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怪了,李大钊被捕时防身的这支手枪怎么没扳机?

2016-09-23 萨苏 老萨有发现


李大钊烈士被捕时曾取枪试图抵抗,在事件发生前,他已经预料到危险,曾经专门做过打靶射击练习。但被捕时由于女儿在身边,他大约担心伤及家人,因此最后时刻持枪却没有射击。这支枪因此落入张作霖的部下手中,辗转流传至今……



李大钊用的是一支法国名枪



▲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北方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人李大钊


记得少年时读书曾读到,教授出身的李大钊于1927年被张作霖的军警逮捕时,曾持一支手枪试图抵抗。之所以会记住这个细节,是因为当时曾见到这支枪展出,其形状颇为怪异,甚至让人不知这枪如何击发。



▲ 这支枪连扳机都找不到,却有一个精致的皮盒子,给人印象深刻


前些天,在电视台做节目,遇到李大钊烈士的后人,李建生和李亚中两位先生,便也向他们请教此事。两位先生证明,李大钊烈士被捕时曾取枪试图抵抗,此事属实。在事件发生前,他已经预料到危险,曾经专门做过打靶射击练习。但被捕时由于女儿在身边,他大约担心伤及家人,因此最后时刻持枪却没有射击。这支枪因此落入张作霖的部下手中,辗转流传至今。




那么这支枪是怎样的一种枪呢?


两位先生不是研究武器的,对此也不甚了了,只隐约记得是一支法国枪,是李大钊的党内战友赠送给他防身用的。


根据《李大钊北京十年》记载,这位友人,应该是当时中共北方局军委负责人张兆丰。



▲ 张兆丰(1890-1930),曾在李大钊指导下进入冯玉祥军队工作,担任过该部第五军第三师师长,参加过讨伐刘镇华,营救杨虎城等战役


李大钊与张兆丰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长期的好友。李大钊之子李葆华曾回忆道:“国民军准备撤出北京时,国民军一位旅长跑到父亲住所,恳切地要求保护父亲出京,到他的部队里暂避一时。父亲坚决不肯离开自己的战斗岗位,这位旅长只好很惋惜地走了。”推测这个旅长便是张兆丰,只是他的真实身份,李大钊连家人也没有透露。1930年,张兆丰在河北从事兵运工作时被捕牺牲,他的这支枪具体从何而来,已经无从查起。


▲ 张兆丰赠送给李大钊的这支手枪,造型精巧别致,与其说是一件武器,更像是一件礼物


事实上在民国的军人和政治家之间,这类被称作“掌心雷”的进口袖珍防身手枪,的确是经常被作为礼物赠送的。张兆丰出身于于右任系统的靖国军,他有可能是在那里得到了这支枪,并将其转送给李大钊。


这种枪虽然造型特别,但并不稀奇。民国时代,中国是轻武器的“万国博览会”,经常有一些古怪的武器出现,震惊四座。比如驳壳枪——



▲ 有这种超长弹夹的(能装四十发子弹)



▲ 也有这种超长枪管的(很少,也不好使,但很特别)


那么,李大钊这支枪,来自于什么地方呢?


正确的答案是,这是一支法国Manufacture Francaise d'Armes & Cycles公司设计生产的高卢(即Gaulois)式袖珍自卫手枪。


Manufacture Francaise d'Armes & Cycles公司曾是法国卢瓦尔省圣艾蒂安市一家历史悠久,有上千工人的机械制造厂商,在1979年公司解体之前,他们的产品包括缝纫机、自行车、打字机……还有武器。



▲ 高卢8毫米半自动式袖珍自卫手枪,是该公司1893年开始定型生产的一种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和美国,辗转到达亚洲的不多。所以,在我国发现这种枪,还是较为罕见的


这种枪的击发系统设计得独出心裁,不是扣动扳机发射子弹,而是通过手掌压迫其后方手柄射击(类似于握拳的动作),其弹夹可以容纳五发袖珍手枪专用子弹,加上枪膛中的一发,一次装弹可以射击六次(也有的只能打五发),其枪体左侧还带有扳动式保险装置。


由于这种枪最初设计用户是需要自卫武器的欧洲贵族阶层,故此有些变型品种的高卢手枪枪体上还带有美丽的装饰花纹,加上真皮的包装盒,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一种艺术品。



▲ 高卢袖珍手枪的结构解剖


这种手枪一度颇为畅销,堪称名枪,但进入二十世纪后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真正的自动手枪此时已经逐渐完善,半自动设计的高卢手枪与之相比显得略有些落后了。这种枪大约是1911年到1912年停产的,但不妨碍其继续作为礼品在世界各地被继续相互赠送和使用。这种枪在实战中使用的机会较少,大多仅具有象征意义。目前,在欧美的军迷市场中,一支品相较好的高卢手枪,售价约在1000美元左右。




现存带包装盒的高卢袖珍手枪外观,可以看到其侧面的保险装置,推测李大钊所用手枪型号,包装均与此枪类似。


至于它在包装盒内部的样子,我们也可以一窥真容——



▲ 这是一支现存保存较好的高档礼品高卢手枪,可以看到其配套的子弹盒,内有子弹和射击后留下的弹壳,其上部中空的槽穴内本来应该放有一支清洗枪支用的毛刷


李大钊使用过的这支手枪虽然稀有,但不是国内仅见,除了这支保存在晋冀鲁豫烈士纪念馆中的以外,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也保存有一支,可见当时这种枪在中国曾使用于相当的范围之中。



从一段烈士的故事找出一支世界名枪来,也算是寻史探幽中一个意外的收获吧。


*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萨苏最新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邮箱:sasustudio@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