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西沙群岛都是中山大学的校产……

2016-07-12 萨苏 老萨有发现

微信号名称:老萨有发现(ID:sashuchang2015)


今天,中菲南海仲裁案的结果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发出,老萨不禁想起去年在中山大学讲座时的语出惊人——“钓鱼岛是中国的,西沙群岛是中山大学的!”这不是老萨喝多了胡说八道,这事儿连日本人都不敢不承认,而且在今天看来,仍有颇深的警世意义。


“钓鱼岛是中国的,西沙群岛是中山大学的!”老萨到先先前有次到中山大学讲座,第一句话把中山大学的兄弟们都搞愣了。



▲ 讲座的题目是丹东探捞致远舰,谈到西沙群岛纯属发挥


西沙群岛是我国位于南海西北部的重要岛屿群,也是南海诸岛中岛屿面积最大、最为富庶的部分,该处的永兴岛、中建岛等岛屿面积广阔,具有建立军事、行政基地的可能,也具有在当地进行开发的条件。今天我国在南海地区设立的三沙市,其行政中心便设立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上。但是要说西沙群岛和中山大学有什么关系,那不免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这不是老萨喝多了胡说八道,历史上西沙群岛确实曾经是中山大学的校产。



▲ 1928年,中山大学的考察队员把校旗插在西沙群岛上


西沙群岛怎么会变成了中山大学的校产呢?事情还要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一场官司说起。


曾经有人开玩笑说:抗日战争为何打了八年?其原因就是因为汉奸太多。这个问题在西沙群岛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由于西沙群岛有着丰富的鸟粪磷矿资源,引来了日本方面的垂涎三尺。



▲ 原日本驻台湾总督明石原二郎


也许用“垂涎三尺”这个词,多少有些不合适。


因为当时对西沙群岛长期窥伺的日本人,是包括明石元二郎、池田幸甚等高级官员的。要说这些或西服革履,或军装笔挺,受过高等教育的家伙们,各个对鸟粪垂涎三尺多少有一点儿侯宝林先生的幽默。但事实确实如此,这些日本人对中国南海岛屿曾经制定了一系列侵占和掠夺的开发计划。


但是即便当时的日本人十分贪婪,也不得不顾及到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历史事实。实际上日本方面曾经多次试图在西沙群岛获得某种立脚点,但是由于1905年在东沙群岛试图攫取我主权,遭海军宿将林国祥等率舰击退,日方对于通过政治手段直接控制西沙群岛缺乏信心。日方的对策是利用一个汉奸完成对西沙的准殖民计划,此人便是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的何瑞年。


何瑞年本为广东的商人,由于经营不善,赔本而沦为地方无赖。在经商期间,他与担任日本驻台湾总督府专卖局长的池田幸甚颇有交往。因此,日方便决定利用这一没有民族气节的奸商来实现控制西沙群岛的野心。


1921年,经过和日方商谈之后,何瑞年投入日方怀抱,借助其中国人的身份帮助日本政府推行侵占西沙群岛资源的计划。


要说此人倒也真有些创意,堪称中国第一代皮包公司的创立者。该年度3月份,何瑞年向民国政府内政部呈文,谎报了股东、资本和屯垦计划,要求以自己的名义担任法人,成立琼崖西沙群岛实业有限公司。


何瑞年声称自己拥有大笔财富,准备投入西沙群岛,计划用十年的时间在西沙群岛的大小15个岛屿上开办屯垦与渔业。何瑞年在呈给内政部的这一计划中,丝毫未提及开采磷矿等事务。由于内政部人员昏聩,缺乏调查,不了解何瑞年的背景,因此在看到呈文后便批准了他成立这一公司。


这时何瑞年便表示,屯垦时需要向屯垦的工人和农业工人提供工资,他计划以在西沙群岛开采鸟粪磷矿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支付工人的薪水。这一似乎合理的说法,又获得了内政部的批准。于是何瑞年便将日本商人伪造中国姓名,以中国籍商人的名义列入该公司股东,开始替日方经营在西沙群岛的磷矿开采。


1921年以后,日方以何瑞年为傀儡,在西沙群岛建立了大规模的磷矿开采公司。他们不但在西沙的各个岛屿开采磷矿,而且在当地建立淡水制造工厂,修建碉堡炮楼,甚至修建将来可停靠海军军舰的海上栈桥。


这些行为引起了在西沙群岛海域打鱼的中国渔民的忧惧。有些对日方在西沙群岛上开采矿产感到疑惑的中国渔民,试图靠近这些岛屿进行观察,均因遭到日方枪击、绑架等攻击行为而不得不远离这些地区。



▲ 日军在西沙永兴岛上修筑的炮楼遗迹


一个中国公司怎么会拥有如此众多的日本商人?这不由得引起了海南渔民们的好奇。他们便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当时设在海南岛上的琼崖县政府的一些官员。此事引发了中国政府方面的注意。


1922年2月中国政府派出官员协同所谓的西沙群岛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前往该地进行勘察,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何瑞年申请新的承垦执照,实际上的工作是考察何瑞年与日方究竟有怎样的勾结。负责调查这一事件的官员名叫陈明华,他进行了严密、详细的考察,终于找到了日方操纵何瑞年、实际控制西沙群岛的证据,并将自己所看到的情况写入了《勘测报告》送回政府,要求政府取消何瑞年在南沙群岛所谓的经营资格。


此事被何瑞年知道之后,引发了他和日本人的联手反弹。作为一名曾经在广东地区纵横无羁的无赖,何瑞年采用种种的抵赖、行贿等手段,试图维持其作为日本傀儡开发西沙群岛的权利。


这一旷日经久的斗争,持续了整整6年之久。1928年广东省政府宣布撤销何瑞年所承办的琼崖西沙群岛实业有限公司,迫使奸商何瑞年退离西沙群岛。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广东省政府方面瞩意将西沙群岛的开发权交给另一名申请的商人孙如彪。如果真的这样实施,事情可就糟了。


原来,孙如彪也是日本方面寻找的代理人,也是准备开皮包公司的。


幸而,中山大学农科系主任邝嵩龄先生对这个孙如彪很熟悉,马上出来向政府反映,说“不对啊,这家伙也是个傀儡啊。”


查证属实,这件事就此作罢。问题是,既然如此,西沙群岛交给谁管理呢?


计议之中,大家想起以邝嵩龄先生为首的一批科技人员,曾在1927年向政府呈文,提出西沙群岛战略位置重要,矿产资源丰富。到底有多丰富呢?政府总希望心里有个谱。于是,1928年5月广东省政府在中山大学的推动下,派遣专人组成调查委员会,由农学院院长沈鹏飞担任领队,地质学教授朱庭祜先生主持,一行十六人乘海瑞号军舰前往西沙进行实地调查。



▲ 考察队一行


结果,他们发现西沙群岛不但矿产丰富,而且风景秀丽。如果以之建立海洋教育基地,是一个极佳的选择。于是返回广东的中山大学考察队员将此情况向学校进行了汇报,最终结果是西沙群岛成为了中山大学的校产。



▲ 朱沈两先生及考察论文


问题是,中山大学何德何能,竟然能够一言而决,将这一片很多人争执的土地变成自己的校产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山大学领导层正是广东的执政阶层。中山大学校长戴传贤即著名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曾担任考试院院长,是比蒋介石资历还要老的国民党人,其副校长朱家骅是国务院政府大员,曾在教育部和外交部担任重要职务。


在他们的支持下,中山大学无疑获得了尚方宝剑。因此该大学才能够轻易地将西沙群岛变成自己的校产,社会舆论也颇为支持,其意也在借助戴朱等政治强人的力量保卫西沙主权。


西沙群岛变成中山大学的校产之后,中山大学曾作出多项开发规划,试图以西沙鸟粪矿与进口的智利硝石相配合,制成研造炸药的重要原料。同时中山大学农科系试图在广州近郊开辟第二实验农场,其肥料来源也选择了西沙岛上的磷矿。


抗战中,日军攻占我南海诸岛,西沙群岛也未能幸免。战后我国派海军少将林遵,专员麦蕴贤等率舰收回西沙群岛。当时中山大学也派员参加这一工作,但西沙群岛的产权问题却似乎被忘记了,不再有人提起,只是交接手续也一直没有办。


想象今天中山大学有哪位校长去海南省政府,要求把三沙市划归中山大学……



▲ 这也不是不可能啊!


在历史上,西沙群岛是中山大学的校产这一事,虽然略显古怪,却是历史事实,这也使美丽的西沙群岛带上了一丝六朝烟水气。


*此文发布于2015年10月15日


【完】

欢迎分享到你们的朋友圈转载需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中国军舰在南海搁浅有何隐情?


墙裂推荐:

玩他!中日之间还打过如此奇葩的一仗 | 特“萨”历史漫画001


萨苏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