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几板“斧子”不够用了,新闻教育如何弥补“剪刀差”?

李磊 传媒茶话会 2021-02-02

5月18日,《传媒茶话会》就5月15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宣布取消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在研究生层次进行,发起问卷调查。

问卷结果显示:6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我国开设新闻专业的院校过多;58%的受访者认为,目前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5月25日《传媒茶话会》对话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院长、教授张昆,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张志安,南方都市报相关负责人、某资深媒体人。



600多所高校开设新闻专业,多吗?

《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2015》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有600余所高校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600所是否过多?65%的受访者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但三位新闻学院院长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郑保卫谈道,因为跟风办学、只进不出,新闻院校和新闻专业“办学太滥,招生太多”,一直是新闻教育受“诟病”的一个理由,这次调查又有这么高比例的受访者提出这方面的问题,的确值得深思。

但仅就数量来评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教学点过滥、过多,不是一种科学方法。郑保卫分析道,“这些年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发展成了‘大众教育’,扩招的专业很多,学生就业困难的也不在少数,这方面的问题带有一定普遍性。况且,在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中,新闻传播专业社会适应面较广,就业形势远比其他一些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好。”

张昆认为,“多或少的问题,不能仅仅从绝对数量上衡量,而是要看新闻专业人才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供求关系。目前来看,新闻专业人才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30%左右去了媒体,70%去了其他类型单位,只是不同办学层次的学校毕业的学生去的单位不同”。


张志安也认为,目前,新闻专业学生已经广泛进入各个行业,而不是仅仅进入媒体,他们所具备的能力,社会需求很广。所以不存在院校开设过多、新闻专业人才过剩的问题。


高校新闻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因为清华大学新闻专业宣布取消本科一事引发的对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注,使得一些人感慨“目前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59%的受访者也认为存在该矛盾。


南方都市报相关负责人对《传媒茶话会》讲道,近年媒体发展遭遇颠覆性变局,有些高校也对人才培养做了一些调整,但总体来说,与媒体实际需求应该还存在一定脱节。

张昆认为,高校培养的新闻专业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很多高校新闻人才培养专业越来越细,但是媒体从业者的需求是综合能力、“杂家”

二是,媒体出现了一些新岗位,所需的技能,高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与之相匹配。

某资深媒体人对《传媒茶话会》分析道,新闻教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为高校与市场,尤其是媒体,缺乏对接机制,无法按照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也缺乏“生产”动力,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传统、老套,未能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汪振军最近用“低——定位不高窄——知识面不宽;薄——学养不深;分——专业过细;同——同质化严重”等五个方面指出目前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郑保卫告诉对《传媒茶话会》讲道,“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智能化时代已经快步走来,新闻媒体及相关部门和机构对新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我们的新闻专业教育依然不讲创新,不思改革,不求进取,还是按照老样子、旧模式,还是靠原先的那几板‘斧子’,显然就难以适应新闻人才市场的需要,就要落伍掉队”。


由是观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改?

张昆认为,解决高校的新闻教育和业界的人才需求之间的“剪刀差”,业界与学界要加强沟通,新闻学界要根据媒体业界的人才需求来改,教师的岗位设计、课程开设,该减要删,该加的要加。另外,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口径要宽,在注重理论素养提升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十八般武艺,培养一专多能人才。

南方都市报相关负责人结合南都人才需要讲道,我们需求最旺盛的是视频、交互设计、大数据、创意传播类人才。当然,最理想的是,这些人才要同时具备新闻素养、理解熟悉新闻规律。此外,传统的新闻调查、特稿写作也是机构媒体永远的硬核人才需求。

该负责人建议,高校与媒体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联合共建实验室或专业课。也希望高校的研究能更侧重媒体实务。

对于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张志安认为,新闻院校应该从融合生产能力、公共连接能力和专业精神,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强化新闻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融合生产能力是新闻基础技能和素养;公共连接能力就是要有渠道意识和受众意识,让内容更好地传播出去,为读者所喜爱;专业精神就是主流意识、大局观、议题设置与引导等能力。

但是,张志安也谈道,“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不只是高校应该做的工作,媒体单位也有人才培养的义务,新闻院校要与媒体联合培养人才。大学培养的更多是一种基础性人才,有一定的新闻传播学科基础的半成品,而不是工具性人才。学生还需要去媒体单位实习、就业,完成实践培养,这一半任务就需要媒体来完成”。

某资深媒体人也建议,新闻院校要鼓励媒体进课堂分享业界业务经验,讲述业界动态与趋势;高校也要把新媒体课堂开在媒体一线,让学生体验、实操诸如图片、短视频制作、音视频剪辑、新闻采访业务。

最后,这位资深媒体人呼吁:媒体也要注重对新闻实习生的培养、教育,发挥好业界导师的传帮带作用,让实习生能真正学到东西,有业务提升,而不是让实习流于形式。

本文图片由花瓣美素提供

记得点“在看”哦!另外,把公号加星标,新文章才不会漏。

更多及时资讯欢迎关注《传媒茶话会》微博:@传媒茶话会

请扫码添加小编微信(请注明单位~姓名),小编将邀请您进群~~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和垂询邮箱:cmchh1@126.com
近期热门文章

1.我们顺着“落满灰豪车”,发现了“爆款工厂”的灰色秘密2.当新华网被“曝光”之后……
3.政务官博如何借助社交媒体抢位“云时代”?
4.刚刚冲顶成功!这名记者在海拔5200米写下53篇珠峰日记!5.如何娱乐不至“死”?质感表达!
《传媒茶话会》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原创稿件(未公开发表过),稿件写作主题围绕媒体采编、经营、融合、版权等方面进行,一经采用,稿费最低300元,上不封顶。同时欢迎提供选题和线索,一经采用,定当奖励。优质原创来稿我们将会推荐选刊至《新闻战线》。稿件及选题线索可投邮箱:cmchh1@126.com或后台直接留言。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3EP5V21H】获取授权

点亮“在看”有升职加薪的机会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