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四年
上周末是我和王同学结婚四周年纪念日。我们中午出发去比萨,吃午饭、看斜塔、让娃在草地上爬了会儿、吃冰淇淋、然后去海边坐坐,最后中超买了点东西晚上回家做了酸菜鱼。这算是过去四年最有仪式感的一次纪念日了
和大家聊聊这四年对我的影响。
1
以前,我固执地认为,亲密关系中,两个人不能吵架,一吵架就可以分手了。和王同学恋爱的三年多时间里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异地(异国)。第一次吵架也是在电话里。挂了电话,我想的是:不行,只能分手了。后来渐渐就不怕有冲突了,吵完该道歉道歉,能达成一致的就达成一致,不能达成一致也不要紧,我们本来就不相同,不同的人有不同想法不是很正常吗?
哈佛大学幸福课里说:(沟通的目的是)被了解而不是被认可。李松蔚在《极简亲子沟通课》里说:沟通是为了确认差异。
2
王同学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别人是别人,你可以和别人不一样。我从毕业后就一直在海外生活,到现在已经九年了。我们大概率是两年后回国定居。他出来做科研的目的是为了攒论文、攒经验。每次谈到回国的问题时,我都会有些担心。因为环境太不一样了,我担心自己回去后的适应问题。
西方个人主义的文化下,人与人之间界限分明。没有谁会随意去干涉你的课题,大家各过各的。加上我们作为外来者,也不容易被加入互相比较的行列。回到国内可能就不一样了。王同学则一直认为,别人是别人,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3
我和王同学都来自小村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但是我们对钱的观念一直有差别。王同学一直跟我强调:钱不是目标,你用钱来做什么,要做的事情,那个才是你的目标。同一个目标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举个例子来说,你想要一大笔钱,因为你想去环游世界。那么,环游世界就是目标。就这个目标来说,是不是真的得一大笔钱才能实现呢?可以一个个国家、一步步来。
后来读到《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讲到“人,生而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人并不是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产生高级需要。而是因为,低层次需要(比如:衣食住行、安全等)的满足是自我实现的前提。自我实现才是真正的目的,钱是工具、是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处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至此,对钱的理解又更深刻了一些。
4
我和王同学都认为,凡事都可以学着去把它做得更好一点。他还会强调,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假设关系不好,如果两个人中只要有一个不愿意保持这种状态,总是可以试着去做些什么、尝试改变一下的。这也是系统论对关系的看法。有时候我常常会觉得,事情就是这样的了,我什么也做不了。这个时候,王同学就会冒出来说:你能!只是你愿不愿意而已,任何时候开始(去做、去改变)都不晚。
5
过去的四年,《日常》这个系列我写了大概八万字。有一天我开玩笑问王同学:你看,我有这八万字,你有什么?王同学答:I have LIFE.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感激自己留下了这些文字。它们见证了时间的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