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认为:未来5年报纸还离不开“纸”
点蓝字关注我
导读
今年8月,新闻纸涨价的消息再次扯痛了纸媒紧张敏感的神经。国产新闻纸价格较去年同比价格暴涨了36.5%!
也就在上个月,小编从业内获知信息:北京一家著名都市纸媒,已经初步决定:2018年,只办新媒体,彻底放弃纸质版。
那么,未来五年,完全市场化的(也即没有发行财政补贴的)纸质媒体到底能不能离开“纸”?
8月底以来,《传媒茶话会》密集对话了每日经济新闻总编辑雷萍、原传媒杂志社执行社长周志懿、中国青年报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层、新华社重庆分社分党组成员王金涛、中国信息报总编辑彭嘉陵等多位业内大咖,并在500人的媒体高层交流群公开发问,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
结果显示,多数行业大咖认为:至少5年内,报纸还不能告别纸质版。
每日经济新闻总编辑雷萍对《传媒茶话会》说,在现有体制下,纸的存在首先是为了保证报社的合法性,举例来说,每经每年需要将报纸送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审。如果不出纸的话,年审就没法通过,记者证等专业证件也都会吊销,报社将失去采访资格。
雷萍认为,若是报纸消失,对报社的品牌价值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这一点,许多人都持有同样的观点。
媒体高层交流群就此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部分发言截图)
“中国人讲究白字黑字,有时候真的较起真来,还是要看看报纸怎么说。”原传媒杂志社执行社长周志懿对《传媒茶话会》说,虽然报纸的发行在衰减,但是对于目前受众消费习惯而言,还是对报纸有习惯性依赖,会认为报纸刊载的内容更加权威真实。“我们要保持存量,拓展增量。可以大力发展新媒体,但是报纸也要维系一种存在。”
媒体高层交流群就此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部分发言截图)
在中国青年报(没有财政补贴,完全自收自支)一位高管看来,纸质版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社会精英阶层对纸质版依然存在信任感。二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体的内容,依然需要版面语言来体现。三是出版纸质报纸,有利于采编团队的建设,能够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严谨精神和主流价值观。
“在短期内,贸然停掉纸质版,发展新媒体是一种冒险行为。”周志懿说,他认为,任何一种新介质的更新换代都有一个过程,报刊去纸化可以尝试,但是要讲究策略和过程。目前新的盈利模式没有建成,还要依赖传统盈利模式。只有当新的盈利模式建立起来,对新的媒介新的媒体的运行规律掌握透了以后,才可以大胆地说去掉这张纸。
新媒体和纸质版应有机融合
新华社重庆分社分党组成员王金涛认为,市场化经营的媒体,如果多元化经营,并且能够以丰补欠,可以办纸质版,纸质版是多年形成的品牌,也是企业发展需要的精神领袖。而若是致力于运营新媒体,且新媒体发展势头良好,新媒体收入超越纸媒,也可保留纸媒,因为新媒体可以养纸媒,两者可有机融合。
周志懿说,“要把媒体和介质的关系搞清楚,媒体是一个单位,可以拥有多种介质产品,不仅仅只有一种。”
中国信息报总编辑彭嘉陵对《传媒茶话会》说:“今后的发展一定没有纸,但是要经过多少时间,还不一定。眼下报纸需要被重新定义,它不仅仅是一张纸,而是一个综合平台。
媒体高层交流群就此话题展开热烈讨论 (部分发言截图)
在保留纸的同时重视版权变现
“真正的商业化媒体讲究实际价值和传播效果。”彭嘉陵对《传媒茶话会》说,市场化报纸的转型,先别说去纸,首先要考虑增加无纸发行,能否将目前重点从抓有纸发行转向抓无纸订阅,是报纸媒体亟待跟进研究的问题。
但她认为,“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情况不一样,中国人爱‘占便宜’,版权付费意识不足。”报纸生产的内容被新媒体无偿或廉价获取并传播,对报业的打击是巨大的。原本通过订阅购买才能得到的内容,被互联网媒体一冲,失去了原本应有的获利能力。
王金涛也认为,无论纸媒还是新媒体,唯有树立版权意识,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闻产品,才可能走出困境。
此前,《传媒茶话会》也推出了版权系列报道,为媒体人梳理版权保护的技巧,提供版权运营的高招,点击下方“近期热门文章”即可阅读。
《传媒茶话会》评论:
其实呀,未来5-10年间,各种介质并存的媒体集团就像一个大家庭,纸质版就象咱白发苍苍的老娘,表面看,她也许已经不能为我们创造新的价值,还在一天天走下坡路拖累整个家庭,但是,她是咱的精神支柱!有一天,娘没了,天,也就塌了!
GMT选项 : 历史 : 反馈 : Donate | 关闭 |
近期热门文章
1.版权之一|每字成本12元的南周屡被侵权,窝心之后行业深思考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