中。最后当某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已经在此之前做好准备了。
就像人类很久以前就已经掌握了耕地的方法,但是直到3000年前,整个地球的温度上升到全世界都可以种庄稼了,人类才大量地繁衍开来。以前只有赤道附近的人能种地,其他地方的人会耕地也种不出东西来。
从无到有需要一些逐渐发生的转变。不仅仅是心态,相应的技能也要转变,生活的时间安排,人生的态度节奏都会改变。让我早五年去做现在的事情,可能性不大,我自己就不会想做,更别说能做好了。而现在的一切都在向着做成这件事发展,向着做好这件事准备,生命中的各个方面都朝着这件事的方向转变,那就说明是时候了。
我们专注研究与解构对创投行业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的细分领域投资之王,同时也会将第一手的全球行业变革、最新实践、资深LP的动向,内部投资决策材料第一时间上传到我们的知识星球。
无论你是合伙人、VC从业者、LP还是产业资本,相信你都需要一个信息素养极高的合伙人级别助理,不断为你监测全球最优秀基金的最佳实践。
我们也希望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以及努力研究得到的成果,第一时间分享给市场上所有对于探索下一代GP和新的商业价值的人们。
有意同我们具体交流的读者,加入我们的知识星球,溯元创始人王潜会在48小时内回答各位的问题。
相关阅读
-点击下图浏览-
现在微信公众号打乱了时间线,如果你不特地点进来,很可能看不到本号了。希望喜欢【溯元育新】的读者朋友们将本号【设为星标★】,方便找到我们;也欢迎点击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