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成长读书会|《亲爱的安吉维拉》第五期

李老师 & 艳君 艳君Yanjun
2024-09-04

女性成长读书会《亲爱的安吉维拉》第四期里,我和李老师一起讨论了作者阿迪契在书中给出的三条建议:让奇萨兰有身份认同感、慎重对待与她交流以及谈论她外表的方式、以及教导她在我们的文化选择性地使用生理因素作为社会规范时表示质疑。

今天,我们接着上一期分享,来谈谈接下来的两条建议(第12、13条,全书一共15条)。你可以听我们交谈,也可以看音频下方的文字版对话。

音频剪辑、制作:郝小焕

刘艳君:大家好!我是艳君。很高兴又跟大家见面了。
李老师:大家好!我是李老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作者给安吉维拉的下面几条建议。
刘艳君:好的,那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了。建议十二:和她谈论性, 并且早些开始。这或许会有点尴尬, 但却是必需的。在这个部分,作者屡次提到的一个词语是“羞耻”。在我的成长过程里,“羞耻”的一个表现就是彻底逃避这个话题,无论是长辈还是同学好友,我身边的女性几乎都选择了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
作者提到,不要将羞耻和女性生理特征联系到一起,比如生理期。记得新冠疫情期间,有个女医生接受采访,提到了月经,后来重播这段新闻时,提到月经的那句话被删去了。事后一两天,共青团的微博推出了两个虚拟偶像,一个叫红旗漫,一个叫江山娇,一男一女。当时一个博主有感于这两件事的先后发生,发了条微博问了一句:江山娇,你来月经吗?这条微博短短几个小时就有了几万条留言。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曾经专门研究了一下,为什么卫生棉条这个东西没有在国内流行起来。跟大家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我也几乎没有在电视上看到卫生棉条的广告,不知道这些年情况是否有变化。印象中卫生巾的广告倒是有不少。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演示卫生巾的效果的时候,用的都是蓝色的液体。
李老师:刚才艳君提到的月经被从新闻采访中剪掉,卫生巾广告不能用红色液体,都其实都说明在我们的文化中把这些都视作禁忌,不能说,不能看。那为什么要禁忌这些呢?这些不就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吗?
说到这儿,我想到我最近刚看了一段视频,是一位叫淡豹的学者,这是一位女性学者。她在一个综艺节目《你说的都对》中说到了人类学家的一个研究结果,她说上古时代“过年是交配的时间”。这里面用到了“交配”这个词。这时有一位叫柯洁的棋手,这是一个很有名的男性棋手,就是和阿尔法狗进行人机大战但是连输三局的那位棋王,围棋世界第一人。他听到“交配”这个词就表现出了不安和烦躁,最后干脆批评人类学家的这个结论是愚蠢低俗的。
对“交配”这个词的使用我个人其实也有点不同意见,毕竟用于动物和用于人类还是应该有所不同。但是当时这位学者描述的是上古时代,我觉得说“交配”也可以理解。柯洁觉得“交配”这个词非常羞于启齿,他自己用了“那个词”来代替,而且认为人类学家说过年是交配的时间这个说法愚蠢低俗。如果要反对人类学家的这个观点,应该拿出更有力的证据。这对于棋王柯洁来说可能有点超纲了,我们不做这方面研究的普通人也不懂。那么怎么能因为使用了”交配“这个词就让这个研究结果都变得愚蠢低俗了呢?这是没有逻辑的表达。
那他为什么反应那么激烈甚至可以说非常无礼呢?主要原因就是他觉得不应该在大庭广众面前说这个词。想一想,如果是叙述、说明一个研究结论,有什么不能说的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
刘艳君:柯洁在节目里的反应我在微博上也看到了。我当时想到的是BBC的纪录片,特别是动物相关的,都会用Mate这个词,就是Classmate的那个Mate,通常这个词作为动词的时候也是用来形容动物的交配的,交配的季节就是the mating season。我也不是很明白柯洁为什么反应如此激烈。用工具二试试,如果这个结论、这个词语是从一个男性的口中说出来,他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吗?很难说。
李老师:是的。所以我还是想说说我们的语言。我觉得我们在提到生殖器官和生理现象的时候,应当用科学的、准确的语言,而不要用一些隐晦的语言。隐晦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你不想说,你觉得害羞。性不应该和羞耻挂钩。完全可以大大方方的,是什么就说什么,比如女生来月经,很多人都会说大姨妈来了或者倒霉了,就说来月经又怎么样呢?这就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已。当然我不是说大家都要改变说法,而是说就算有人说了来月经,也没什么问题,完全不应该因此就在新闻采访中把这句话剪掉。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一个词就是处女膜。为什么叫处女膜?这个名称给人的感觉就是有这个膜就是处女,没有就不是。但现代医学告诉我们,所谓的处女膜并不是一层膜,它准确的称呼应该是阴道瓣。每个女性的阴道瓣形状都不一样,弹性也都不一样,所以用第一次发生性行为时阴道瓣是否有撕裂、是否出血来判断一个女孩子是不是处女是非常荒谬的。所以我说了这么多,意思就是不把性和羞耻挂钩,不把性和对女性的评判挂钩,首先就应当从正确称呼开始。名不正则言不顺。正确的称呼背后是正确的性观念。
刘艳君:李老师说到了处女膜,实际上国内卫生棉条没法流行就跟处女膜这个不准确的说法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卫生棉条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内置在阴道里的。如果有处女膜这个概念,大家就会想,用卫生棉条会不会把处女膜给捅破了。其实从生理卫生的角度来说,这种想法真的很荒谬。我记得2016年傅园慧说到自己生理期参加比赛,网上就有人开始科普“卫生棉条”。后来纽约时报中文版写了篇报道,标题为:挑战传统禁忌:傅园慧大方谈论生理期参赛。
李老师:是的,所以正确的性观念非常重要,有了正确的观念,才有可能打破禁忌。那么怎么才能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呢?作者的这条建议其实就涉及到了对孩子的性教育问题。记得我小时候是没有性教育课的。即使当时学校里开了一门课叫生理卫生,但其实老师什么都没讲,这门课的时间也经常被别的课抢占。唯一一次比较正式的性教育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她是一位女老师,当时她给所有的女生开了一次班会,我现在都不记得她都说了些什么,只记得她告诉女生如果你来月经了你可以请假。但是好像没给男生开过班会。我是70后,可能年轻的小伙伴会好一点,也有更多的渠道来了解性知识。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有更正规的渠道来接受更科学的性知识,把性和羞耻分开。

刘艳君:我是80后,88年出生的,感觉情况也没好多少。初中的生物课本里讲到相关的部分老师就让我们自学了。现在在微博上或者朋友圈,我发现每次有儿童被性侵的新闻出来的时候,大家就会想起我们成长过程中性教育的缺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性教育不等于防性侵教育,它有着非常非常丰富的内容。性教育的内容不仅仅是跟性行为相关的教育,还包括身体权利、性别平等、人际关系、关系中的暴力、健康、福祉、尊严等。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相互尊重的社会关系和性关系,帮助儿童和年轻人学会思考他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自身和他人的福祉,并终生懂得维护自身权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8)。

这么丰富的内容,不可能通过一次课、两次课就能教给孩子,而我们的文化对这个部分又避而不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不太指望得上,至少短期内是这样,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得靠家庭。只能辛苦家长们了。     

李老师:是的,也正是因为内容那么丰富,作者说我们的性教育要早一点开始。可能有的小伙伴会有点迷惑。前面第三条建议是:社会性别角色是胡扯,我们不应该给孩子强调:你是男孩你该如何,你是女孩你应该怎样。那我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强调性别呢?这就需要再次澄清一下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这两个概念了。
性别角色指的是生理的性别,我们当然要给孩子一个准确的认知:你是男孩,你是女孩。社会性别角色是教育孩子男孩应该如何,女孩应该如何。让孩子知道社会性别角色是胡扯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是应该某个性别做的,也没有什么事是某个性别不能做的,不应当因为性别去限制孩子的发展。但绝不是让孩子混淆自己的生理性别,连自己是男是女都分不清了。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名称,我们用肉眼观察到的有阴茎这样的生殖器官的是男孩,有阴唇、阴道的是女孩。比如一个孩子一出生,接生的医护人员就会判断ta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当然、必须、一定以及肯定要给孩子区分性别,但这个区分只是生理的区分,仅此而已。我们要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认知,从小就告诉孩子,你是男孩,外出的时候你应该去男卫生间,你是女孩,你应该去女卫生间。再稍微大一点,异性家长也应当注意在孩子上厕所、换衣服和洗澡时回避,让孩子形成身体隐私的概念。
我记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王大伟老师编过一个教育孩子预防性侵的歌谣:小熊小熊好宝宝,背心短裤都穿好。里边不许别人摸,男孩女孩都知道。这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从小形成隐私的概念,学会自我保护。背心短裤覆盖的地方不能让别人看、别人摸,这真的是从小就要教育的,这个教育非常非常重要。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中说,性教育应该坦坦荡荡。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很多家长自己对性感到羞耻,所以孩子一问到关于性的问题就如临大敌,或者发现孩子看黄色图片、自慰等情况,就感觉天都要塌了。其实孔夫子早就说了,食色性也。这是人的本能欲望。孩子青春期好奇,这都很正常。父母最好就当作什么都没发生,尊重孩子的隐私。如果孩子需要帮助,就给ta买本书。或者在孩子不拒绝的情况下坦荡地谈一谈,过了这个时期自然就好了。
这是青春期,我们可以顺其自然,不打听不窥探,必要时提供帮助。那么对处在幼儿期的那些好奇宝宝怎么办呢?我家二宝最近就很喜欢问关于男孩女孩的问题,还会问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我觉得考虑到孩子的接受情况,可以讲故事,也可以打比方。但是涉及到器官和现象还是要用科学的称呼,不用刻意回避。想让孩子对性没有羞耻感,父母要首先没有羞耻感。你不尴尬,孩子自然就不尴尬,你很正常,孩子自然就觉得很正常。所以,家长转变观念真是太重要了。
刘艳君:是的。作者说:要确保她不会延续你的羞耻, 你必须从你自己继承的羞耻感中解放出来。我去年看了一本书,讲性教育的,叫《从尿布到约会》,这套书有两本,被称作“美国家庭性教育圣经”,我看的是第一本尿布卷。书里讲到,性教育的范围很广,但基本上都是从认识我们的身体开始的。小朋友是不会认为阴道、阴茎跟自己其他的身体部位,比如手啊、脚啊有什么区别的。如果他们对某个身体部位有羞耻的感觉,那大概率是从我们的社会、从父母身上习得的。这本书很好,家里有小宝宝的家长可以找来读一读。我之前在公众号也推荐过(见文章《给学习型新手父母的私人推荐》)。

此外,这部分还让我想起另外一本书《Girls & Sex》(女孩与性),这本书一直没有翻译成中文出版。作者也是一位母亲,我对书里印象特别深刻的一点是,性活跃的女孩被称作“荡妇”、(同样的男孩是“玩家”player)。“荡妇”的反面是“老处女”,现在也是一个羞辱女孩的词语,按理说,负面的反面总该是正面的吧?在这个情境下还真不是,那女孩该往哪里走?

这本书讲了很多非常现实的情况,讲到男孩子对性的理解来自色情片,很多知识是错误的。讲到女孩迫于压力,选择给男友口交,等等。很多性教育的书籍都会给大家普及一个概念,性应该是让双方都愉快的一件事,但是你会发现作者采访的那些女孩,在很多场景里,性行为都是不愉快的,都是有压力的。书虽然讲的是美国的情况,但是很多困境是普遍的,全世界的女孩都在经历。推荐感兴趣的小伙伴去读原著,关于这个部分我们就暂时说到这里(附这本书的两篇读书笔记:上篇下篇)。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建议十三:恋爱将会发生。李老师你先来说说吧。
李老师:好的。恋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管你将来结婚还是不结婚,每个人都是渴望恋爱的。我在年轻的时候,准确地说是上大学的时候,可以说就是一个恋爱脑,完全就是渴婚女的典型,一点事业心都没有。所以大学一毕业就结婚了。那时我甚至还幻想着要当家庭主妇。可能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青春期看的小说也都是琼瑶、岑凯伦写的,她们都是当时很有名的爱情小说作家。反正那时就是对爱情充满了各种浪漫的幻想,觉得能够走入婚姻就是人生的圆满,真的是把结婚当成就了。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谈恋爱,渴望被爱,也渴望去爱人。比如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比如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人说中年人的爱情就像老房子着火,一旦爱了就一发不可收拾。还有黄昏恋,很多老年人也在寻找爱情。爱情和年龄无关,恋爱的感觉真的是很美好的。
刘艳君:对啊,恋爱的感觉的确很美好。爱情也无关年龄。在我看来,“早恋”就是一个伪命题,多早算“早”?如果把中学生的恋爱定义为“早恋”,把它当作洪水猛兽一样来禁止,那其实反而失去了在这个阶段好好谈论这个话题,谈论什么样的关系才是“健康的恋爱关系”、并且给中学生普及性教育知识的机会。
前面讲到性教育中核心概念包括“暴力与安全保障”,我想起一个概念,叫“约会暴力”。2013-2015,我在美国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私立女子高中。有一次,学校请了一些专家来跟学生讨论特定的问题,现在看来,当初讨论的话题都属于性教育的范畴。我听的那场关于“约会暴力”,当时培训师就给大家一组卡片,每组卡片上一句话,描述了一个情景,让大家来按照严重程度排序。其中一些情景是这样的:
  • 拿走你的手机,翻看你的短信
  • 当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不允许你跟你其他的朋友交谈
  • 把你的手机扔到了墙上
  • 当你们发生争执的时候,用手捶墙面,或者打坏了的其他东西
大家会发现,这些都是一些危险的信号。我当时做了详细的记录放在简书上,2017年把它挪到了公众号,题为《青春期少女的必修课》。后来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文化里,根本没有跟青春期女孩讨论这个“约会暴力”的空间。因为,我们禁止“早恋”啊,所以你就不应该谈恋爱。但事实上,恋爱会发生,这些危险的信号在一些恋情里也会发生。如果我们禁止“早恋”,不把这些知识教给女孩,那么很有可能,有一部分女孩会不知不觉陷入这样危险的关系里,一开始可能只是一些小事,很难察觉,比如,看你短信,不让你和其他异性来往,但是有些情况会越来越糟糕。
北大法学院大三女生包丽的悲剧大家也都看到了,我真的是觉得又惋惜、又愤怒。在我看来,无论是性还是恋爱,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安全。恋爱和性行为,都必须是安全的。当孩子发现处于不安全的状态的时候,知道求助,知道找父母,这个很重要。
李老师:是的,安全第一。艳君说的“约会暴力”值得大家警惕,另外一个我觉得同样值得警惕的观念是:爱是奉献,爱是牺牲,爱是付出。很少有人说爱也是获得。比如一歌颂母爱,就要说母亲为我们做了多少多少牺牲,好像不牺牲就不是爱了。一说到热爱工作,就要塑造一个工作狂的形象,就要三过家门而不入,就要放弃家庭和家人,好像没有一点人情味。对爱的定义总感觉让人有点压力。
当然今天我观察到我们也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我也会告诉我的孩子,你的出生也带给了我很多快乐,也让我学会了很多,成长了很多。我在付出,但我也在获得。一个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也热爱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一点也不矛盾。如果夫妻之间共同协作,那没有人必须成为一个不顾家的工作狂,也没有人必须牺牲自己回归家庭,打理家务照顾孩子。男人女人只要有家庭、有孩子,都需要努力去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作者告诉我们,特别是告诉女孩子,爱不仅是给予,也是获得。我觉得非常重要。爱绝不是牺牲。或者反过来,让你一味去牺牲的那一定不是爱。谈恋爱的两个人关系是对等的,我们不需要牺牲自己去成就他人,我们也不应该要求对方牺牲。我们自己也很重要,和对方同等重要。
既然女性也同等重要,那说到求婚问题,就要用到作者说的第一个工具了。一个同等重要的女性必须等待对方来做出求婚的决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真的男女平等了,结婚就是一句话的事,谁求婚还不是一样吗?再说了,恋爱已经足够快乐,足够满足,婚姻不过就是一种形式罢了。
至于要不要这个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谁想要,谁就求婚好了。对方不想要,而你想要,你们的目标不一致,谁也没必要为对方牺牲,怎么办呢?沟通无效的情况下换人是最好的办法。同样的反过来,是对方要结婚,而你不想,你也千万不要因为什么自己年纪大了,对方条件还不错啦,错过这村就没这个店啦而委屈自己,答应求婚。
刘艳君:是啊,让你一味牺牲的,不是真正的爱。这应该是常识。
李老师说到了主动。我觉得跟大家对人生的态度也有关系。有的人的人生信条就是:我不想要将来后悔。这样的人遇到喜欢的人就会告白,尽量不错过。我身边有这样的女性朋友,特别佩服,有勇气。错过、后悔,才是遗憾,最近看崔娃的自传《天生有罪》里面有一段,讲到他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一直默默喜欢人家,想着毕业舞会邀请对方做自己的舞伴,那时候离毕业舞会其实还有好几年。
结果某次假期回学校,连着几天没见到这个女孩来上学。后来从女孩好友的口中得知:女孩的爸爸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工作地点在美国,于是全家移民了,而且那个女孩离开的时候也很伤心,因为她一直默默喜欢崔娃。她好友跟崔娃说这件事时的原话是:She had such a huge crush on you. She was always waiting for you to ask her out.  
我看到这里就想到,从女孩的角度来说,这是人生中多大一个遗憾啊,她一直在等待。当然,崔娃也觉得遗憾,觉得后悔。
好啦。关于这两个建议,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我来总结一下:
建议十二:和她谈论性, 并且早些开始。
建议十三:恋爱将会发生。
李老师:今天我们只讨论了两个建议就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可见性教育多么重要,而恋爱又是一个多么有吸引力的话题啊。最后的两个建议我们就下周再聊吧。再见!
刘艳君:谢谢大家,我们下次见!
结束语:今天我们的分享就暂时到这里了。欢迎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也给我们留言,聊聊你读到这些内容的感受吧。相信你的分享也会给我们更多启发。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女性成长读书会简介

我们的目标:
  1. 让读书会的小伙伴真正读透每一本我们共读的书籍。
  2. 通过讨论,让大家从同一本书看见不同的人、不同角度的理解。
  3. 扩大相关书籍的影响力,鼓励更多女性去读同一本书。
读书会的流程: 
  1. 大家分头读原著,然后在群里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2. 艳君和李老师一起做针对共读书籍的主题分享。每一本书有若干次主题分享(本文就是一个例子),同步更新于本公众号。
  3. 针对我们的分享,大家在群里继续讨论。
  4. 近期书目:《亲爱的安吉维拉》、《82年生的金智英》、《向前一步》等。
李老师简介:七零后,独生女。教语文,十八载。有两女,终日忙。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然并不欣然忘食。微博ID:凝碧的波痕。读书会目前已经满员,请感兴趣的小伙伴跟着我们一起读完这本《亲爱的安吉维拉》,之后纳新会在公众号发布通知。往期分享:《亲爱的安吉维拉》第一期《亲爱的安吉维拉》第二期《亲爱的安吉维拉》第三期《亲爱的安吉维拉》第四期

 

对原创的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喜欢就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艳君Yanju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