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穿越回一百年前的北上广,这件事不能不知道

2017-01-21 萨苏 老萨有发现

如果给您穿越到某位地下党身上,让您去什么什么书院接头,您走到青楼里去了,那等待您的命运是什么?

穿越宝典之看招识店 之一


现在流行穿越,但无组织无纪律地乱穿,通常只会导致悲剧,你需要对穿越回去那个年代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才会避免因为发表奇谈怪论被当作布鲁诺给烧了。(布鲁诺是穿越过去的吗?)比如,穿越回传统中国,你需要怎样适应当时的社会呢?一个重要的能力便是看店铺的招牌。


看店铺招牌有什么用?您想啊,如果给您穿越到某位地下党身上,让您去什么什么书院接头,您走到青楼里去了,那等待您的命运是什么,还用说吗?



 

无论是白鹿书院还是岭南书院,都是当年大学级别的文化胜地,但去书院走到青楼去,这并不是玩笑。




对于认不全繁体字的现代人来说,一字之差,这某某书馆是很容易被当作编辑部或者学校的——甚至,还有人跟我说这应该是当年的奥数补习学校。




这实在是冤枉得紧,“书馆”即便不加上“艳乐”之类的词句,在清末民初也是清吟小班这样的地方。


啥叫清吟小班呢?



▲ 清吟小班没听说过?堂子,堂子你总听说过吧?那青楼你总知道吧?



▲ 对,书馆就是那个时代红灯区夜店的代名词


所以,如果读不懂那个时代的招牌,对于穿越者来说,是件很容易暴露身份,导致被烧死的事情,偏偏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让收税的头大,咱们中国古人还喜欢把招牌弄得跟密电码一样,挂羊头卖狗肉的买卖多得很。所以,普及一下当年我国大街上那些招牌到底代表什么含义,对于广大穿越群众来说,应该是身家性命攸关的一件重要事情吧。



▲ 所谓的茶园,已经超出了茶馆的范畴,它的真实身份是当时的新式剧院



▲ 您现在要让梅兰芳大剧院改名梅兰芳大茶园人家肯定不干,但这个传承肯定是有的




这种打着鱼尾招牌的,那就是理发店了,至于旁边那个蓝白筒子,显然说明这家店存在的时间,已经到了洋人进入中国以后,这样的招牌,已经是中西合璧

从这个角度说,穿越过去找理发馆倒是不容易走错的。




再考虑到当年的理发馆很少受到警方如此注目,作为接头地点还是挺合适的。




至于这个嘛,虽然写了“假头”二字令人胆战心惊,但肯定不是贩卖人头的响马买卖,绝对是促进和平的店铺——用头发结成挂饰基本表明了它的身份,不容易弄错。


▲ 与如今的假发专卖店不同,他们的假发,可都是用真头发制作的——当然也不排除从死人头上剪下来


然而其定位在今天却很难用“假发专卖店”一语定义。这种店铺在清末民初曾经红极一时,它真正的价值是为那些新潮剪去辫子的男士和剪了短发的女士提供必要的伪装,包括假辫子和假旗头,以方便其出入需要这类外观的场合,比如到各衙门办事,或谒见贵戚长辈。


到了民国初期,这种需要仍然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一方面城头变换大王旗,来个辫帅复辟什么的,假辫子可是很值钱的保命升官必备佳品;另一方面那些遗老遗少的家里,作为已经民国了的后代子孙,没有这样一套行头,您连压岁钱都拿不着呢。



▲ 龙头衔着宫灯,这是什么买卖?



▲ 这个哑谜不难猜,这种地方,如今叫做灯具城,当年呢,是卖灯笼的



▲ 这地方,做个接头地点倒是很明显的,但,这又是卖什么的呢?


▲ 这样的地方什么也不卖,这是古代的有偿广告牌


这种杆子通常立在街心或类似人流熙攘的地方,如有人出钱购买使用权,可以在上面悬挂自己店铺的广告。它是收费的,而且不会用于展示官府告示之类公益性布告。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确像广告牌,但从形式上看,它更像灯柱上挂的广告。



▲ 因为它们都是采用悬挂的方式展示广告



▲ 至于这样的广告有没有付过款,有没有经过规划局同意,那就无从得知了


这批中国老招牌的照片,出现在日本《一亿人的昭和史》中,题目是中国东北的店铺。不过仔细一查对才发现,原来这些老招牌照片大多不是日本记者所摄,而是曾经劝袁世凯称帝的莫理循的儿媳妇海达所摄,这位喜欢骑自行车的女士有此癖好,估计日本人还欠老莫他们家一笔版权费。而且,这些照片大多拍摄于北京和南京,也和东北没有多大关系,看来是当年日本方面以讹传讹了。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转发到朋友圈,支持萨苏原创

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老萨最新热文TOP10:

联系我们请加微信号:sasu2016

邮箱:sasustudio@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