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之三|别贱卖!只要运营好,版权是个宝!
点蓝字关注我
导读
昨天,今日头条大量签约知乎大V的消息刷爆朋友圈,今日头条用强大的资本力量锁定了一批优秀内容作者,再次凸显了优质内容对互联网平台的重要性。
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市场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无限放大。然而由于认识不够、保护不利、开发不足,在内容的黄金期,拥有大量原创内容版权的传统媒体却在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版权作为传统媒体的核心资源机制开发远不到位。
究其原因,很多传统媒体对版权认知太浅,只懂版权交易,不懂版权运营。
所谓版权交易,就是单一的版权买卖,这种买卖多是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购得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作品的使用权。
所谓版权运营,就是通过再包装,将版权内容开发成数据、图书、电影、文化创意产品等,是对版权全方位的运营和开发。
本篇,《传媒茶话会》对话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权益保障部主任孙玉遐,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丛立先,阿里巴巴法务部主管张文律师。超越版权交易,从版权运营这一战略层面为传统媒体支招。
结盟!掌握主动权,争夺定价权!
面对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大平台,传统媒体版权相对处于弱势,版权议价能力低,在谈判中无法掌握话语权,在市场层面无法掌握定价权,导致合作搁浅,或者被大平台的“仨瓜俩枣”打发,版权价值被低估。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传统媒体不能单打独斗,要拧成一股绳。”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权益保障部主任孙玉遐告诉《传媒茶话会》。
面对新型传播技术带来的冲击力,传统媒体自身压力巨大,同时各种“消亡论”甚嚣尘上。这两天新闻纸涨价,也成了再次议论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是否会消亡的由头。四面夹击之下,传统媒体更要抱团取暖,结成版权同盟,推举出牵头人(机构),从版权使用大户开始,由牵头人(机构)和各家新型传播载体坐下谈判。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争夺定价权。切忌被对方逐个击破。
“大家要意识到我们的被动,也要看到事件的转机。对于没有采编权的传播载体来说,损失一家的信息来源没关系,损失十家、上百家权威的信息来源就会伤筋动骨。”有业内资深人士这样告诉《传媒茶话会》。
阿里巴巴法务部主管张文律师建议,传统媒体可以在结成同盟后,通过定制授权标准,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并且在内部形成行业认可的的定价、排行和分档标准,掌握主动权。
5月11日,由《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10家主要中央新闻单位和新媒体网站联合发起的中国新闻媒体版权保护联盟成立。同天,国内115家报纸、期刊、电视台分别发布《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保护联盟和版权保护声明最后能发挥何种作用还有待观察,但寻找同盟,提升议价资本和能力是版权保护的一个正确方向。
争取产业链合作 不做原材料供应商!
和身强力壮的网络平台进行单一的版权交易,传统媒体只能分得微薄的利润。
传统媒体掌握着大量版权资源,却缺乏对优质资源整体规划利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缺乏把新闻作品作为版权资产进行科学、有效、合法管理和维护的能力,缺乏对自身作为市场主体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郭禾也曾表示,传统媒体总是在诉苦,声称别人在市场挣了钱,却常常忘记自己是否需要创造新机制出来,以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
“不要进行简单的买卖,要争取产业链的合作,利益捆绑。”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权益保障部主任孙玉遐告诉《传媒茶话会》,“这就相当于原来我只卖布料,衣服最终卖多少钱与我无关,现在我出布料,你出工艺,咱两共同做一件衣服,这件衣服创造的价值双方共享。”
借助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流量,以提供优质内容为资本和网络平台进行产业链合作,是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靠版权扭转困局的一条可行路径。
“平台并不是个流氓,看到什么都拿来用。平台是开放的,好的内容才能给平台带来流量,其实平台也希望有合适的渠道和优质内容生产商合作共赢。”阿里巴巴法务部主管张文律师对《传媒茶话会》表示。
“旧闻”数字化,盘活“旧闻”价值
对于讲究时效性的新闻行业来说,已经刊发过的新闻便成了不具备时效性的“旧闻”,很少有人意识到,将“旧闻”进行数字化,可能会为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收益。
所谓数字化,其本质就是对这些内容进行数字化转储的过程,数字化转储就是对“旧”闻进行预处理,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从而形成大的数据库。
据业内人士透露,万得资讯,在没有任何采访权的基础上,2016年收入为25亿。万得资讯的数据很多是来自传统媒体的公开报道,再经过算法加工、整合后,最终形成具有极高市场价值的数据信息。
“如果传统媒体能够将大量沉睡的数据做精做细,也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胡梅娟告诉《传媒茶话会》。据她透露,目前新华社正在建设这样一个大型的国家信息数据平台。
多元化版权开发
传统媒体可以尝试逐步从过去内容产品的提供方或单一的出品机构向多元化版权的运营机构转变,变版权价值的一次性消费为多次的立体化消费。
“我们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是传统媒体人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实物出版时代。尚未树立网络时代的全媒体出版理念。”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丛立先告诉《传媒茶话会》,对于版权价值比较好的作品,传统媒体应该紧紧围绕版权这一核心资产,进行多元化开发利用。在这方面,《每日镜报》已经做得比较成熟。
《每日镜报》封面
《每日镜报》曾将一个温情感人的新闻报道卖给集团外的报纸杂志刊登,然后再趁热打铁将这个新闻报道扩展出书、拍电影、拍电视,并将故事的改编权卖给了电影公司,电影上映后还有后续收入。
目前,版权运营已经成为《每日镜报》第三大盈利源。《每日镜报》网络版新闻总监ANNCRIPPER介绍,镜报近年来启动了360度战略版权运营,通过再包装,把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再扩大,把内容价值进行再提升。内容运营内涵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
无论从商业价值的角度还是社会价值的角度,大IP都是每个出版单位的优质内容资源,拥有一个超级大IP就有可能为出版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一般情况下,一个超级IP或大IP的商业价值往往等于百项甚至数千项传统出版物的价值总和。丛立先告诉《传媒茶话会》。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张洪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传统媒体版权意识还很淡薄。
“版权是传统媒体的核心资产。打官司只是战术维权,没什么效益可言。传统媒体首先要真正意识到版权保护的重要性,站在战略高度对版权进行保护、开发,重新探索内容创作和渠道分发之间的关系,建立更加合理、合作共赢的内容生态链,围绕版权进行多样化开发利用,才能挖掘出版权应有的价值!”孙玉遐告诉《传媒茶话会》。
参考文献:
[1]杨振华.“旧闻”如何增值变现——以每日镜报版权运营实践为例[J]2015,10
近期热门文章
2.版权之一|每字成本12元的南周屡被侵权,窝心之后行业深思考是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