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脆弱而敏感的刘同学

刘艳君 艳君Yanjun 2022-08-15

公众号的很多小伙伴可能都看过这两篇《结婚两周年:我比原来更爱你》《和王同学的日常 2017秋》。我和王同学认识半年就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再过了三年就领了证(领证前,除了暑假,都处于异国恋状态)。一起到英国生活了两年,然后今年暑假回国办的婚礼。


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关系很融洽,和文章中展现的一样。然而,关系再好的两个人,也是会有冲突和争执的。我们从非常不一样的原生家庭中出来,身上带着一些印记,在加上一个根本的区别:我是女性,他是男性。这篇文章,我就想聊聊这个话题。


王同学出生在云南,有个妹妹,从我对他们家的观察来看,他们家是不存在什么重男轻女的现象的。整个云南这种倾向也比福建好很多。我们家有三姐妹,为什么呢?(如果不是计划生育那么严,估计后面还会有......)我初中的俩好朋友,都是男生,家里各有三个姐姐,还分别有一个姐姐被送给了别的人家。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长大,我对自己的女性身份特别敏感。小时候,有人和我爸吵架直接说我们家绝后了。后来过了很多年,对方唯一的一个儿子也得癌症去世了,我外婆还特地和我说这件事情。


考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学校一般,我爸就觉得没必要去读了。最后是我自己坚持。后来的十多年,我爸几乎就赋闲在家,我妈偶尔提起来还会说:如果我们家是三个男孩,或许情况就不会这样。言外之意是,如果是三个男孩,为了给男孩娶媳妇盖房子,我爸就会更努力奋斗,而不是终日酗酒赌博。是的,错在我们是女孩。


小时候,我在外婆家长大。小学时,成绩还不错。每当有人在外婆面前夸奖我的时候,外婆就会说:现在会读书没用的,长大以后心思就杂了。现在男生不懂事不知道读书而已,到了初高中,男生懂事了,开始努力学习,女孩子就不行了。这样的话,从小到大,我听到过无数次。初中三年,每次大考我稳稳地是班级第一。唯一一次被超过,是在中考,被同班的男生超过(前面提到的有三姐姐+一个姐姐送人的男生)。那一刻,我真的有点怀疑,以后是不是我就不行了。


在对外汉语这个行业里,大学刚刚毕业的赴外志愿者中,女生是绝大多数,这跟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比例是相近的。但是到了公派教师这个级别,薪水高了对吧?男教师的比例也就上来了,同理,可以看管理教师。男老师外派当公派教师或者管理教师,带上自己的女性家属,很正常对不对?要是换做女老师外派,带上男性家属呢?(且看有多少男性家属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跟着外派?)这个问题我在《女科学家和男汉语教师》一文中讨论过。


小妹亚君结婚了,孩子也生了。大的妹妹丽君在北大读研,明年下半年转博。但是我妈最担心的是,她没有男朋友,她得结婚,得找个有房子的男朋友。有时候我会思考,为什么中国父母那么着急着把女儿嫁出去?有时候给我的感觉是,女儿就是一件货物,交给别的家庭(男人)作为附属品,他们才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如果一个女孩22岁大学毕业,就忙着进入婚姻,生娃,然后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家务、孩子,相同的情境下,已婚的男人有了个稳定的后方可以一心拼事业。这难道不是男性对女性的剥削么?为什么那么多女性越来越晚婚,在我看来,这是进步,女性开始意识到过早进入婚姻对自己事业的损害,进而做出了选择。


上一次吵架是我的29岁生日,因为罗斯高的一席演讲,讲孩子90%的智力都是在三岁以内决定的,因此母亲都应该回到农村去亲自带孩子,给孩子讲故事。王同学转了这篇演讲的文字稿,我十分愤慨,且不说脑科学的研究早就发现大脑的可塑性非常强,20岁以后的大脑还在发生变化。我们这批在农村长大的80后,父母都忙着挣钱养家,三岁前有几个人听过睡前故事,然后呢,智商就这么被决定了吗??对简单粗暴地把女性赶回农村的做法我就更不能赞同了。为什么不是加强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让儿童能随父母一起进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没有上大学的权利,没有财产继承权,现在还要被赶回农村就因为孩子需要有人给他/她读故事?罗斯高的演讲全文都没有提到爸爸的责任,爸爸不能读故事么?爸爸哪里去了?王同学常常问的是:那你想怎么样,这个现状就是这样,而且也不是中国这样,中国比某些国家(比如印度、日本)好多了啊......


其实他不明白的是,我想怎么样没有用,甚至暂时,也想不清自己想要怎么样。但是我很明确的一点是,我希望更多人意识到这个世界对女性的“结构性压迫”,不是找了个好老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意识到这个问题是第一步。如果大家都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就永远没有改变的可能了。而且,从某个程度上来说,男性也是受害者。女性的权益得到改善,男性同样会受益。


只是,每次只要谈到这个问题,我就容易激动。王同学也觉得是我“想太多”,还会质疑:你为什么要想这么多,想这么多有什么用?有时候我也会有点同情他,遇到我这样一个脆弱而敏感的人,要是娶个什么都不想乖乖干家务不抱怨且自得其乐的妻子,他的生活是不是会容易一点?


最后贴两段话。


引自微博用户熊小默:


在酒店开电视看一圈广告,就能看见中国现代男权社会是如何与消费主义合谋,将女性裹挟、禁锢的。那些虚构的"好女人"在推销洗衣粉、厨具、汽车和彩妆的时候,也强化了被支配的地位。


广告里的女人依附在男性家业上,等待礼物,等待恩宠,以"贤内助"的角色来适配旧道德,或是故作隐忍或弱智的附庸。那些都是被广告主故意设计的,缺了男性就无法被称为完整人生的虚构故事,经由大众媒体一遍遍播放,成了人人视为常态的压迫。


任何一种只能适用于女性的"美德"都是锁链。贤惠、本分、安静、忠贞、感恩……一旦只适用于女性,就都是锁链。


引自微博用户淡豹的演讲《淡豹:我没有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时代》


但我觉得,寻找更好的男性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并不是在个人生活空间之内就能够充分得到解决的一种困境。


倘若你很幸运,找到了一位非常支持你工作、承担足够育儿和家庭责任的伴侣,这个人又很忠诚,没有给你的生活洒狗血,那你的生活可能会趋近幸福一点点,但那也是不够的。


有研究发现,现在是男性更多地受益于异性恋这种婚姻家庭制度。这是从寿命、财产、幸福感、投入的家务劳动时间和育儿时间所获得的回报等各个比例来看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